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品鉴散文

时间:2021-05-25 11:06:01 散文 我要投稿

关于书的品鉴散文

  看书、读书、品书,是有点差别的吧。就像旅游。“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照,回家啥都不知道!”这是一种旅游,报到式的。这是目前大多数国人旅游的状况。假期集中在那几天,旅游便是大聚会。高速公路免单,成了停车场。想要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游玩,难啊。不在假期,又怎么可以旅游?那就看书。

关于书的品鉴散文

  看书是不错的精神生活。不管是家长里短的小说传说,还是小资的轻谈,所谓的心灵鸡汤,以及一些新出来的“伪书”,都有自己的东西。古人说的“开卷有益”,就是这道理。不过,旅游的时候,还能看到一本好书。或者,看完一本好书后去旅游,选择阳光不甚强烈的清晨,大量游客还没有到达的时候。这要求很高。既要有介绍的专门书籍,还要熟悉已有的旅游景点,非本地的不可。

  这不,我面前的这本书,是因缘凑巧得到的。书的作者,扬州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这是第三版,前两版很火热。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扬州园林品鉴录》,一本不同于风光景点介绍和纯粹的赏鉴的书。在介绍之余,还有历史,还有掌故,还有作者自己的体验。

  因为作者本身的工作经历,注定了这一本书的与众不同。全书如果不算附录,共分为四部分。为扬州园林“鉴赏”、“史话”、“实录”、和“载述”。相比之下,我最喜欢的是鉴赏。不同于以前所见的欣赏,这鉴赏中,包含了作者深刻的理解和几十年的积累。就说何园的水心亭,历来看到的介绍,都是说为了水上听音。关于这方面的例子,好像也有很多。而且不只是在扬州。国内的北京等地,颐和园恭王府都有实例。

  西式建筑的何园,为了女眷们听戏,除了形形式式的风格相异的花窗,就是这个水上的方亭。电视剧《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歌舞,好像就是在这儿拍摄的。水面的回音,是最早的.音箱。但是,在“品鉴”这本书里,作者告诉我们,基本上没有这个意思。方形造型的亭子,建造在水面上,是仿造传说中的“方壶”。“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传说中的三山便是“方壶”、“瀛洲”和“蓬莱”。以往到何园,水心亭通常只有短短一瞥,或者有点遗憾,没有轻音丽曲,在水面上珠圆玉润地弹奏。

  看了“品鉴录”,知道了有关方壶的说法。我可着劲儿想,扬州还有没有同样的实例?忽然想起荷花池的翰染砚池,那一座通过九曲栏杆桥到达的水中央建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位佳人,在水一方。”传说中的“三山”,只存在于传说之中,有谁见过真面目?就像美丽的女子,只能在那“遥远的地方”,倾国倾城都不过是传说,生活中又有谁见过?在自己家的园子里来一个神仙居住地,符合这座园子中西兼顾的特点。

  我将这本书的“寄啸山庄”篇看了又看,又跑到“寄啸山庄”的园子去了一次又一次。按图索骥式的旅游,少了点趣味,多了点探索,这是我的旅游经历中很少出现的一幕。但是,因为有了“品鉴录”,在扬州游玩的兴致有了大大的改变。每一景,每一情,都会用书中的描写来对照,按照他的描写来和体验来感觉和体会。从来没有一本书让我这样胶柱鼓瑟地玩,又是心甘情愿地这样玩。

  何园只是开头。瘦西湖的复制,又一次。这段时间,也就这俩园子好玩。扬州的“老三篇”瘦大个,虽说各有千秋,到了品鉴录中,步步都是故事,字字都有典故,玩起来岂不更加有道道?如同扬州的园林一样,每一次游玩都有新发现。朱老先生的“品鉴录”,每一次翻看,都有新收获。这便是品鉴的美了。

【关于书的品鉴散文】相关文章:

《答谢中书书》作品鉴赏11-17

品鉴红酒的专业方法03-12

《观沧海》诗歌品鉴11-22

韦应物作品鉴赏10-18

鲁迅《秋夜》品鉴的杂文随笔07-15

品鉴会欢迎词04-18

观沧海作品鉴赏11-02

屈原《离骚》作品鉴赏11-19

李白的《赠汪伦》作品鉴赏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