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观摩课发言稿(主题班会稿)(高一)

发布时间:2017-10-2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

非常感谢大家百忙中能抽空参加这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我也很荣幸能借助这个平台和大家交流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

我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又是孩子的母亲,这样的双重身份使得我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比较关注。我希望自己能做个学习型的家长和老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和影响力,我想在座各位恐怕也有这样的愿望。众所周知,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协同一致的作用力。社会复杂,一言难尽;学校呢,是个专门的育人机构,就我们学校来说,上至领导下到普通教工,我们日思夜想的问题就是:怎样让您的孩子在这里健康快乐的成长。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比较成熟的方法措施会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教学常规中得到体现和落实,并会日趋完善,在此,我也不一一汇报;今天我想借助这个机会和家长朋友交流一下我对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的话,那就是:

有无科学而艺术的家庭教育,孩子将会呈现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1、药家鑫---简单粗暴的“强权家长”演绎的人间悲歌。

一个风华正茂的大三学生为何会如此残忍地故意杀害一个鲜活的生命?媒体是这样分析的:药家鑫的父母亲为了练琴经常打骂他,这样,他练钢琴的过程其实一直也是个心理畸变的过程。可以猜测,为练钢琴而打骂孩子,甚至把他关到地下室,肯定只是他家中错误教育的冰山一角,日常生活中药家鑫的父母又有多少吹毛求疵的行为?尽管家长主观意图也不想坑害自己的孩子,是想让他出色,但病态的教育必会导致病态的成长,长期以来的苛求、责难、体罚,客观上就会制造出一个心理和道德的变态者。

教育专家尹建莉这样说:

粗暴地管理孩子的“强权家长”最具破坏性,他们正是产生罪犯的“温床”。    几乎所有的混蛋背后都有一个混蛋家长。

导致药家鑫暴力行为的,就是他家长的“教育方式”;

把药家鑫送上死路的,正是他的家长的粗暴和自以为是。

2、蓝极速网吧纵火案--父爱缺失的悲情演绎。

 2002年6月16日,北京一非法网吧“蓝极速网吧”发生火灾,带走了25条年轻的生命。两名纵火男孩和一名涉案女生均为父教严重缺失的孩子。

可以说蓝极速网吧纵火案是父爱缺失的悲情演绎。

3、“虎和熊猫”缔造林书豪神话:严格要求+开明支持+兴趣培养

最近10天,一个名为林书豪的华裔球员,不仅成为世界体坛的风云人物,也是多年来罕见的平民励志英雄。这位哈佛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NBA赛场,以个人的出色表现,带领所在尼克斯队直取7连胜,成为与巨星科比比肩的人物。

《纽约每日新闻》评论称,林书豪的父母是“虎和熊猫的结合体”,一方面对林书豪给予了高期望,但另一方面也给予了不求回报的支持。  林书豪的妈妈确实是一只老虎。她曾经因为林书豪在高中时得到一个A-,而打电话给篮球教练,威胁不让林再打篮球;同时她又是个熊猫,当林书豪即将在哈佛大学毕业时,她不仅接受了儿子去闯NBA而不是读MBA的决定,而且坚定地支持他。  林爸喜欢篮球,经常带他打篮球,即使高中时林书豪的身高只有1米6,林爸仍然兴致勃勃。当然,前提是“完成作业”。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人类发展与家庭研究系助理教授秦宝莲博士对记者说:“如果林书豪的父母不让他去打球,只是去学习,那现在我们就见不到他的成功了。按照孩子的兴趣去培养他们,而不是让他们去做家长愿意的事情。”

严格要求+开明支持+兴趣培养缔造了林书豪神话。

另外,像哈佛女孩刘亦婷,妈妈能够出书宣传自己的教育方法,也足见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钢琴王子郎朗的父亲为培养发展孩子的兴趣辞去工作,全国乃至全世界奔波。可以说他们的辉煌成就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

可以这样说:科学而艺术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那么家庭教育如何开展呢?下面我结合近些年来的工作实践,给大家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实用方法

二、家庭教育的方法

(一)思想引导法。

中学生不像小学生那样幼稚,也不像成年人那样思想成熟,处于思想发展未定型时期,大有可塑性。思想是一切行为的基础,家庭教育首先是对孩子思想的引导,日常生活中要坚持不懈地向孩子灌输优良的思想甘露。这个过程切忌枯燥的理论说教,要善于"结合"、"渗透",把思想引导渗透到他参与的各项活动中,见缝插针地进行及时的引导。

(二)目标鼓励法。

目标鼓励就是根据"水涨船高"之理,帮助孩子在不同阶段设计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孩子方向明晰、努力见效。当然这个目标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像摘苹果一样,跳一跳可以够得着。可以是表格形式,曲线图,或者文字分析。

(三)形象感召法。

喊破嗓子,不如做好样子。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健康成长有着强烈的感召力。家长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出表率,就能带出你所理想的孩子。这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要做个学习型家长的原因。

(四)谈心疏导法。

家长要针对孩子在不同时机、不同原因中暴露出的心理、思想问题,及时进行谈心疏导。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三勤",即勤了解孩子在学习中的思想反映;勤观察孩子在学习中的精神状态;勤谈心及时疏导孩子的思想疙瘩。由于身体原因学习跟不上的,要多鼓励少指责,帮助其"赶队";对因对学习科目不感兴趣产生厌烦情绪的,要勤敲打多引导,帮助增强兴趣;对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泄气的,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准症结,鼓励士气;对因在校和同学老师发生口角,影响学习劲头的,要耐心开导,热情帮助化解。

(五)奖惩激励法。(略)

在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运用奖励、批评手段,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为辅。如果孩子考试成绩突出,在学校奖励的基础上,家长可口头表扬,还可以向亲友通报,扩大赞扬范围,也可以优先购买学习用品、日用品,还可以逛公园、打游戏机(家用)、看电影等。对学习不认真,考试成绩较差时,要严厉批评,该处罚的一定处罚。使孩子始终都有一种学习压力,切实改变"学好学坏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的现象,创造好学上进的光荣风尚。

(六)生活调节法。

家长要讲究科学方法,调节好孩子生活,让孩子在有限的条件下吃好玩好,创造有利发挥智力的环境。家长要利用节假日、工作学习间隙,多组织开展家庭文体活动、远足郊游活动等,来调节孩子生活。同时还要根据孩子生理承受能力,科学安排学习,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证孩子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一系列方法说着简单做着难,有心、不烦是关键。

这一系列家庭教育方法顺利有效实施,前提条件是家长和孩子有着比较融洽的关系,能够很好地沟通交流,但这也正是很多家长苦恼的问题。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一回家就钻进自己的房间,根本不和你交流,尤其是男孩子。下面我想重点谈谈这个问题。

三、高中生不愿与家长沟通交流的问题

我们先看一个典型案例:

2009年春节刚过,四川省罗江县5名高中生集体离家出走,原因都是家里太压抑了,想到外面走一走,冷静地思考自己的未来。其中一位平时成绩很好的高二女生在家书中写道:"我真的很压抑,很不开心,我害怕妈妈的眼泪、爸爸的叹息和你们那种伤心的眼神。你们是好父母,但是你们忽略了我的感受。生活让我觉得好艰辛,没有满足,全是失望,我感觉不到快乐,只觉得压抑、痛苦。"

家长可能会委屈:我很爱自己的孩子呀,可全是为了你好,可为什么会感到不幸福。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一)成因分析:

从孩子自身来说有两个原因

1、首先,,这是青春期的生理现象。

①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断乳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呈现出"自主性"和"闭锁性"的特点。②他们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总想尝试着脱离父母的保护;他们的内心世界不轻易表露出来,不大爱对长辈讲话了。但是对父母感情还是很真挚的。

2、其次,孩子的压力太大。从小学到大学,压力最大的是高中学段。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孩子给家长争气,在学校,领导、老师要孩子为学校争光。社会上,对孩子优劣的认同只是片面地看孩子是否考上了名牌大学。一天到晚10多个小时的学习,不少孩子身心疲惫不堪。巨大的心理压力已经把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来,父母再说些他们不感兴趣话题,孩子怎不反感? 

这是孩子压抑想逃避的客观原因。

从家长角度也有两个原因

3、第三,父母的言行失当。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很大一部分原因在父母身上。孩子们最烦心的是家长只问学习成绩,最讨厌的是母亲唠唠叨叨,最反感的是父亲动辄指责训斥,最忌讳的是对孩子与异性接触的无端猜测和偷看日记、信函,侵犯孩子隐私,最看不起的是家长自身的言行不一。

4、第四,父母对孩子不了解、不尊重。父母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理想是什么,兴趣爱好是什么,关心、热心的人和事是什么, 在家里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没有共同的话题和语言,久之形成"代沟"、"隔膜"。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积极思考对策,

请看以下情景: 

妈妈:(帮孩子整理房间)

孩子上中学了,不再象以前那样什么都对我说了,也不和我撒娇了,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唉……

这是什么?(原来是一本日记)

(妈妈拿着日记本,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翻开了日记) ……

孩子:(手里拿着礼物,悄悄的)今天是妈妈生日,我要给妈妈一个惊喜……

(推开门)妈妈,我回来了,祝你……(看见妈妈正在看自己的日记,表情瞬间凝固了,妈妈也因女儿(儿子)的突然出现而愣在那里妈)……

作为孩子家长,你会这样做吗?遇到这种情景,你会怎么处理?

让我们来看看妈妈和儿女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

1、妈妈和儿女发生争吵;(双败) 互不谅解

2、妈妈和儿女进行沟通,达成共识;(双赢)  心平气和

3、妈妈向儿女道歉而儿女向妈妈发火;(儿女错)儿女骄纵任性  

4、儿女原谅妈妈但妈妈却就日记中事情向儿女发火;(妈妈错)不依不饶

很明显,沟通才能双赢。那么,如何沟通呢?

(二)对策解析:

1、第一、父母要更新观念。

(1)首先,亲子沟通,父母是示范者;和长辈如何沟通,夫妻之间如何沟通,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其次,亲子沟通,父母是主导者。亲子沟通的成败,父母是主要责任人。要有长期计划,不能临时抱佛脚;

(3)再次,亲子沟通,信任是前提,尊重、理解、欣赏、鼓励是关键;

(4)最后,爱是一切教育的依托,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2、第二、父母要讲究策略。

(1)要了解孩子关心的话题,拓宽交流内容。像前面林书豪的父母,尊重孩子兴趣。 

(2)不能只说不听,要多听少说。给孩子倾吐的机会。

(3)要创造一个和谐、民主、自由的沟通环境。比如可以走进孩子的书房谈,可以和孩子去公园谈,可以跟孩子在看电视时聊,但是千万别在饭桌上与孩子谈学习,谈过错。

3、第三、父母要讲究沟通的方式

(1)口头交流。口头交流是主要沟通方式。父母与孩子交谈时,言语要温和慈爱,多用关切商量的语气,切忌居高临下地训导、审问。要善于引导孩子倾诉,哪怕孩子的说法明显是错误的,也不要马上打断和批驳,一定要让他把话说完。无论孩子说什么,父母都要对孩子的话很在意。孩子得到父母的尊重和鼓励,才愿意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要知道,离家出走甚至寻短见等过激行为,看似是一时的冲动,实际上是孩子长久积压的情绪得不到安慰、支持和宣泄而导致的结果。 

面对面口语交流,一定要心平气和,切忌带着情绪谈话。这样很容易不欢而散甚至导致意想不到的严重恶果。

有一次儿子不经意跟我说:妈妈,你是不是不喜欢我呀。我很震惊。但我温和而微笑地看着他说:妈妈很爱你呀,你咋有这种想法呢?他委屈地说:那你咋老批评我,觉得我啥都做的不好。我忽然意识到我可能把工作中的压力情绪带到家庭来了。七八岁的孩子单纯还是把委屈说出来了,但十五六岁的孩子可能就把这些情绪积压心头了,日积月累,很危险。

(2)书信交流。用书信与孩子沟通,更易于表达感情,显得更为慎重。书信还可以长久保存,孩子可以随时翻看。好的书信,不仅可以使孩子在当时受到教育,对孩子日后的发展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3:"博士老爹"蔡笑晚:《我的事业是父亲》

2007年上半年,中国最火的父亲无疑是被称为“人才魔术师"的蔡笑晚。这位66岁的温州瑞安乡村老医生,培养了六个高学历、事业有成的儿女:五个国际知名大学的博士,一个国内知名大学的硕士。他总能第一时间知道孩子的问题。因为从他们出生起就注重和他们交流。从孩子们到外面上学到读完书,他写的信有600多封,几乎每个学期都有10封以上。“每个孩子,我都给他们建立了成长档案,我还给每个孩子记日记,对于他们的点点滴滴他都很清楚。”

我们在这里介绍一下他教育孩子的一个细节:小女儿蔡天西上学早,又不不停地跳级,11岁时,别人还在读小学呢,小女儿蔡天西已经进入苏州中学读高中了。班里最小的同学也比蔡天西大三四岁。于是有的同学就欺负蔡天西。天西很委屈,写信向蔡笑晚诉苦,蔡笑晚就写信鼓励女儿坚持下去。在信中,蔡笑晚对女儿说:现在欺负你的同学,不一定是坏的同学,而且,可能是你将来很好的朋友;假如这个同学真的是一个“坏”的同学的话,你也不要怕,坏人是不会有好的结果的。你要记得亚历山大的那句名言:“我一生的成就全是我敌人给我造就的,我的朋友没有帮助过我造就什么事业”。

这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教子案例。

(3)体态交流。就是用姿势、动作、表情等传输出来的信息进行交流。很多场合,这种无声的沟通远比有声的语言更有效。父母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所蕴含的内容,都会随时传递给孩子,孩子能从父母的神态中读出家长的赞同与反对、高兴或恼怒。比如儿子要去参加考试,父亲送儿子出门时,拍拍孩子的肩头,配上坚定的眼神和微笑,也许比你唠唠叨叨说上半小时的鼓励话还有效。 

(4)"会议"交流。不少家庭有开家庭会的好习惯,那么,不妨把与孩子的沟通也引进家庭会。当然这应该是个民主的家庭。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大胆发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对孩子的合理建议要给予充分肯定。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孩子问题,父母事先要统一意见,不能有的批评、有的护短,让孩子莫衷一是。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无为在行,有为在心,关注过程,把您孩子的一生变成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张会

[家长会观摩课发言稿(主题班会稿)(高一)]相关文章:

1.合作班会发言稿

2.学生开学班会发言稿

3.班会考试主题演讲稿

4.大学生主题班会演讲稿

5.开学第一课班会主题稿

6.学期主题班会总结

7.小学班会主题教案

8.新的一年新的起点主题班会发言稿

9.新的一年新的希望主题班会发言稿

10.文明校园主题班会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