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诗话日记

时间:2021-06-23 09:55:23 日记 我要投稿

风筝诗话日记

  风筝,亦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式样很多,有禽、鸟、虫、鱼等。

风筝诗话日记

  风筝起源于中国,据《辞海》记载:相传春秋时公输般作木鸢以窥宋城,后来用纸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故称“风筝。”

  世界上一致公认,中国是风筝的故乡。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会将山东省潍坊定为“世界风筝都”。第六届风筝会上成立了国际风筝联合会,其总部设在潍坊。潍坊是中国的“风筝之乡”。

  春天是放风筝的最佳季节。风筝是一项古老的老少皆宜的民俗活动,亦是今天全民健身效果极佳的体育运动。诗意的风筝,倩影飘飘、舞姿盈盈、苍萃点点、镜光莹莹、醉意浓浓、欢声阵阵、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风筝文化,自古有之。历代文人墨客吟咏风筝的诗篇数不胜数,各有千秋,令人赏趣。

  唐代诗人高骈《风筝》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这说明当时放风筝不仅装有弦或笛,有时还把明亮豪华的'灯笼带到夜空,真是令人神往。

  宋代宋仁宗的宰相寇准的《纸鸢》诗:“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此诗题名为《纸鸢》,诗中却不见“纸鸢”二字,意在借物写景,情景交融,遐想抒怀。

  明代诗人兼画家徐渭写《风鸢图诗》25首,其中一首诗:“江南江北纸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读后发人深思,感慨万千。

  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诗是描写放风筝脍炙人口的好诗作。

  诗人孔尚一首描写儿童放风筝诗:“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这使一个天真、生趣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读后感人至深。

  女诗人骆绮兰一首《春闺》诗:“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这是写断了线的风筝,情已断,悲悼。

  中国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郭沫若一首《咏风筝》诗:“横空欲纵又遭擒,挂角高瓴月影沉。安得嫦娥宫里去,碧海晴天话素心。”这诗句意境优美,借物喻人,读后使人回味无穷。

  放风筝的人不少,你们看,东边有只漂亮的“蝴蝶”,如此快乐地飞上了天空中,真是鲜艳极了;你们看,西边有只凶恶强壮的“老鹰”,让风姑娘领着,展翅翱翔;你们看,那边又飞起了一位可爱的小“仙女”,翩翩起舞,婀娜婆娑,吸引了在场的观众,大家无不拍手称好。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文人墨客把风筝当作主体,看作是生灵,把风筝作飞鸟一样,称风筝像是天真的小孩,简直是人物化了,把清净的风筝给写活了。然而风筝有如此多的复杂,清静与飘逸同在,自由与束缚相连。如同复杂的人生,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人生百味。甜、酸、苦、辣、咸,谁都有如此感受。

  联想起我儿时放风筝的往事,至今仍记忆犹新。当风筝越飞越远,越飞越高,心里不知有多么的高兴和喜悦之情……可是当风筝被乱风吹断了线,飞向远方的天际,无影无踪,真叫人灰心丧气,久久不愿离开现场。回家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连做梦也想着那离别的伙伴——爱的风筝。

  现在我虽然年事已高,但每年春秋时节,带着孙子、外孙一同放风筝,大家高兴极了。那妙趣横生的风筝,使我别有一番的情趣。放飞了风筝,放飞了希望,放飞了快乐,放飞了健康,放飞了幸福,同时也放飞了未来……为我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从而写了一首《放风筝》的诗作:“槐月清明放纸鸢,莺飞天幕展奇观。风姿秀逸堪潇洒,俯瞰尘环大自然。老少同操牵在手,欢歌笑语舞蹁跹。摩天技巧乘风上,空际归来梦寐圆。”

【风筝诗话日记】相关文章:

风筝和风筝诗话作文04-21

《西清诗话》福建最早的诗话04-19

落花诗话12-07

星月诗话的诗歌08-08

关于元旦的诗话精选05-06

蜀山诗话散文04-17

白居易诗话养生09-02

星月诗话诗歌12-25

诗话金秋优美散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