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豆腐小记 教师随笔

发布时间:2016-1-10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我喜欢吃一种菜,叫做咸椒煮豆腐。

    我们这里的人喜欢将夏季吃不完辣椒放在盐水缸里面进行腌制。冬天拿出来吃,辛辣味美,格外下饭之外,还能够防冻御寒。很多人冬天吃辣椒,乐此不疲。我就是其中之一。当然我更喜欢是用咸辣椒与炸豆腐同煮,后食用。那种香甜、那种柔滑,在我以为是难得的美味。做法很简单,将鲜豆腐切成一寸宽,两寸厚的长方体过油,炸制两面焦黄,让后再用刀切成条状,与咸辣椒同煮,煮开后,加入蒜段、香油、少量食盐等调料。就可以食用。喜欢饮酒,常常邀约三两个好友一起就这美食,小酌一番,自觉是人间天堂你了。特别是冬季,土炉里面炭火红红的,陶钵里面香气四溢,身旁的炭火旺旺的,几杯小酒下肚,知心的话儿说开了,此时此刻的幸福感,恐怕神仙就不及。

我本来就喜欢吃豆腐,对于这种食品,自小就深怀感情。

    几十年前,我家贫寒,祖父凭着做豆腐的手艺,让我那个漂泊的家终于安定下来。到我小时候,逢年过节,就是祖父现手艺的时候。那是农村经济还不发达,做豆腐的黄豆都是家里自留地里面种出来,不需要什么票据,不像肉类,豆腐是可以想做多少就做多少的。那时肯定是越多越好。所以我家总要做上几桌,除了吃新鲜豆腐以外,还要油炸一些豆腐,奶奶还要做一些臭豆腐、臭豆渣等,那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豆腐至今还是我的心仪的下饭菜!漂泊一生的奶奶做的豆腐系列菜,我至今还记忆犹新。那种臭豆渣就是用做豆腐后剩下的残渣做成饼,然后让它发霉而成,做好以后,放到油锅中煎好,与韭菜同炒或者放在火锅中与肉汤同煮,吃起来很有滋味。

    长大以后,对豆腐这种神奇的食品了解的更多了。特别是它的形成传说,使我觉得身处逆境,照样能够盛开生命的灿烂之花,吃着豆腐,吃着的还是文化。

    据传说: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刘安,在十六岁的时候承袭父亲的封号为淮南王,仍然建都寿春,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寿县。刘安一生没有得到什么重用,虽然才华横溢,可是一直不被人记起,所以后来为人好道,欲求长生不老之术,因此不惜重金,广泛招请江湖方术之士炼丹修身,在都城北门外的山中苦心修炼长生不老仙丹。 当时淮南一带盛产优质大豆,这里的山民自古就有用山上珍珠泉水磨出的豆浆作为饮料的习惯,刘安入乡随俗,每天早晨也总爱喝上一碗。一天,刘安端着一碗豆浆,在炉旁看炼丹出神,竟忘了手中端着的豆浆碗,手一撒,豆浆泼到了炉旁供炼丹的一小块石膏上。不多时,那块石膏不见了,液体的豆浆却变成了一摊白生生、嫩嘟嘟的东西。大胆地尝了尝,觉得很是美味可口。刘安就让人把他没喝完的豆浆连锅一起端来,把石膏碾碎搅拌到豆浆里,一时,又结出了一锅白生生、嫩嘟嘟的东西。在寂寞的环境里,刘安留下了恩惠后人的豆腐。

    最难以忘怀的是,那年在鄂东北的山区工作,一次不慎生病。那时的鄂东北山区,物资不是很丰富,农民的商品意识不是很浓,我们学校外面几乎没有农副产品交流。想改善生活很难。我妈妈听说我生病,赶进山里照顾我,费好大劲,才在一个卖豆腐的作坊主那里称了几斤豆腐。每天妈妈就是将白豆腐煎熟,加水煮,做成豆腐汤,滋补我虚弱的身体。如今妈妈早是满头白发,可是那一碗碗豆腐汤却依然让我尝到了浓浓母爱,一直铭刻在我的脑海里!

     时值春节,妻子又要上街卖豆腐了,有所思,是有此记。

 

易书

[吃豆腐小记 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1.心情小记(随笔)

2.美术教师随笔

3.教师工作随笔

4.历史教师随笔

5.音乐教师随笔

6.教师数学随笔

7.教师研修随笔感言

8.教师假期生活随笔

9.幸福工作教师随笔

10.有关路过教师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