张骞通西域说课稿

时间:2021-04-11 17:51:5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张骞通西域说课稿

  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张骞通西域说课稿,欢迎阅读参考!

张骞通西域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与地位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共5个学习主题,讲述远古至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本课所在的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讲述秦朝和汉朝的历史。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国家的建立时期,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故本学习主题在教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张骞通西域》作为本学习主题5课中的第4课,上承“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下启“丝绸之路的开辟”,展现了统一国家初步发展的历史画卷:从政治上讲,扩大了汉朝的疆域和统一,也有利于地区的开发;从民族关系上看,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民族融合的因素,也为后边教材的北方民族内迁及民族融合高潮的出现埋下伏笔;在对外关系方面,通过西域,东西方经济、文化等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古老中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我们吸收着外来文明的精华,同时向世界展示了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伟大史学家司马迁把他的两次出使称为“凿空”。从这个意义上说,“张骞通西域”在本学习主题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西域位于祖国西北,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和资源,加深了历史和和地理学科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1、初一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展示自我的需要,对感性的事物比较容易理解,也初步具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从而为学生乐于仔细“研究”本课知识、分组搜集与本课人物、事件有关的历史资料(文字、剧照、图片等)、拟写汉武帝招募人员自愿赴大月氏的诏书、结合书上《张骞出使西域壁画》设计一段汉武帝与张骞的对话、编排表演历史短剧、争做“小导游”等活动奠定了基础,为开展活动性的课堂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本课以学生的参与、动手、动脑为主。

  2、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但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本课的活动中及课后作业设计上都注意了层次性和学生自主性。

  (三)设计理念

  1、教师不应拘泥于课本,应该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把最生动的历史知识呈现给每一个学生;

  2、历史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学生应在感知历史中感悟历史;

  3、历史原于生活,历史教学应把学生引入到现实生活 基于上述理念,我将以活动课形式呈现本课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及其重难点:

  1、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依据教学设计理念和“课标”要求,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三维目标:

  (1)识记和理解: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2)能力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外的历史资料,想象历史情景,评价历史人物,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能力、历史想象能力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史地结合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并感悟张骞敢于冒险、勇于开拓、锲而不舍、忠于国家的优秀品质,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识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尊重各地区、各民族习俗,自觉维护国家统一

  2、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1)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狭义);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和“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确定二者为教学重点;

  (2)难点:西域的地理范围;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初一学生刚开始学习地理,识读地图能力较差,且“西域”是古地名,让学生记住其地理范围有一定的难度;再让他们理解抽象的隐含知识更不容易,所以确定其为难点。

  二、教法选择及依据

  1、问题探究法: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情景教学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3、根据“论从史出”的学科特点选择了史料分析法;

  4、依据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初中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三、学法选择及依据

  根据新课标的目标要求、教学内容与初一学生特点选择了:

  1、表演法 2、识图法、讲述法 3、辩论 4、问题探究法等 在教学中,教法学法相辅相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结合,生生、师生交流互动,达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历史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这堂名为“重走张骞通西域路”的活动课的总体设计思路是: 收集历史资料 — 感受历史场景 — 探究历史人物 — 关注现实生活 — 巩固小结 —课后作业

  (一)收集历史资料——课前师生积极准备

  1、确定主题、根据兴趣学生分成4组;各组同学根据需要收集与本课有关的网络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在此基础上,各组同学分别准备: 第1组同学通过对教材文字、图片内容的预习和理解,课外相关资料的收集处理及经历想象后,分工拟写汉武帝招募出使西域人才的诏书、设计张骞临行前与汉武帝告别的对话、编排历史短剧; 第2组同学把张骞首次出使西域路线分为4段:长安——玉门关、玉门关——大月氏、大月氏——阳关、阳关——长安,学生扮演的“导游”1、2、3、4分别准备解说词、进行练习;“导游”5对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情况做了简洁叙述的准备; 第3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张骞出使的背景、目的、经历、结果、影响等方面选择材料进行辩论准备; 第4组同学收集图片、文字材料,准备“历史的思考”这一环节的活动。

  2、教师鼓励并教给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上网、书刊、影视等,指导各组学生的活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二)感受历史场景、探究历史人物、关注现实生活——课堂活动成果展示 1、图片导入:教师扮演主持人,媒体展示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北壁壁画,告诉学生此壁画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史上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巨大影响。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导入“重走张骞通西域路”主题活动

  2、活动展示:

  (1)第1组同学表演历史短剧《第323窟壁画》 剧情简介:

  大殿上(教室前半部分),“汉武帝”正在批阅奏折,“信使”飞报:匈奴南侵,又将威胁长安!“汉武帝”气恼、焦虑,思考对策;一“大臣”献策:听说汉王朝西边的西域地区有个大月氏,与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可派使者出使,以联合抗击匈奴。旁白介绍“神秘”的西域和大月氏的有关情况后,“汉武帝”采纳建议,决心抗击匈奴。

  “汉武帝”担心:西域与西汉相距遥远,路途艰险,朝臣与百姓都心存畏惧,谁愿意去呢?“大臣2”献计道:“陛下可下昭招募。”于是,“汉武帝”颁布昭书,招募出使人才;“张骞”主动请缨,向“武帝”推荐自己;“武帝”决定派张骞出使。

  长安城外,“汉武帝”和随从送别张骞一行?? 目的及依据:“皇帝的决心”、“神秘的西域”、“下诏招募”、“张骞应征”、“长安送别”5个历史片段呈现出张骞首次出使西域的背景、目的及西域的地理范围与人民的生活状况,初步感受到张骞迎困难而上、报效祖国的优秀品质。模拟“历史情景”,突破了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有利于学生感悟历史及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良好习惯和运用课本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和表现等能力,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

  (主持人设问“张骞一行百多人的征程,是否一切顺利”过渡到)

  (2)第2组同学扮演导游介绍《漫漫西行路》 “导游”1介绍张骞从长安到玉门关的所见所闻,并点明玉门关名称的由来;“导游”2播放电视剧《汉武大帝》片段,表现“张骞”一行被匈奴所扣,十多年间,张骞矢志不渝,终于抓住机会,摆脱匈奴控制,到达大月氏,拜见大月氏首领,表明来意等情节。“导游”3介绍张骞等人在大月氏由于自身情况不能联合出兵后,沿南线返回阳关的路途上的经历,并联系唐朝诗人王维的相关诗句;“导游4”简介张骞等人从阳关返回长安、受到汉武帝接见的情景;“导游5”简介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情况。

  目的及依据:描述起张骞等人的两次出使沿途上的风土人情、资源、自然条件、遭遇等,由此,同学们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背景、任务、始返时间、主要经历、活动结果等了解得比较清楚,落实了教学重点。这体现了教学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有利于学生把课本和课外收集到的资料的处理运用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培养表达能力、合作意识。

  (主持人出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情况比较表”、学生填写、主持人强调后过渡到)

  (3)第3组同学围绕“再说张骞”主题展开辩论 出示辩题“严格来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都未能完成任务。你认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第三组同学,根据准备、出示材料,进行针锋相对辩论。

  目的及依据:在辩论中学生从经济、政治、精神影响方面理解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设置的条件、职责和意义”,通过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又促进其对历史事迹的了解,突破了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升华情感

  (主持人再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中关注由历史的认识转化为对现实的思考,从而过渡到)

  (4)第4组同学图文对照引发同学们“历史的思考” 展示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到西域物产对内地及我们今天生活的影响,引出两个思考:“1家乡特色水果的发展” 、“2西北地区的环境保护”。组织同学讨论,献计献策。

  目的及依据:这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去主动探索、又有利于学生感受到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注意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与关注现实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3、教师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评价

  目的是全面是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过程与结果、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4、课后活动:(任选一题)

  (1)重走张骞出使西域路\绘制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要求:图的尺幅大小、图例、路线、必标地--长安、葱岭、大月氏人生活地)

  (2)小作文(二选一): 我眼中的张骞

  浅议张骞通西域对我们今天生活的影响

【张骞通西域说课稿】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张骞通西域04-10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10-12

张骞出使西域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07-29

张骞与丝绸之路说课稿11-04

岑参诗歌中的西域08-29

在西域读李白阅读答案10-08

岑参诗歌中的西域文化08-28

《内经》中的通与通法08-26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白桦》说课稿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