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7-10-1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第十一课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写景的方法--抓住特点描写。

2.进一步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二.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及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在景物描写中抒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记录着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三.1.生字词  

眨(zhǎ)眼  酝酿(yùn niàng )  巢(cháo )朗润(rùn)稀疏(shū )

卖弄(nòng )  应和( hè )    薄烟( báo )   蓑(suō)衣    笠( lì )   

抖擞( sǒu )      嘹(liáo)亮    宛( wǎn  )转    嫩叶(nèn)

       (zhǎng)涨价           (sǎn )零散        (cáng)捉迷藏

(1)涨  (zhàng)涨红了脸 (2)散 (sàn) 散步 (3)藏  (zàng)宝藏

       (yūn)晕车           (báo)薄片          (huó )和面

(4)晕  (yùn)黄晕    (5)薄  (bó )薄礼   (6)和  (hú )和牌 

                             ( bò)薄荷          ( hé ) 和谐

2.解释词语。                                       (hè )一唱百和

(1)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2)朗润:明朗润泽。   (3)赶趟儿:原意是赶得。文中是指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  (4)卖弄:炫耀。     

(5)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6)黄晕:黄色的光圈。      (7)舒活:舒展,活动。   (8)抖擞:振作    

(9)应和:相呼应。     (10)烘托:本是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者周围涂抹淡墨或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文中指“衬托”。

(11)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12)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娥娜多姿。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13)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3. 课文层次

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 

四.探究质疑

1.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第一部分的?   明确:总起全文,写的是盼望春天的到来。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春天的脚步近了,是把抽象的春天具体化,人格化了。将春天比做人,她的到来便是慢慢的踩着步子款款而来。更加生动形象。

2.同学们齐读第二部分,并思考:

(1)、第二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答:主要是对春天的景物的描绘,这里面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人们迎春。

(2)请同学起来朗读第三段,并思考:

①春草图中作者怎样描绘小草的?

    (1)用“偷偷”“钻”写春草的情态;

    (2)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

    (3)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

    (4)用“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春草的长势。

②“钻”和“偷偷地”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 无意识的、无情感 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③“嫩嫩的、绿绿的”是修饰小草的,按正常的语序应该放在“小草”的前边,作者却将它们放在句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把它们放在句末,强调小草的质地和颜色的特征。

④写春草为什么又写“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讨论并归纳:通过小孩在草上兴致勃勃地嬉戏侧面衬托春草勃发给人的欢乐

⑤“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写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人在草上的感受,表达喜爱春草的感情。

(3)同学起来朗读第四段,并思考:

①作者是怎样描绘春花图的?

    讨论并归纳:

    (1)“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写花朵多;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花色艳;

    (3)“花里带着甜味儿”写花味甜;

    (4)“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由眼前的春花,联想到秋实;

    (5)写蜂闹蝶舞侧面衬托春花的竞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

    (6)“野花遍地是”写野花的多;“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不仅写出野花的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明丽色彩。

 ②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1)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用拟人,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排比,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

  (3)“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用比喻、拟人,写出野花多、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情景。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春花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如果把“闹”换成“叫”好不好?

    讨论并归纳:不好。因为蜜蜂的嗡嗡声音不是从嘴巴里“叫”出来的,而

是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所以不能用“叫”;而且用“闹”不仅有声响,还呈

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热闹景象,一个“闹”字,境界全出。

④如果把这段文字分成两层,应怎样分?各写了什么?

    第一层:从开头到“大小蝴蝶飞来飞去”。

    写树上的花(木本的花)。

    第二层:从“野花遍地是”到本段完。

写遍地野花(草本的花)。

⑤这一段中有相互的对比,请找出来。

答: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

五、小结

    描写景物要抓住特征,如春草图,抓住春草的情态、质地、色泽、长势来写。如春花图,则抓住春花的多、艳、甜的特征来写。还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

                           第二课时

一. 复习上课,导入新课

二. 探究质疑

1.请同学起来朗读第五段,并思考“春风图”从哪些感觉写出春风的什么特征?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写出春风的温柔; (2)“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空气里酝酿”从嗅觉写出春风的芳香;(3)“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成天嘹亮地响着”从视觉、听觉写出春风的和悦。 这段文字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2.“春风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引用、借代,写出春风的温暖。

   (2)“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比喻、拟人,写出春风的温柔。

(3)“(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运用拟人,写鸟儿迎春的欢悦。

3.请同学起来朗读第六段,并思考:

①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春雨图”如何抓住春雨的特征来写的?

    (1)“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春雨的经常;

    (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写出春雨的细密;

    (3)“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春雨的轻盈;

    (4)“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写春雨的润物。

②“春雨图”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讨论并归纳:从静景到动态,从物到人,由近到远。

③“春雨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1)“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博喻、排比,写出春雨多、细、密的特征。

 (2)“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用拟人烘托出乡村的安静而和平。

4. 请同学起来朗读第七段

①文章怎样描写“迎春图”?

    讨论并归纳:由景及人,从天上的风筝写到地上的孩子;蜗居在屋子里一

冬的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春到人欢,舒活舒活筋骨,抖搂

抖搂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春天充满着希望,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②文章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俗语有什么好处?

    引用俗语启迪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5.请同学起来朗读最后一部分(8-10),并思考:

(1)、最后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答:是通过三个比喻,表达对春的赞颂。,强调它的“新”“美”“力”。

(2)、这三段可不可以互换,或者是合为一段?为什么?

答:不可以。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三.概括主旨

四.课后反思

 

王梓旭

[《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设计

2.朱自清《春》教案

3.《春》的优质教案

4.《春》优秀教案

5.《春》教案怎么写

6.《春》朱自清电子教案

7.初中语文 《春》教案

8.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9.春朱自清电子教案

10.《春》朱自清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