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发布时间:2016-6-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臧桂军 高媛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小说知识点回顾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并概括故事情节,

3、理解叙述手法的运用   

4.初步认识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并概括故事情节,    2、理解叙述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生诵读法  多媒体的使用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我们跟随鲁迅的文字,回到20世纪初的鲁镇,关注一下农家女子的命运。

文学常识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般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

鲁迅的《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 

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学习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吕纬甫、子君、孔乙己、四铭等。 

他被誉为“民族魂”。

3、《祝福》的写作背景。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反映出旧社会中千千万万劳动妇女共同的悲惨命运:肉体遭受压榨、蹂躏,精神也受到摧残和毒害。鲁迅通过祥林嫂的故事所显示出的摧残和杀害劳动人民的有形和无形的刀子,有些也正属于鲁迅所要探索和要改造的“国民性”,其实所谓“国民性”正是长期封建统治造成的。作者怀着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吃人的社会制度和旧礼教的罪恶,以唤醒人们来“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鲁迅全集》第一卷《灯下漫笔》)。 

195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北京电影制片厂经夏衍先生改编后,将《祝福》搬上了银幕。

检查课前预习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监生(jiàn)     寒暄(xuān)    间或(jiān)                     瓦楞(léng) B.朱拓(tuò)          镯子(zhuó) 诧异(chà)          踌蹰(chú) C.不更事(gēng)       尘芥堆(jiè) 歆享(xīn)         窈陷(yǎo) D.咀嚼(jiáo)         门槛(kǎn) 执拗(niù)          宽恕(shù)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告诫 烦厌 与众不同 寻死觅活 B.训熟 怪讶 沸反盈天 百无聊赖 C.喧哗 悚然 诚慌诚恐 惊慌失措 D.密籍 代劳 阴谋诡计 以逸待劳

3、寒暄 草窠 荸荠 形骸 惊骇世俗 瘦削不堪  走投无路      百无聊懒       沸反盈天

感知课文

(一)1、文章叙述关于祥林嫂的哪些事件?

(1)学生初读文本,采用出声读,大约22分钟。

(2)学生思考问题,用二分钟,然后小组四人讨论

(3)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明确:祥林嫂--悲惨遭遇

祝福之夜, 惨离人间 外逃帮佣,初到鲁镇 被人劫回,被迫改嫁 丧夫失子,再到鲁镇 捐献门槛,未能赎罪 逐出鲁家,沦为乞丐

2、提问:本文在叙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这种叙述方法有什么作用?

3、运用倒叙的方法一定要注意衔接,文中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

(二)小结

作业

1、 做完学习检测 基础知识梳理

2、 读文本,找出文章中祥林嫂的肖像描写

板书、   

              祝福

                   鲁迅

               

  祝福之夜,   惨离人间 外逃帮佣,初到鲁镇 被人劫回,被迫改嫁 丧夫失子,再到鲁镇 捐献门槛,未能赎罪 逐出鲁家,沦为乞丐 

 

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