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二十问 学案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6-5-1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1. 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3分)

2.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分)

 

3、文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4分)

  

4.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亦真亦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3分)

5、《桃花源记》)《醉翁亭记》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6.作者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可是作者描绘出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请想一想并写出作者写作的意图。(2分)

7.“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

8.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9.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

(2分) 

10.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11.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12.“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

         

13.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14.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或 渔人穿过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                      

                                                                

15.文中写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你说说村中人,为什么“皆叹惋“?(3分)

16.“老有所终”、“幼有所长”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在选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

17. 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3分)

         

18.(2分)南5f{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19.你认为作者在《桃花源记》和《饮酒》中,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2分)

                                                                    

20、上海世博会湖南馆的展示主题为“都市桃花源”,即取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意境。请结合文意和本届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

1答案要点:(1)活动 (2)穿戴 (3)心情  评分:本题3分。每答出1个要点,给1分。照抄原句扣1分。

2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②百姓能安居乐业③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2分)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与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

5: 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6:一是表达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二是寄托自己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7热情好客  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8: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 有 战 乱)的向往 , 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意合即可。 〔 “和平”与“平等和谐自足 ”两点每点各2 分 )  

9、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10: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11: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12:“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3: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14(1)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

15: 叹惋桃花源外面的世界变化之大,叹惋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叹惋外面的人们一直过着痛苦生活  

16: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7: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 

18:说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其向往。

19: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和谐美好的社会

20:城市可以为生活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问题提供创意性的解决途径

 

郑曦

[《桃花源记》二十问 学案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汉语拼音教学案设计

2.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导学案课件

3.二年级美术下册剪纸动物教案设计

4.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5.教师十问心得体会

6.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7.八年级上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

8.初二数学下册试题

9.初二英语下册课件

10.2017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试题【北师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