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人教

发布时间:2016-3-2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材篇目

《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

单元目标

1.背诵并默写相关的名言名句。

2.复习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理解意象和感情的关系。

重点难点 

1.复习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

2.复习掌握分析古诗景情关系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积累运用】

一、字音

滟滟yàn霰弹xiàn汀上白沙tīng

潇湘xiāo xiāng寂寥jì liáo岩扉fēi

剡溪shàn郯城tán水澹澹dàn

鸾回车luán訇然中开hōng吴楚东南坼chè

豆蔻词工kòu垆边lú聒噪guō

渌水lù谢公屐jī涕泗sì

乾坤qián kūn戎马róng荸荠bí qí

戊戌wù xū纤尘xiān纤夫qiàn

碣石jié扁舟piān扁平biǎn

青枫浦pǔ姓蒲pú天姥山mǔ

姥姥lǎo

二、字形

1保uān喧宾夺主xuān煊赫xuān 萱草

2彼甦àn dàn澹澹彰善dàn瘅恶

肆无忌dàn惮dàn啖以重利

3眘hàn剡溪shàn禅让shàn膳宿

shàn 嬗 变

4倍梗毹埃蹀⒊穑毹埃蹩

5眏ié碣石jié桀骜jié孑立jié羯鼓

三、词语

1.思考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蒙山巍峨挺拔,让人高山仰止。(×)

(2)这个小男孩正值豆蔻年华,精力旺盛。(×)

(3)老师一来,这两个正在打架的孩子立刻停下来,摧眉折腰。(×)

(4)洞庭湖江天一色的壮景是何等迷人!(√)

(5)青年时代犹如春花秋月,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2苯馐拖旅婢渥又屑拥愕淖帧

(1)乾坤日月浮

(2)訇然中开

(3)迷花倚石忽已暝

(4)烟涛微茫信难求

(5)吴楚东南坼

(6)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7)失向来之烟霞

(8)岩扉松径长寂寥

(9)虎鼓瑟兮鸾回车

(10)云青青兮欲雨

(11)列缺霹雳

(12)对此欲倒东南倾

(13)訇然中开

(14)古来万事东流水

(15)栗深林兮惊层巅

3.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有何不同。

(1)可怜楼上月徘徊

(2)应照离人妆境台

(3)惟有幽人自来去

(4)淳熙丙申至日

(5)势拔五岳掩赤城

四、名言名句

1狈缫桓,雪一更,            ,故园无此声。

2苯セ苹瑁            ,都在空城。

3倍十四桥仍在,            ,            。

4            ,月涌大江流。

5            ,溪柳自摇沙水清。

6鄙街邢熬补鄢槿,            。

7蔽蠢夏还乡,            。

8蔽獬东南坼,            。

9笔兰湫欣忠嗳绱耍            。

10            ,使我不得开心颜?

11痹魄嗲噘庥雨,            。

12鼻а彝蜃路不定,            。

13            ,惟有幽人自来去。

14焙柩愠し晒獠欢龋            。

15比松代代无穷已,            。

16苯水流春去欲尽,            。

17            ,愿逐月华流照君。

18卑自埔黄去悠悠,            。

19弊院马窥江去后,            ,            。

五、素材集成

1彼夭模翰恢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春江花月夜》

应用提示:历史如滔滔江河,滚滚而去,古今多少事又有多少人铭记于心?天地恢恢,古往今来一成不变的只有江水明月,人生比之,无疑是如芥子比之须弥,黄沙之于大漠,滴水之于大海。既然如此,为何不放弃那些如云如烟过眼即逝的虚名利禄,为民造福,争取流芳百世呢?

适用话题:永恒与瞬间。

2彼夭模喊材艽菝颊垩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应用提示:回顾历史长卷,我看见那放荡而又才华横溢的李白。他一生都在向往能够施展政治才华,却偏偏不肯向权贵作出半点妥协。面对权贵敢让高力士脱靴、杨玉环磨墨,正是这样使他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适用话题:张扬个性与社会需要、气节。

3.素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登岳阳楼》)

应用提示:在诗人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主宰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随着湖水波动而漂荡起落,不禁让人想到杜甫一生时刻将人民的安危和国家命运放在心上,他眼中不只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有自己,还有天下百姓。

适用话题:爱国、心志、人生、历史的天空。

4.素材: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应用提示:眼望着万里江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定了栏杆,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了。适用话题:战争、爱国。

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思想感情(景情关系)

【考点解读】

该考点选材多以写景抒情诗为主,以概括诗歌中的景物特点和抒发的情感为具体的考查点。试题形式则有:①从全词看,某个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2009年安徽卷)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写法上考“某一联是怎样写景的?”③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某句。④全诗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等等。

【温馨提示】

①掌握部分常用鉴赏术语;②掌握部分常见的古典意象的情感指向;③注意关键的动词和形容词。

【考题例析】

1.(2011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登   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和风细雨   

(2)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3)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 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赏析时抓住诗人描写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诗歌特点,进行全面赏析。

2保2011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清   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2)《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   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注释】(1)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开。(2)冢:坟墓。(3)蛰:动物冬眠。(4)这句诗用的是《孟子》中的一个寓言,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5)这句诗用的是春秋时的一个典故。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6)是:对,正确。(7)蓬蒿:“茼蒿”的俗称。此指杂草。

【译诗】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

【解析】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总之,诗人生动地描绘了清明节令到来时,万物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与杜牧诗不用典故,也没有浓艳华丽的词藻,而是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淳朴的乡村风俗画,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相映成趣,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定点训练】

一、基础过关

1苯馐拖铝屑拥愕拇视

(1)云青青兮欲雨

(2)青冥浩荡不见底

(3)失向来之烟霞

(4)可怜楼上月徘徊

(5)熊咆龙吟殷岩泉

(6)栗深林兮惊层巅。

(7)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2. 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对人生失意和深沉感慨的诗句是                                  。

(2)表现天姥山高大的诗句是:                                   。

(3)韦庄的《菩萨蛮》中表现词人矛盾情感的句子是:                                         。

(4)《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之景的句子是:;描写诗人凄惨处境的句子是:                         。

(5)红颜弃轩冕,                     。

(6)                   ,阴阴夏木啭黄鹂。

二、阅读鉴赏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①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2)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

(2)这首诗一共写了哪几方面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其二)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①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②似月,皓腕凝霜雪③。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合:应当。②垆边人:酒家女。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牧

菱透浮萍绿满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1)这首绝句通篇写景,景中有情。运用了什么手法写景?

(2)透过诗中情景我们看到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境?

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②

【注】①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成了送别歌的代称。②西楼:指榭亭。

第二句和第四句运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8.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三、四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第四句中“落”也有写作“在”的,你认为用哪一个词更好?请说明理由。

9. 读下面王勃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江亭月夜送别(其一)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江亭月夜送别(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王勃的这两首同题送别诗,在表情达意的写法上有何主要区别?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评点《江亭月夜送别(其二)》这首诗时,称赞“寒”字之妙:“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或另有见解?请简要阐释。

三、扩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在西域读李白

夏立君

①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版图的。

②异域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春夜宴桃花园序》)这是诗人眼中的时间和宇宙--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做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③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笑。吾亦淡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传说中他曾手刃数人。他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都是些游侠行径。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抚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之上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之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④鲁仲连功成却拒绝平原君赏赐给他的富贵功名,因而取得了不仰视权贵,进而折服权贵的资格。李白大呼要功名,要富贵,要酒,要女人,要朋友,却仍然要求权贵与他平交,不得小看他。这个李白呀,他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妄想!

⑤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者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这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大汗可真是大手笔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飚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⑥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

10.“诗人拒绝根的存在”一句,“根”指的是什么?诗人为何拒绝根的存在?

11.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请联系文章第③节,分点表述。

12.(1)文章第④节说“他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妄想”,为什么说是一个“妄想”?

(2)文章在第⑤节中概括描绘了“昆仑山”、“骑士”和“成吉思汗的马队”等诸多形象,有什么作用?

13.本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请谈谈这种结尾对你写作的启示。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参考答案

【积累应用】

三、

2.(1)象征天地、阴阳等(2)形容声音很大(3)天黑,夜晚(4)实在(5)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6)被战争破坏而未恢复的城池(7)原来(8)石门(9)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10)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11)名词“霹雳”作动词,意思是电闪雷鸣(12)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向东南(13)“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14)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向东(15)栗,使……战栗;惊,使……惊动

3.(1)古,可爱。今,值得怜悯。(2)古,离家在外的人。今,离群索居之人。(3)古,隐居者。今,心情郁闷,不开心的人。(4)古义指冬至这一天。今义指到了这一天。(5)古义指超出。今义,动词,抽出。

四、

1.聒碎乡心梦不成2鼻褰谴岛3辈ㄐ牡矗冷月无声4毙撬嫫揭袄5币疤液笑竹篱短6彼上虑逭折露葵7被瓜缧攵铣8鼻坤日月浮9惫爬赐蚴露流水10卑材艽菝颊垩事权贵11彼澹澹兮生烟12泵曰ㄒ惺忽已暝13毖异樗删冻ぜ帕14庇懔潜跃水成文15苯月年年望相似16苯潭落月复西斜17贝耸毕嗤不相闻18鼻喾闫稚喜皇こ19狈铣厍悄荆犹厌言兵

【定点训练】

一、基础过关

1.(1)“青青”,黑沉沉的。“雨”名词作动词,下雨。(2)“青冥”,天空。(3)“向来”,原来的。(4)“可怜”,可爱。(5)“殷”,象声词作动词,震响。(6)“栗”,使……战栗;“惊”,使……惊动。(7)名词“霹雳”作动词,电闪雷鸣)

2.(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2)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3)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5)白首卧松云(6)漠漠水田飞白鹭

二、阅读鉴赏

3.(1)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2)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4.(1)初夏的风光;清和(清新、和暖)(2)晴景、雨景、远景、近景;表达了诗人对夏日风物的喜悦心情。

5.(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2)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家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6.(1)此诗颜色多彩而又协调,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反衬手法。

(2)在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可见其百无聊赖之情状;而相对戏水的鸳鸯,更映衬出看雨的孤独。

7.第二句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在青山急流间红叶满树,突出了景物的鲜艳美丽。第四句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写了酒醒后西楼下满天的风雨。凄冷的景物衬托出诗人凄清的情感。这两句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8.(1)对月怀远、别离思聚的感情。(2)①“落”字好;它给人以动感,化无形为有形,仿佛那段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使“秋思”形象化,更为生动感人。②“在”字较好,明明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在谁家”,用“在”使秋思拟人化,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两种答案,言之成理皆可)

9.(1)第一首用“谁见泣离群”直接抒情,表达离愁,第二首用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手法委婉(间接)表达离情。(2)同意。作者感到此夜江山寒,一个“寒”字写出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冷寂。(此题为开放题型,可以不同意而肯定其它字眼,言之成理即可)

三、10.“根”指的是故乡。因为他认为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他把生命看做一场纯粹的漂泊。

11.(1)重侠轻儒。(2)轻财重义(或重视友情)。(3)藐视权贵。

12.(1)李白既没有取得像鲁仲连那样“不仰视权贵,进而折服权贵”的功名,也没有像鲁仲连那样拒绝功名富贵,追求世俗却不阿谀权贵。这当然是一个妄想。(2)这些形象都具有西域的特征,描绘这些形象是为了引出李白诗歌中“剽悍与纯粹”的西域风格特点,是为了引出李白独特的诗风对大唐诗坛的影响。(可联系文章的主旨)

13.文章的结尾形象生动:含蓄点明了李白独特的诗风对大唐诗坛的影响以及他在唐代诗坛上的重要位置。

 

李定

[2012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人教]相关文章:

1.古代诗歌散文选修教案

2.《谈中国诗》导学案

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

4.木兰诗导学案及答案

5.新人教版小学课件

6.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试题

7.语文版木兰诗导学案

8.新人教版六上数学课件

9.新人教版音乐教学计划

10.新人教版小小的船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