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6-2-1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导学流程

1.预习

①自由读课文

②再读课文

③独学并小展示完成预习部

④检测学生对基础部分的学习情况

2.探究

①先独学完成探究部分

②小组群学讨论解决疑难

③分组进行展示

3.测评

4.反思

学生反思:

教师反思:

学 习 目 标: 1. 学习课文内容及文中字词,知道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学习文章拟人、反问等修辞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语句。 

              3. 提高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学 习 重 点:  学习议论文相关知识,知道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学 习 难 点:学习认识自然、保护自然,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知识链接:

1、议论文相关知识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多数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2、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 “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3、“反问”修辞手法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

一、预习

(一)、熟读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

2、再次阅读课文,学生指正评价、正音。要注意朗读的节奏、语气、语音停顿。

(二)掌握下列重点字词

1、请你给课文的重点字词注音(让部分学生在黑板完成)    

狼藉(    )   咫(   )尺    呐(    )喊    相形见绌(     ) 

美味佳肴(     )  沾沾(      )自喜  鲲(     )鹏(     ) 斥鴳(    ) 蓬蒿(    )(     )  混淆(    )   深邃(    ) 

2、请你根据注释找出课文的重点字词(让部分学生在黑板完成)

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 

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 

极其精致灵巧,无以伦比。        (                       ) 

美味的饭菜。(                  ) 

形容自以为好而得意的样子。(                   ) 

(三)、掌握下列文学常识

 1、 《敬畏自然》是一篇                 (体裁),作者是         ,选自《                》。

2、议论文包含的三个要素是:                                

(四)、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否定“                   ” 。

第二部分(第2--10段):比较                          。

1层(2-4)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相比显得                。

2层(5)宇宙创造了一切,这是人类不能及的。

3层(6-7)人类的智慧是        的智慧,人是               。

4层(8-10)宇宙的一切都具有生命。

第三部分(第11段):人应当                。

(五)、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六)、本文主要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二、探究    默读课文,思考并明确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3、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三、测评             气候的威力(节选) 

……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则是变幻莫测的气候。气候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因此,人类对于气候是既乞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惧,所以才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感慨。

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每秒32.6米,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每秒55.6米,有时甚至可达每小时三百多千米!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 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 

   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了-89.6℃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 

     

2.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 

(要求:举例典型,表述具体,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 

(1)造福于人类的例子:                                   

                                                       

(2)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                               

                                                             

3.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其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从内容上看,文中运用画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4.本文第四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        和         ,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 

                                                          

                                                           

5.请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顺着本文的写作思路,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 (要求:语言简明概括,过渡自然,60字以内)

                                                       

                                                          

黄慧

[《敬畏自然》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敬畏自然》课件

2.敬畏自然教学课件

3.《谈中国诗》导学案

4.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导学案课件

5.历史教学导学案论文

6.镶边与剪纸的导学案

7.木兰诗导学案及答案

8.敬畏自然读后感

9.敬畏自然优质课课件

10.《敬畏自然》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