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这是其中的第六首。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江畔独步寻花古诗相关内容,仅供浏览。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的大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许多同学都喜欢背诵古诗,谁来背一首给大家听?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菊花。

  (板书: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2.解题。

  江畔:江边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二)看图、读诗

  1.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图上都有什么?你能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图意吗?

  2.读诗。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纠正字音。

  (三)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示。

  ①一边读诗,一边看图理解诗的意思。

  ②重点理解花满蹊、留连、恰恰。

  ③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一下。

  2.学生自学、交流。

  (四)理解诗意

  1.出示全诗,大家交流自己理解的词或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说出诗的大概意思即可,给以适当鼓励、评价)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留恋不舍,时时戏耍飞舞,可爱的黄莺在花间不断地欢唱。

  3.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怎样的感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给人一种清新优美的感受)

  (五)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1.带着对春景的喜爱之情来朗诵这首诗。

  2.背诵这首诗。

  (六)扩展

  1.自学、讨论杜甫的另一诗《绝句》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2.交流(如果喜欢,可以抄在摘抄本上)。

  (七)总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齐背《江畔独步寻花》。

  2.分层次让单个学生背诵。

  (二)谈话导入第二首诗《菊花》

  唐代有一位诗人叫元稹,一次在欣赏菊花的时候,有感而发,以《菊花》为题,写了一首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菊花元稹)

  (三)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示。

  ①理解秋丛、绕舍、似陶家、篱、更等词义。

  ②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③不懂的地方和同学讨论、交流。

  2.学生自学。

  (四)理解古诗

  1.出示全诗,大家交流自己理解的词或句。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明确:一丛丛的秋菊环绕着屋舍好像是陶渊明的家,我沿着篱笆,欣赏菊花不觉太阳已渐渐地西斜。不是在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欢爱菊花,而是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了。

  3.这首诗前两行描写了什么?后两行呢?你有什么感受?

  明确:前两句着重描写了诗人欣赏菊花的情景,后两行是作者的感触,菊花开过后就再也没有花了,作者对菊花作了热情的赞赏。

  (五)有感情地朗诵《菊发》并背诵

  带着对菊花赞赏的感情朗诵。

  (六)把两首诗结合起来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七)总结

  (八)课堂练习

  1.理解词语。

  江畔: 蹊: 留连: 恰恰: 秋丛:

  2.理解诗句的意思: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3.默写两首古诗。

  (九)板书设计

  5古诗两首

  江畔独步寻花 菊花

  杜甫 元稹

  黄四娘家/花/满蹊,秋丛绕舍/似/陶家,

  千朵万朵/压/技低。遍绕篱边/日/渐斜。

  留连戏蝶/时时/舞,不是花中/偏/爱菊,

  自在娇莺/恰恰/啼。此花开尽/更/无花。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2

  古诗写意江畔独步寻花

  章校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仍然瑶台白云间,春风茅屋沁幽香;

  想那蜂蝶不解意,天为我春撑旧栏。

  《读诗》校中

  一条溪从成都西郊穿过。这条溪含蓄婉约,流传着一个少女洗衣的故事。传说溪边住一农家,有女年少,一天她在溪畔洗衣,遇一遍体生疮的过路僧人跌入溪里,于是僧人脱下污泥袈裟请求洗净,少女欣然。当少女洗涤僧袍时,却见溪水之上漂起朵朵莲花,霎时溪莲清香天地。后名浣花溪。唐时,诗人杜甫在浣花溪畔修建一座茅屋居住,名曰&ldqu;成都草堂&rdqu;。

  春天到了,柳条在溪边荡起了秋千,原野里有二三农夫在耕作……浣花溪,一如流动的诗歌,永不停息地流动着大自然的美丽。那茅庐、竹林,楼阁、小桥、清流、卵石,无不彰显着宁静和谐的诗意。茅屋落成,终有泊处,又是春风阳光,心情格外舒畅。花朵,是三月之春最为阳光的语言。看邻家一树杏花熙熙攘攘绽放,再细之每朵形态各异,诗人想,树没有相同的两片叶,花也应没有相同的两朵花。

  邻家见诗人看花,便道:黄四家老婆专门养花。于是诗人便独步溪畔寻花。一条小径,从一扇柴扉前绕过,幽深春梦。他走过一丛青竹,看那枝叶疏影,横斜落溪影里;他走过曲弯溪道,看那杨柳依依,与溪悄语;他走过溪畔人家,看那迎春黄灿,张扬明丽。于是诗人想:这一季的绽放,一季的妖娆,是为我春?那朵朵浪漫,朵朵企盼,是叫我忘却故园?

  到了黄四娘的家,果然了得!花儿,花儿,花儿扑面一脸喜气;花儿,花儿,花儿铺天盖地小园。哦,那是牡丹,花形大而丰满,压得枝条吻地。这是芍药,于牡丹间探出独秀。有说牡丹必芍药相伴,不然易现蛇。哦,那是芳香扑鼻的含笑,那害羞的花骨朵儿在期待一场春梦;这是杜鹃,一展迷人的身姿把美丽张扬。一簇簇,一丛丛,一朵朵,或娇艳欲滴低垂,或艳冠群芳昂首,或花团锦簇牵手。真是满园春色撑旧栏,一朵一朵说青春,一波一波比美丽。

  门开轻响,出来黄四娘,袅袅娜娜,一面羞涩含笑,一面与诗人招呼。诗人便想,她是不是园中最含蓄的一朵花呢?有粉蝶三三两两,被花的多情而诱惑而翩翩起舞,这朵一亲,那朵一吻,总是亲吻不够。那优雅的舞姿,能不能打动花儿的心呢?这个时候,花丛里一声娇鸣飞洒,那是黄莺的歌喉自由自在,婉转入耳,恰与诗人愉悦的心情相吻合。

  归来诗记:仍然瑶台白云间,春风茅屋沁幽香;想那蜂蝶不解意,天为我春撑旧栏。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3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诗人以一倚字,就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达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这首诗吧。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当时 ,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此诗虽题为寻花 ,实为遣愁散闷 ,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诗人共作7首《江畔独步寻花》,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首先,诗人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 ,给人以壮美的感受。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 ,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中,黄师塔前 句 ,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道: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 黄师塔前句 。僧亡塔在,崇敬之余,夹杂着几分悲怆之情。

  然而诗人毕竟在寻春,风和日丽,春光怡人,不觉困倦 ,且倚微风,以寄雅怀。

  下两句着力写桃花。在诗人笔下,桃花一簇,深浅放红,然主人已逝,唯有寂寞相随耳。若诗人不寻花至此,则无人赏识。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这与七绝句的总调子是合拍的。但此诗重点毕竟是写爱花 ,故也萦绕着喜的气氛。可爱深红爱浅红句,用了两个爱字,两个红字,表现诗人对花之美的欣悦,并以反问的语气作结,不仅饶有兴味,而且由己及人,这就扩大了审美的范围,强化了美感。杨伦评道:绮语令人欲死,叠用爱字有致(《 杜诗镜铨 》卷八),可谓肯綮。明王右仲也说 :其五:春光懒困倚微风,似不可解,而于恼怕之外,别有领略,妙甚。桃花无主,可爱者深红耶?浅红耶?任人自择而已 。(《杜臆》卷之四)如果说七绝句前四首是在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的话,那么,此首(其五)却表达出爱花 、赏花时的喜悦之情。如此由悲入喜的描写,造成了节奏的起伏变化,给人以新奇的美感。这种喜悦之情 ,并未戛然作结,而是自然而然地向后延伸;以致在下一首,达到了最高潮。如果缺少了它,就缺少一个必要的情感过渡,而显得美中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