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练习题及答案

时间:2021-06-12 17:14:10 试题 我要投稿

史记练习题及答案

  一、(每小题3分,24分)

史记练习题及答案

  1.下列句子全都有通假字一组是(    )

  A.召有司案图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

  公子与侯生决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B.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C.侯生果北乡自刭

  三年不蜚又不鸣

  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

  D.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

  骓不逝兮可奈何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韩厥许诺,称疾不出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魏王豹谒,归视亲疾

  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公子闻之,往请

  请数公子行日

  我身自请之而不肯

  C.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

  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

  D.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

  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璧有瑕,请指示王

  世人皆以赢为小人,以公子为长者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彼以我能成事,故先我死

  B.臣所以去亲戚而侍君者

  执法在傍,御史在后

  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

  C.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

  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D.吾不忍为之民也

  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 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赵襄王郊迎甘罗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

  B.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

  若幸而男,吾奉之

  C.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怀其璧,从径道亡

  武安君南挫强楚

  D.昔下宫之难不能死

  田单乃起,引还,东向坐,师事之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

  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地十余年

  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

  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B.即不灭,若无声

  君不若引兵直走大梁

  虞兮虞兮奈若何

  若朋友交游,久不想见

  C.臣乃敢上璧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乃敢引兵遂下

  D.如姬为公子泣

  外为诸侯报仇

  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臣尝为秦昭王伐赵

  6.下列句子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都需要调整语序的一项是(     )

  A.君何以知燕王

  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

  必为二子所禽矣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

  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以勇气闻于诸侯

  C.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

  乃封甘罗,以为上卿

  我何渡为

  D.何功之有哉

  淳于髡说之以隐

  窃载与之齐

  北有甘泉、谷口之固

  7.《史记》在文末总是用“太史公曰”对所传人物进行评价,下列评价对应的人物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 ——信陵君

  B.“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蔺相如

  C.“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 ——张良

  D.“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项羽

  8.对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史”是指清代乾隆年间编定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前四史”是其中的前四部史书, 即《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

  B.古代不同朋友之间称谓不同。以平民身份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贫贱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而廉颇与蔺相如的“刎颈之交”则是共患难朋友之间的称谓。

  C.中国古代座次有别。官场以右为尊,“以相如功大,位在廉颇之右”即是明证;信陵君“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虚左”则说明左边的位子非为尊位。

  D.“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中的“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声调悲凉。

  二、(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王让李牧                让:责备

  B.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起:起来

  C.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委:丢弃

  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          微:暗中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臣如前,乃敢奉令                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

  B.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C.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D.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            君王能与共分天下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李牧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      ②匈奴每来,出战

  ③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          ④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⑤匈奴小入,详北不胜              ⑥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牧驻守雁门,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为他胆小怕事。

  B.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觉得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

  C.李牧到任后,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当匈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都希望与匈奴一战时,李牧巧妙部署,大败匈奴。

  D.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施行反间计,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并杀害了他。秦国乘势攻打赵国并灭之。

  三、(24分)

  13.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分)               (《廉颇与蔺相如》)

  (2)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5分)(《垓下之战》)

  (3)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6分)

  (《孙膑》)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个小题)  (10分)

  (1)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       (《廉颇与蔺相如》)

  生当作人杰,                    。                            (李清照《绝句》)

  (2)                    ,时不利兮骓不逝。                           (《垓下之战》)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

  (3)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                    。           (《淳于髡》)

  兵法不曰:                    ,置之亡地而后存。                 (《井陉之战》)

  (4)人固有一死,                    ,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桃李不言,                    。                               (《飞将军李广》)

  (5)江东子弟多才俊,                    。                      (杜牧《题乌江亭》)

  史家之绝唱,                    。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6)其身正,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飞将军李广》)

  ,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四、(12分)

  15.贺岁大片《赵氏孤儿》即将上映,电影宣传海报上关于影片内容的文字还没有拟定,请你代拟一份。(不超过20字) (3分)

  16.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下面的横线处续写两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4分)

  项羽是影视剧中热衷演绎的悲剧形象,这一形象之所以为后人议论纷纭,在于其人格魅力、英雄气概和儿女情怀诸方面所表现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人格魅力来看,项羽虽然德才兼具却盲目自信;           ;                    。此三者,铸就了项羽荡气回肠的悲剧诗篇。

  17.语文课上,就信陵君窃符救赵一事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正方的观点是“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值得肯定”,反方的观点是“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必须否定”。请你选择一方的观点参与辩论,准确鲜明地阐述理由,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5分)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历史的母本

  余秋雨

  在中国文化史上,让我佩服的人很多,让我感动的人很少。

  这很自然。因为文人毕竟只是文人,他们或许能写出不少感动人的故事,自己却很少有这种故事。

  有时仿佛也出现这种故事了,例如有的文人舍己救驾,有的文人宁死不降,但这又与文化史关系不大。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以忠臣或守将的身份进入了政治史和军事史,而不是以文人的身份推进着文化史。

  既能够牵动中国文化史,又能够牵动我们泪眼的人物在哪里?

  还有比墨子和屈原更让我们感动的人物吗?

  有。他叫司马迁。

  我早就确认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让我感动的人物,却一直难于表达感动的程度。

  我认为司马迁最艰深的感人之处,有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司马迁让所有的中国人成了“历史中人”。

  《史记》以不可超越的“母本”形态一鸣惊人,成为今后两千多年一代代编史者自觉仿效的通例。因此,是他,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前后一贯的历史兴趣、历史使命和历史规范,成为世界上罕见的始终有史可循、以史立身的文明群体。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本人虽然早已去世,却是全部《二十五史》的总策划。他使书面上和大地上的两千多年历史变成同一部通史。

  他使历朝历代所有的王侯将相、游侠商贾、文人墨客在做每一件大事的时候都会想到悬在他们身后的那支巨大史笔。他给了纷乱的历史一副稳定的有关正义的目光,使这种历史没有在一片嘈杂声中戛然中断。中华文明能够独独地延伸至今,可以潇洒地把千百年前的往事看成自家日历上的昨天和前天,都与他有关。

  第二,司马迁以人物传记为主干来写史,开启了一部“以人为本”的中国史。

  这是又一个惊人的奇迹,因为其他民族留存的历史大多以事件的纪年为线索,各种人物只是一个个事件的参与者,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司马迁把它扭转了过来,以一个个人物为核心,让各种事件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司马迁在《史记》中描写的那些著名人物,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原型”,也就是一种精神模式和行为模式,衍生久远,最终组成中国人集体人格的重要部件。

  这种轻事而重人的选择,使司马迁这位史学家能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因而同时具备了文学家和哲学家的素质。

  更重要的是,他的这种选择使早已应该冷却的中国历史始终保持着人的体温和呼吸。中国长久的专制极权常常会采取一系列反人性的暴政,但是有了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念,这种暴政实行的范围和时段都受到了制衡。人伦之常、人情人品,永远实实在在地掌控着千里巷陌,万家灯火。

  第三,他在为中国文化创建“以史立身”、“以人为本”传统的时候,自己正承受着难以启齿的奇耻大辱。

  他因几句正常的言论获罪,被处以“宫刑”。当时他三十八岁,作为一个年岁已经不轻的大学者,面对如此奇祸,几乎没有例外都会选择赴死,但是,就在这个生死关口上,他决定活下来,以自己非人的岁月来磨砺以人为本的历史,以自己残留的日子来梳理中国的千秋万代,以自己沉重的屈辱来换取民族应有的尊严,以自己失性的躯体来呼唤大地刚健的雄风。

  而且,他一一做到了,他全部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

  我想,说到这里,我已经约略勾画了司马迁最艰深的感人之处。

  (节选自余秋雨《寻觅中华》,有删改)

  18.阅读全文,概括司马迁最艰深的感人之处。(每条不超过4字)(4分)

  19.分析文中加粗的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6分)

  (1)在中国文化史上,让我佩服的人很多,让我感动的人很少。

  (2)他一一做到了,他全部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

  20.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历史的母本”的理解。(4分)

  21.作者在文中说,司马迁是以文人的身份推进着文化史。你怎么看?请结合本文和《史记》谈谈你的看法。(4分)

  六、(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诗人说:满树的花朵,只源于一粒小小的种子。

  哲人说:在创造人时,上帝很公平地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农民说:有了种子,也不一定能丰收。

  ......

  请就以上材料,围绕“种子”,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4分)

  1.C(A.“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B.“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D.“骓不逝兮可奈何” 无通假字)    2.B(请求/探望/请允许我/告诉A.痛恨/疾病/嫉妒/疾病C.宠幸/侥幸/宠幸/幸运D.进献/弹奏/向君主进言或上书/进献)   3.D(A中“成事”,B中的“沉湎”,C中的“败北”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4.C(A.使动用法/名词做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    B.名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    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做状语    D.为动用法/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    5.A(来,目的连词/因为,连词/按照,介词/用,介词. B.你,代词/如,动词/你,代词/如果,假设连词 C.才,副词/是,判断副词/只,副词/才,副词 D.对,介词/替,介词/认为,动词/替,介词    6.B(宾语前置兼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A介词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不需调整)/定语后置 C.状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不需调整)/宾语前置  D.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省略句(不需调整)/定语后置    7.C(韩信)    8.D(A.前四史为《史记》 《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   B.“刎颈之交”是生死之交   C.古代车制以左为尊)

  二、(12分)

  9.B(起用)    10.C(都是转折连词。A.才,副词 /竟然,副词 B.把,介词/因为,连词  D.给,动词/跟,介词)    11.D    12.B(坚持说自己有病,闭门不出)

  三、(24分)

  13.(1)我们之所以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所以”“去”“亲戚”,每错一个扣1分。共3分。  (2)这正是上天亡楚之时。不如趁此机会把它消灭。如果现在放走项羽而不打他,这就是所谓的“养虎给自己留下祸患”。“罢”“因”“释”,每错一个扣1分。共5分。  (3)善于作战的人能够根据形势的发展向有利的方向引导,兵法上说:行军百里与敌争利会使上将军挫败,行军五十里而与敌争利只有一半的军队能赶到。“因”“趣”“蹶”,每错一个扣1分。共6分。   14.(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死亦为鬼雄    (2)力拔山兮气盖世  风萧萧兮易水寒   (3)一鸣惊人  陷之死地而后生    (4)或重于泰山  下自成蹊   (5)卷土重来未可知    无韵之离骚   (6)不令而行   忠言逆耳利于行

  四、(12分)

  15.评分要点:①内容与《赵氏孤儿》相符;②有鼓动性;③字数每超过2个扣1分;④语句不通酌扣。  参考示例:①一个小人物的牺牲成就一段历史传奇。   ②他不为复仇而生,却必须接受复仇的命运。    16.参考示例:从英雄气概来看,项羽虽然勇武盖世却目光短浅;从儿女情怀来看,项羽虽然重情重义却英雄气短。    17.参考示例:正方:信陵君窃符救赵是约纵离横败暴秦。赵存,使魏不孤立而有屏障。救赵的成功,消除了魏王尊秦为帝的幻想,减少了魏对秦的畏俱,提高了魏在东方各国的威信。    反方:信陵君窃虎符杀晋鄙,只为怜姊救赵求虚名,而置魏国安危于不顾:他已经走了,留给魏王一个烂摊子,还杀了魏王大将,这无疑是将一个人的大动脉剪断后又往心脏上戳了一刀。

  五、(18分)

  18.①以史立身(1分)  ②以人为本(1分)  ③身残志坚(或“忍辱负重”,意思对即可,2分)   19.(1)作者用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是点睛之笔;(1分)“感动”一词,奠定本文的感情基调;(1分)同时,在文章开头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2)照应文章开头,回答了司马迁“让我感动”的原因。(1分)采用反复手法,强调自己对司马迁的成就的高度评价;(1分)“一一”“全部”“真的”,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对司马迁取得如此成就的惊奇和赞叹之情。(1分)   20.“历史的母本”是作者对《史记》及其对后世影响的高度评价,(2分)“母本”是指《史记》的体例成为后人自觉效仿的通例,(1分) 《史记》中的人物,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原型”,也就是一种精神模式和行为模式。(1分)   21.答案略。学生回答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给分。(4分)

  六、(60分)

  22.建议采用综合分等打分法评分,45分为起评分。

 

【史记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史记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03-07

《史记·曹相国世家》练习题及答案02-05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练习题答案及译文05-23

《史记》阅读答案10-20

《史记》阅读题及答案11-03

《史记·外戚世家》练习题02-05

《史记酷吏列传》阅读答案07-10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08-25

《史记·滑稽列传》阅读答案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