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短文两篇》《紫藤萝瀑布》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2-2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能说出“海”“山”在诗中的深层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哲理内涵。 

2、品味诗歌凝练而形象的语言。

3、 培养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语气语调能表达文章的内涵。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把“读一读,写一写”中自己未掌握的词语工整、规范地抄写一遍

二、学习研讨

(一)听好导入,记录需要积累的内容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听范读,按要求领读、自读、齐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 

2、读后讨论: 

(1)“山”与“海”在诗中除了指自然界的山与海外,还有什么别的含义吗?

 

(2)“爬过山就能见到海”,作者借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三)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在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后,你对这首诗的内容、语句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列出,我们共同解决。

示例:1为什么说是“隐秘想望”? 

2“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一词有何作用?  

3为什么说“山那边啊,铁青着脸”? 

4“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5“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中“种子”指什么?为何说是“飘来的“? 

6“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你是如何理解诗中“山顶的诱惑力的”? 

7“因为我听见海依然在远方为我暄腾……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句话什么意思? 

8“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话蕴涵作者怎样的情感? 

  

  小结: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读诗应在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揣摩诗句的含义,辨别诗句运用的修辞及重要词语的语境义。 

(四) 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一个深刻的哲理说得形象而优美的?

1、

2 、

(五)回读课文,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选择你最欣赏或喜欢的一段诗句或全文来读一读,要求读准语气、语调。 

三、整理板书

四、练习巩固

完成《金榜学案》1--9题。

2、《走一步,再走一步》 (总共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记叙方法。

2.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情事论理及其评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3.感受“我”终于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脚印来沉着应付的心理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把“读一读,写一写”中自己未掌握的词语工整、规范地抄写一遍

二、学习研讨

(一)听好导入,记录需要积累的内容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一遍,完成下列作业: 

(1)把经历的事分成起因、经过、结果、启示几个部分在课文中标出记号。

(2)概括这件事的主要内容。(要求用这样的句式回答: 本文记叙了……的事,说明了……的道理。) 

(3)记叙的顺序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写过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可能有哪些内容不写?

2、划出写心理活动的语句。 

三、整理板书

四、练习巩固:   完成《金榜学案》1--4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2.领会这件事寓含的深刻道理。 

3.小结、交流(说话训练)

[学习过程]

(一) 朗读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加以分析。 

1、课文第二部分中,当“我”被弃于悬崖,文章用了“全身颤抖”、 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卜卜乱跳”、“吓得几乎要晕倒”、 “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噪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等大量词句刻画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 

2、课文第三部分中,孩子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征服悬崖的过程中, 作者详写了“我”的心理变化:最初是               (“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继而是             (“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随后是            (“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                    ”。 

(二)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要分别读出父亲平静的宽慰的 、“我”惊恐的和叙述者从容的不同语调来。

(三)思考:

1、这里的“啜泣”与第二部分中的“啜泣”是否一样?

2、“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什么?

3、齐读第四部分。 思考:

(l)这部分回答了以上经历中成功的经验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屡次”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四)当堂背诵最后一段。 

(五)小结: 本文这种用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说明道理的记叙方法是一种                             的写法。希望同学们也用这种方法去写文章。 

(六)谈话、议论: 

“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分析困难、化解困难,积小胜为大胜的勇气和方法对于我们学习具有什么指导意义?举例说明 

四、练习巩固:    完成《金榜学案》5--9题

 

3、《短文两篇》 (总共1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把“读一读,写一写”中自己未掌握的词语工整、规范地抄写一遍

二、学习研讨

(一)听好导入,记录需要积累的内容

(二)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自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a、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b、《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c、《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2、研读与赏析

再次默读全文,思考下面问题:

①《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②《贝壳》一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③《贝壳》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巳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单的心”? 

④试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3、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具体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

三、整理板书

四、练习巩固

完成《金榜学案》1--9题。

4、《紫藤萝瀑布》 (总共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习领会作者多层次、多角度、多种修辞手法的生动细腻的描写。 

2、学习领会作者蕴含在描写叙述中的情感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把“读一读,写一写”中自己未掌握的词语工整、规范地抄写一遍

二、学习研讨

(一)听好导入,记录需要积累的内容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赏花--忆花--悟花”是作者构思本文的思路,看看你是怎么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的?

2、找出最能体会作者感情基调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3、哪个语句能够捕捉到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赞美?它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4、了解写作背景,弄清对花的命运与社会形势的联系,作者心情与民心的联系的理解。

(三)修辞手法分析

1、全文紧紧围绕这树盛开的紫藤萝来写的。那么题目为什么叫“紫藤萝瀑布”呢?我们能不能将它改为“盛开的紫藤萝”呢?

2、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们感受到了它使用的妙处。文中像这样精妙的比喻还有很多,另外还有拟人和通感的方法。请到文中去找一找,动情地读一读,然后在旁边空白处写上它的精妙之处。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3)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4)“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5)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6)“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怎么把气味说成颜色,说成梦幻?--

(7)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三、练习巩固:  完成《金榜学案》1--5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学习过程]

一、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一)局部品味第一部分

1、第一段独立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2、文章第2~6段正面描写紫藤花,描绘非常形象、优美,同学们读朗读第一部分,思考: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紫藤萝花的?

(2)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特点? 

(二)局部品味第二部分

1、怎样理解“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2、这时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3、作者是怎样从眼前的喜悦过渡到对往事的回忆的? 

4、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5、为什么作者在第9段又说“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三)局部品味第三部分

怎样理解后两段的一连串比喻句和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四)写作手法借鉴

1、如何写好写景抒情的作文?--学习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2、如何把景物写得细腻,写得生动、亲切?--修辞运用。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3、如何借景抒情?观察景物怎样才能有所感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

二、整理板书

三、练习巩固

完成《金榜学案》6--9题

5、《童趣》 (总共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准确划分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能正确翻译并领会课文大意。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  

1、听教师范读,注意听好节奏;

2、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 

3、学生齐读。 

二、疏通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  

2、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参阅注释理解文意,理解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项为之强(       ) ②果如鹤唳云端(      ) 

③以丛草为林(      )④兴正浓(       ) 

⑤方出神(          )⑥驱之别院(       ) 

⑦明察秋毫: 

⑧怡然自得: 

⑨庞然大物:

⑩夏蚊成雷: 

4、口头翻译课文 

三、问题探究    

1、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①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2、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3、限时背诵课文,按自然段为一单元背诵  

四、练习巩固

完成《金榜学案》1--4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积累重点词语,能正确翻译并领会课文大意。

2、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学习过程]

一、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一)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

1、 分析第1自然段 :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2、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 “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3、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背诵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 

4、讨论回答: 

问题l:癞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问题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 

问题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二)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二、练习巩固

完成《金榜学案》5--8题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

  2、翻译重点句子

[学习过程]

   在空白处批注重点词义和句义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

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

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

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

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

鞭数十,驱之别院。 

 

齐勇

[《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短文两篇》《紫藤萝瀑布》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

2.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

3.语文初一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

4.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

5.走一步再走一步精品教案

6.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课件

7.走一步再走一步阅读附答案

8.走一歨,再走一步型教案

9.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

10.《在山的那边》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