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时间:2023-07-20 10:20:12 松涛 试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汇总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试题,试题是命题者根据测试目标和测试事项编写出来的。一份好的试题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汇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汇总

  物态变化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8分)(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气温是-3℃,则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是-3℃。 [ ]

  2.各种物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 ]

  3.锡的熔点温度为232℃,用锡焊的铜盆放在火上烧水,水能烧开而锡不熔化.[ ]

  4.高山上煮鸡蛋不易熟,这是由于水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减小而升高造成的。[ ]

  5.物体只要放热温度一定降低。 [ ]

  6. 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对人体的烫伤要严重,这是由于水蒸气存在液化,吸热或放热能力比水大。 [ ]

  7.蒸发吸热,则蒸发具有制冷作用。 [ ]

  8.把灌满水的壶放在火炉上加热一段时间后,水会溢出来,这是由于加热太快。 [ ]

  分题型训练:

  选择题:均为不定项选择,知识覆盖面大,难度高,集中做些训练对复习知识和提高应试技能都有帮助。

  实验题:分值较高,建议考生对19个实验做到心里有数,最好再“亲临其境”地对每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过目一遍,有条件的要操作一遍。注意对重点实验和近几年新增实验的复习。例如新增的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用多用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练习使用示波器”、“传感器的简单应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取消“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等,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创新型设计实验的训练。

  计算题:考查的都是物理的重点知识和规律的应用,比如①运动和力;②动量和能量;③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④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⑤电磁感应的综合应用等。建议大家在复习时,应从不同的角度精心设置问题。例如,针对以电磁感应为核心的专题,可以设置电磁感应与路和场的问题、与力和运动的问题、与功和能的问题、与动量和能量的问题等。针对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为核心的专题,可设置从运动和力的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问题;从能量的观点解决带电粒子中的加速与偏转问题;从运动和力的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问题等。

  合理答卷安排时间:很多同学在理综考试中出现过时间安排不合理的情况,这就要求考生对整张试卷有合理的统筹,有针对性地做好综合演练,养成较好的答题习惯,每个学科都应有大致的时间限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合理安排好答题时间。

  第一步:全面想象题目给定的物理过程

  每一道物理题目都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物理图景,解题就是去探索这个物理过程的规律和结果。可是,不论在现实中,还是在题中给出的物理过程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因而解题首先要根据题意,通过想象,弄清全部的物理过程,勾画出一幅完整的物理图景。

  例:汽车以15米/秒的速度运动,关闭油门后获得3米/秒的加速度,问8秒内汽车的位移是多少?

  例:小球以5厘米/秒2得出速度滚上一斜面,获得3厘米/秒的加速度,问8秒钟内小球的位移是多少?

  对此二例,如能仔细分析,想象汽车是作匀减速运动,然后停下来;而小球沿斜面匀减速上滚到最高点后,又沿斜面下滚,这样两个不同的过程,一般学生在解题中的错误就会大大减少,对那些涉及知识较多的综合题,不想象出其全部物理过程,解题时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出现挂东漏西的现象。有的题目对某些物理过程含而不露,这就更需要我们去想象,才能全面弄清楚。

  例:有一长20cm横截面积为20px2的均匀玻璃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将其水平放置,由一段水银柱封闭着一段250px长空气柱,让玻璃管绕通过封闭端的竖直轴从静止开始转动,速度逐渐增大,当转速增大到多大时,玻璃口只剩下2cm的水银柱?

  它所描述的全部物理过程是:气柱的压强与大气压相同,所以水银柱受力平衡。随着玻璃管的转动,水银柱发生离心运动,而逐渐远离轴,以至使部分水银从管中抛出,与此同时,被封闭的气柱随之变长。对后一过程,在题目的文字中没有提及,但化却与我们解题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在想象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遗漏了类似的过程。

  在分析、想象物理过程中,要紧扣题意对关键字眼要仔细推敲。如:“恰好平衡”、“恰好为零”的“恰好”二字;又如“最大输出功率”、“最小距离”中的“最大”、“最小”二字;再如:“缓慢变化”、“迅速压缩”的“缓慢”、“迅速”二字等等。这些字眼往往都示意着一个复杂的、变化着的物理过程,如果轻易放过这些字眼,那么你所想象的物理过程往往是不全面的,或者是完全错误的。

  绘制草图对我们正确分析、想象物理过程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对那些复杂的物理过程,如能抓住其关键形象,并草图表达(如物体运动轨迹草图、实验装置示意图、电路图等等),这对于进一步分析将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步:准确地抓住研究对象

  在完成了钥匙的第一步,刑弄清了题目给定的全部物理过程后,就要准确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物理过程。

  怎样才能准确地确定研究对象呢?一般要紧扣题目提出的问题。如:“这些剩余气体的压强是多大?”我们就可直接把“剩余气体”作为研究对象,但也有不少题目的研究对象比较隐蔽,那么我们间接地选定那些已知条件较多的、而且与题目所提的问题又有密切关系的物体或教程作为研究对象。例如:“A内气体的体积是多大?”若直接选留在A内气体的体积不太方便,如果选B内的气体为研究对象,不但知道其温度、压强,而且还知道其体积为已知数,同时原来氧气体除去B内的气体就是留在A内气体了,象这样间接地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在角电学习题中经常用到。

  以上所谈的是解答一般物理习题的关键的头两步,应当引起学生重视。

  第三步:挖掘隐蔽条件

  具有一定难度的物理题目,往往含有隐蔽条件,这些隐蔽条件可隐蔽在题目的已知条件中、要求中、物理过程中、物理图象中和定律应用范围中及答案中,如果能及时挖掘这些隐蔽条件,应能够越过“思维陷井”,突破解题障碍,提高解题速度。

  (1)由物理概念的内涵中找出隐蔽条件

  物理概念是解题的依据之一,不少题目的部分条件隐含在相关的概念之中,于是可以从分析概念中去挖掘隐含条件,寻求解题方法。

  (2)由物理现象的分析找出隐含条件。

  物理问题中,有些隐含条件存在于问题叙述的过程之中,只要认真分析题中的物理现象和临界条件,应能找出隐含条件。

  (3)由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出隐含条件。

  物理过程的分析是解题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物理过程的分析,可找出问题中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必备条件。

  (4)由物体运动物理规律的约束找出隐含条件。

  确定物理的运动状态是解题的依据,而物体的运动状态往往受一些物理规律的约束。因此,我们可以运用物理在运动过程中所要遵循的物理规律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隐含条件。例:一作斜抛运动的物体,在最高点炸裂为质量相等的两块,最高点距地面19,6米,爆炸后1秒钟,第一块落到爆炸点的正下方的地面,此处距抛出点100米,问条二块落在距抛出点多远的地面上。(空气阻力不计。)要求出第二块落地点距抛出点的水平距离,就必须知道爆炸后两块的运动状态。本题中这是一个隐含条件,我们可以通过物体在爆炸前后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来找出这一隐含条件。爆炸后,如果第一块做自由落体运动,则它落地的时间为t===2秒,而题中的下落时间是1秒,可以判定第一块作竖直下抛运动。考虑爆炸前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动量守恒,可以确定第二块作斜上抛运动。确定物体爆炸前后的运动状态后,就可以由运动规律和动量定律求解。

  (5)由题中的数学关系找出隐含条件。

  正确的示意图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启发思路,而且还能通过数学关系找出题中的隐含条件。这种方法不仅在几何光学中有较多的应用,而且在其它物理问题中也经常应用。

  (6)由物理中寻找隐含条件。

  有些题目,所设的物理模型是不明确的,不易直接处理,只有恰当地将复杂的模型向隐含的理想化模型转化,才能使问题解决。

  (7)从关键语句中寻找隐含条件

  在物理题中,常见的关键用语有:表现为极值条件的用语,如“最大”、“最小”、“至少”、“刚好”等,它们均隐含着某些物理量可取特殊值;表现为理想化模型的用语,如“理想变压器”、“轻质杠杆”、“光滑水平面”等,扣住关键用语,挖掘隐含条件,能使解题灵感顿生。

  (8)从题设图形中寻找隐含条件

  有的物理题的部分条件隐含在题目的图形中,结合题设条件分析图形,从图形中挖掘隐含条件,方可找出解题途径。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相关文章: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精选10篇)11-27

《物态变化》教学反思08-23

物态变化教学反思04-08

《物态变化》教学反思08-23

物态变化教学反思04-08

物态变化归纳总结01-04

物态变化中理化教案08-26

露属于什么物态变化08-17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学案11-18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