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的诗

时间:2021-06-10 19:09:43 我要投稿

浅谈中国的诗

  纵观历史长河,中国之诗的发展兴盛于唐朝,其雏形大概非《诗经》抑或《楚辞》莫属。唐朝之前的历代王朝中古诗未曾真正的以剑拔弩张之势磅礴于当世。那时,诗仅仅是处于一个萌芽与发育期,还未成熟,它正在酝酿和萌动。随着朝代的更迭,世代的变迁,渐渐形成诗的风格与结构,时至唐朝诗便开始以其锐不可当之势渗透整个文界,最终达到一个绮丽的巅峰,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诗尚。当时唐诗是诗发展到一定程度中最深的造诣,岁月沧桑,时光如梭,时至今日,现代诗的建筑格式不再如从前那么严格,这亦可谓是一种新时代的创新与诗的革新。当代诗人秉承诗的文化精髓,摒弃糟粕,没有一成不变的沿袭古诗的风尚,大胆而毫不夸张,得体而绝不铺张的将诗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将庸俗付诸于纸上幻化为文雅,将情感委婉的寄寓于辞藻见犹显含蓄与浪漫。品诗之意境,身临其境之感,虽甘之如饴,却能亲身体味到诗人那细腻的情愫。或是伤感、绝望、沉沦、孤寂或是欣喜、无奈、悲愤、沮丧等等诸如此类的元素寄托其间。

  品诗能净化心灵,能凝结思想,能忘却尘嚣……

  诗,宛若一位冰清玉洁的倩女。集冰肤黛发,玉手香腮,明眸皓齿,柳眉殷唇,赤跣纤腰于一身,彰显出诗之水灵与俏丽。当她用那矫健而轻盈的步伐走进你的视线,于是迅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安静的欣赏着她那令人窒息的娇艳与柔美。婀娜的身段,绰约的风姿,千情万种,妩媚而灵动,妖娆而惊艳,给人以一种新丽而静美的享受。

  品诗如啜茗,赋诗似织绢,泼墨作诗,遂成佳绩,一语惊人,千古咏诵。诗如国粹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精神脊梁,其中寄托了无数风花雪月,壮志未酬,精忠报国等诸如此类的情感。贫瘠的神州大地上无数儿女情长,为国捐躯的英雄们用他们的忠诚浇铸而成的勇气已经如排山倒海之势覆盖全城。于是唐末起义爆发,长安一时混乱不安,黄巢作诗——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谨以此诗作为唐王朝覆灭的最后见证,不久便结束了统治百年的固若金汤的唐朝的灭亡与瓦解。

  思绪如舟,逆溯历史,从战国高渐离作“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返”的.凄凉与无奈至唐朝王勃作“藤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鸾鸣罢歌舞”的繁荣与哀叹;从北宋陆游作“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盍棺”的忠诚与抱负至南宋陶渊明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与惬意;从明初朱权作“举头不见长安日,世事分明在眼前”的愤怒与不安至清末林则徐作“苟利国家生与死,岂因福祸避趋之”的精忠与无私;再从近代海子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不羁与憧憬至现代舒婷作《致橡树》的含情与婉约,而近现代蒙胧派,象征派诗人开辟了一个另类诗流派的新纪元,其诗韵风骨,时而高亢,时而沉郁,时而伤感,时而轻跃。

  诗是灵感与思想结晶的产物……

  诗如一位冷艳傲岸的媛女,其溢散而出的内在气质可以泯灭与扼杀一代枭雄。临摹于纸上,独舞于心灵,那不朽的诗篇曾点缀了多少繁华盛世的宏伟卷帙,那孤傲的品质曾使多少精美绝伦的文学巨制黯然失色,那永恒的思想曾凝聚了多少文人骚客的过往足迹。

  品评一首隽永而秀丽的小诗犹如沉浸于诗浸润的那种浓厚的艺术情调与氛围中不能自己。

  诗是我的信仰,是我文学创作不竭的灵感源泉,亦是支撑我精神的擎柱,永不倾朽!

【浅谈中国的诗】相关文章:

浅谈由谈中国诗谈古诗暗示情感11-24

浅谈我认知的诗06-14

浅谈杜甫最早的诗12-21

浅谈诗的共性与个性论文06-11

浅谈赵丽华的诗12-15

浅谈禅宗对王维诗的影响12-05

浅谈席慕容的诗与文12-21

浅谈《木兰诗》的语言运用09-15

浅谈禅宗对王维诗的影响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