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二选修)

发布时间:2016-3-1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多媒体展示缺少作者和题目的《苏幕遮》词,)

师:大家看一下这首词,大家猜一猜这首词的作者是苏轼还是李清照?

生:李清照

师:大家的判断还是挺准的。因为大家都看出来了这是一首婉约词。可是它的作者不是李清照,而是周邦彦。宋朝中后期的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周邦彦。现在大家快速地从文中找到作者周邦彦当时在何处?

生:吴门(小声),长安(理直气壮)。

师:大家读书不能断章取义,肯定不在吴门。确切地说,也不是长安。应该在什么地方?大家看注释。

生:汴京。

师:对,汴京。也就是今天的开封。那么作者在长安做什么呢?想知道吗?我们来看一下作者简介。请大家出声地读一读。(生读)

师:这段文字有三个要点。一是谈到美成词,清真词的时候要知道说的是周邦彦。二是

因写了一篇《汴都赋》被提拔,在京城做官。三是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师:一篇作品怎样把握语气语调,主要是由什么决定?

生:作者的感情。

师:下面我们看一下作品的上阕。一开始作者心情如何?(生沉默。)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和天气?

生:炎热潮湿的夏季。

师:心情如何?

生:烦闷。

师:声音是低沉还是高亢?

生:低沉。

师:语速呢?

生:稍慢。

师:我们试读一下。(生读,然后师又范读)

师:作者接下来的感情有没有变化?

生:有。

师:那又该怎么读?(生快速而又欢快地读)

师:大家感情把握的非常好。好,四句接起来读一下。(生读)

师:一个夏夜的早晨,天转晴了,作者信步来到室外,看到了一幅荷塘美景。这三句全是写荷的,因此读的时候要语势连贯,中音中速。读的时候要发挥想象,好象无边的荷塘美景就在你眼前。大家齐读一下这三句。(生读)

师:这里有地方要重读,应该是哪几个字?(学生在下面小声嘀咕,师范读)听出来了吗?

生:风荷举。

师:下面我们把上阕合起来连读一下。(生读)

师:刚才我们说在这里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通过哪个字或哪几个字表现出来的?

生:“呼”,“窥”。

师:古人比较重视对动词的锤炼。我们刚学了《作为生物的社会》,了解到蚂蚁是用触角交流信息,蜜蜂是用舞蹈传递信息。那么小鸟们唧唧喳喳,在互相倾诉着什么呢?下面大家发挥想象,A鸟可能对B鸟说什么?

(一男生):天阴了这么久,现在终于放晴了,我们一起……

师:下面不好意思说了。通过这两个动词,我们仿佛听见了?

生七嘴八舌。

师:“呼”这个字,让我们想起和“呼”有关的什么四字词语?

生:呼风唤雨。

师:切合这个情境的?像呼朋引伴,欢呼雀跃。对,我们仿佛听见了小鸟们唧唧喳喳,呼朋引伴那悦耳的鸟鸣。而“窥”这个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

生:……

师(提示):我们偷窥的时候,一般有什么样的动作?一缩头,不见了。(生会意地笑)

对,这个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鸟儿们在屋檐下探头探脑,聪明灵动的动作与神态。作者把鸟儿们写得这么可爱,说明作者?

生:高兴。

师:说明作者对这些小生物的喜爱,以及随着天气转晴,作者的心情也随之转晴了。这两个字可以引起我们这么丰富的联想,难怪朱光潜先生说对文字要怎么样?

生:咬文嚼字

师:要“咬”要“嚼”。下面我们赏析一下这一首词的中的名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王国维曾经评价这一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多媒体显示这一内容)大家看看这一句中哪个字运用得比较生动传神,写出了荷了神韵?

生: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是圆的,一种很饱满的感觉。再加上是雨后,显出荷叶的清新。(师肯定)

生:一一。写出了荷塘里的荷叶很多,每一片都是那么美。

生:举。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

师:这让我们想起了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一句,是什么?

生:亭亭净植。

师:举和亭亭净植,意蕴差不多,都有一种挺立的姿态。这样的荷具有一种什么美?(师有手作向上举的姿势)

生:阳刚美。

师:非常好。一种非常阳刚的健康向上的美。如果荷一成不变的直直的举在那儿,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荷是不是有点单调?大家看一下文中还有一个词写出了荷另一种美,是什么?

生:风。

师:“风”这个字写出了荷什么样的姿态?

生:动态美。

师:非常好。而且这种动态美写出了荷的阳刚美的另一面。大家知道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怎么说的那一句?

生: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师:对,微风拂来,荷有垂下头,有时卷起了叶子,像不像一个娇羞的少女?所以“风”写出了荷的妩媚、娇羞之美。那“风荷举”合起来,就是妩媚中有风骨。师:下面大家闭上眼睛,跟我一起去看,去闻,去想像。(师配乐朗诵):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片一望无垠的荷塘,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初阳融融,蒸干了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雨水的滋润下,荷叶更显清新圆润,泛着盈盈可爱的光泽,在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他们修长的茎杆挺立着,一株,两株,支撑起它们高贵的头颅,也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大家看到荷了吗?闻到荷香了吗?感到荷的高贵的气质了吗?(生会意地笑)

师: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就是一个君子的形象。看屈原向我们走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当然屈原不可能穿着荷叶作上衣,荷花花瓣作下衣的衣服,这只是一种比喻,比喻自己美好的节操。大家还知道哪些写荷花的诗句?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生: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师:这些诗句里的荷花你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

生:我喜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荷花。因为走进这样的世界,绝对是一种视觉享受。

生:我喜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的荷花,因为它焕发出无穷的活力,表现一种美好的希望。

生:我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的莲,因为它不被外界的污浊所玷辱,勇于坚持自我。

师:大家的意见都非常好,非常精彩。我现在给大家说说我的喜好。知道我喜欢哪种吗?(生七嘴八舌地猜)我喜欢“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生笑)。我觉得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多了一份艳丽,有失荷花的真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倒是真纯,可惜少了几分风韵;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写得倒是极好,可惜圣洁冰清,不食人间烟火,使人难以接近。而唯有美成的荷花写得色香俱全,形神兼备,通了人性,有了性灵之美。它美而不妖,香而不腻,柔美中有风骨,娇媚中见矫健,柔中有刚,刚柔并济。大家不要误会,我的意思不是说我比大家欣赏品味高,观点有不同,但没有高下之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下面我们共同把上阕有感情地齐读一下。(生齐读)

师:下面大家看一下下阕,看看上下阕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生: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师:作者的目的是写景还是抒情呢?

生:抒情。

师:对,写景是凭借,抒情才是目的。作者正描写着荷花美景,怎么突然就抒起情了?有没

有感觉突兀呢?作者是通过什么把景情联系起来的呢?(生沉默)

师:作者的家乡在哪里?

生:苏州

师:在苏杭一带。

生:苏杭盛产荷。

师:那作者看到荷想到家乡就是在情理之中了。台湾诗人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诗的序言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大家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家里有梨树的同学,看到街上卖梨的,就会想到自己的家人。(生点头)这就叫?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你认为前四句哪个字能较好地体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生:遥,距离家这么远,怎么可能不想家呢?

师:从杭州到开封,在古代确实要走几十天才能到。所以“遥”这个字读的时候要悠长,好像能感觉到路途迢递,山水阻隔的感觉。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慨叹:何日去?有家不能回的感觉怎么样?

生:难过。

师:所以读的时候要突出一种心痛、无奈的感觉,并且要放慢速度。大家读一下这两句。(师示范)

师:还有什么字体现思乡的?

生:久,作者离开家乡时间太长了,所以乡愁很浓。

师:我觉得在这里“久”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感觉。当你对一个地方厌倦了,即使时间不太长,也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久”可以看出作者已萌生了归去之意思。所以这个字在这里要重读。还有吗?(生沉默)

师:还有一字不能忽视。

生:旅。

师:“旅”在这里什么意思?

生:旅居,客居之意。

师: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浓重乡土情结的民族。旅居外地,只能像一个没根的浮萍一样漂泊,缺少一种归属感。好,大家试着把这两句读一下。(生读)四句连读一下。(生又读)

师:家乡真有这么美好吗,我们看作者家乡到底有什么令人难以割舍?

生:渔郎。

师:这里是谁想谁了?看一下“相”这个字的意思。它一般有两个意思:互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属于哪一种?

生:偏指一方。

师:中国人表达感情向来比较含蓄。看下面这两例。(多媒体投影下面两首诗):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师:今夜的鄜州,妻子独自一人在家乡赏月,思念自己,以此表达?

生: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思念。

师:可惜儿女还很小,还不懂得思念自己的父亲。表达?

生:表达诗人对儿女的思念。

师:下面白居易的一首诗,谁来说说?

生:家里的人深夜不能入睡,说着远行人,其实是表明远行人对家人的思念。

师:这种写对方表达自己某种感情的写法,叫对写法,或曲笔。故乡还有什么生活场景无数次出现在作者记忆的相册之中?

生: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师:大家看插图,体会一下和亲密的儿时玩伴一起荡舟芙蓉浦的情景。你来说说?

生:可以说优哉游哉。

师:概括得非常精辟。可以说轻松惬意,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想象越美好,越说明什么?

生:现实中痛苦。

师:大家现在就不难理解“久作长安旅”所蕴含的感情了。还有这首词开头提到的“燎沉香,消溽暑”作者的烦闷也不仅仅是天气闷热引起的了。现在在长安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在故乡的快乐形成了一种反差。这三句,读的时候要有一种梦回故乡的深情,缓慢而深情地读。齐读一下。(生齐读)

师:我来补充一下。“梦入芙蓉浦”的芙蓉就是指的?

生;荷花。

师:这样就与前文照应起来了。情和景至此也融合为一体了。联系的媒介是就是风荷。现在大家把整首诗齐读一下,注意刚才我给大家说的感情变化。(生齐读)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周邦彦的《苏幕遮》,这篇作品不仅带给我们纯美的艺术享受,更能带给我们一种启迪。滚滚红尘中,当我们被世俗蒙蔽了双眼,但愿荷之韵能给我们注入一丝清凉。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雨季何患?希望荷之芳香永远流淌在我们心里,一直齿颊留芳。下课!

 

霍大香

[《苏幕遮》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1.高二物理选修3-1试题答案

2.高二选修1物理第四章单元测试题

3.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

4.化学选修3试题及答案

5.《苏幕遮·怀旧》原文及翻译

6.宋词《苏幕遮·怀旧》鉴赏

7.化学选修5试题及答案

8.化学选修3教学课件

9.地理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10.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