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学作业一体化方案(之一)(鲁人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3-1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二十四史》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

4、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5、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学习重点】

一、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二、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

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课时安排】三课时。

【学习过程】

一、问题:下面四副对联哪一幅是写司马迁的?

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4)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答案:屈原、欧阳修、杜甫、司马迁

【补充资料】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 这首诗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二、解题

1、作家作品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司马迁20岁外出游历,足迹遍南北,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史记》包罗广泛,体大精深。它不仅写了远古、近古,也写了当代;不仅写了中原、华夏,也写了边疆、外国;不仅写了政治、军事,也写了经济、文化;不仅写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也写了下层社会各色人等。这种囊括古今各类知识、各家各派文化于一炉而加以融会贯通的气魄,是前无古人的;司马迁自述其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种打通一切领域,自立学术章程,总结一切规律以求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宏伟目标,也是前无古人的。

  2、楚汉之争概况简介

    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干校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斗争。故事开始时,项羽拥兵40万,而刘邦只有10万。从“鸿门宴”的情节,读者已经能清楚地预见到将来刘邦胜项羽的结局了。项羽由主动步步转化为被动,而刘邦却是一步一步地由被动转为主动。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直率粗犷与刘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 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自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 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刘邦面临危急的情况,在纷纭频仍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

三、课文疏通

1、 通读全文(读准字音,找出通假字,找出成语,通其大意)

2、 串讲与翻译(要求:紧紧扣住课文注释,重点词语的注释要熟记)

四、文言基础知识 

1.注音释义 

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 

鲰生说我曰(鲰,zōu,短小,浅陋) 

戮力(戮,lù联合,一同)       瞋目(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 

目眦尽裂(眦,zì眼角)     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 

彘肩(彘,zhì,猪)         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2.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引入,使进入)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词性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

沛公欲王关中(为王、称王,动词)

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做王)

道芷阳间行(取道) 

B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头发上指(向上) 

C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使……停止,制止)不内(nà)

D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4.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婚姻  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今义:副词,很、非常) 

5.句式解析 

(1)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倒装句 

贪于财货(介词结构后置)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客何为者?(疑问句宾词前置。何为--为何)

籍何以至此(疑问句宾词前置。何以--以何) 

大王来何操(疑问句宾语前置。何操--操何) 

沛公安在(疑问句宾语前置。安在--在安) 

(3)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吾属今为之虏(“为”表示)

(4)省略句 

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

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上 

(5)偏义复词: 

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意义偏在“入”上,“出”无义)

(6)固定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

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 

事知所以距子也(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被……,表被动)

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什么东西拿来……)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6、难句解析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旦日”即明日,“臣”是刘邦自谦的称呼,“戮”是联合,一同的意思,“河北”、“河南”指黄河北岸、黄河南岸。全句译为:沛公第二天一早就带着百多个骑兵来拜见项王,到达鸿门,赔不是说“臣仆跟将军合力同心攻打秦王朝,将军在黄河北岸作战,臣仆在黄河南岸作战。”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置”,放弃。“车骑”指战车。“道”用作动词,取道。“间”可译作从小路或秘密地。全句译为:刘邦就丢下他的车马与随从人员,独自骑马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及盾牌,快步离去。从骊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走。 

3.臣请入,与之同命。 

    “之”可指沛公,也可代项庄,两种说法都成立。一般取前说,即“与沛公同命。”。全句译为:我请求进去,跟沛公同命运。 

4.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撞”在现代汉语中是“运动着的物体跟别的物体猛然碰上”,在这句中“撞”作击刺讲。全句译为:亚父接了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击破了它。

五、一词多义 

1.谢  谢罪、道歉: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  乃令张良留谢。 

2.辞        推辞: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  故旧、交情:  君安与项伯有故? 

              因此:  故听之 

              特意: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且          将:  且为之奈何? 

             况且: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5.幸  宠幸、亲近:  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  故幸来告良。 

6.之          到: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  为之奈何?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  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  珍宝尽有之。 

7.去        距离:  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  脱身独去。 

8.于      向,对: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比:  长子臣。 

                在:  复得见将军子此。 

9.因        就此:  不如因善遇之。 

          就、于是: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10.为      任,做:  使子婴为相。 

           替,给: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被: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作为:  军中无以为乐。 

                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  何辞为? 

六、时间副词归类:

表过去的:

昔:昔某公欲增慰帅兵

初、始:初,君之始入京也

已: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尝:吾尝终日而思矣

既:定国是之诏既下

旋:旋乃还

向:失向来之烟霞

本:臣本布衣

素:素善留侯张良

表现在的:

今:今而知皇上真无权矣

方:余方心动欲还

正: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当:当是时

表将来的:

将:曹操自江陵将顺流而下

行将:臣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且:年且九十

立:沛公至军,立诛杀曹

寻:寻乃还

表最后的:

终: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

卒: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竟:胥竟不调

表恰在其时的:

会:会其怒,不敢献

适:适大病,不能行

表急速的:

急:既定策,则仆需急归营

急击勿失

疾:若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

速:今不速往,恐为曹所先

卒:(cu)百万兵难卒合

表时间长短或延续的:

顷之:顷之,烟炎张天

须臾:坐须 ,沛公起如厕

俄:俄见小虫跃起

俄倾:以俄倾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既而:既而以吴氏之乱请于朝

已而:已而英霍山师大起

良久:感此言良久之,却坐促弦

七、古代“座次”问题:

1、 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

2、 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 室内:西为宾、长、贵; 东为主、幼、贱。

4、 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      左为贵,右为轻。

5、 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

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

八、古代的礼节:

1、 坐:以两膝着地,两股贴在脚跟上。

2、 跪:仍像坐姿态,但臀离脚跟,伸直腰板。

3、 跽:长跪,把身体挺得很直。

4、 顿首:跪而头碰地后再抬起。

5、 稽首:较“顿首”礼节更重,头碰地时停留的时间较“顿首”长。

6、 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

7、 再拜:拜了又拜为“再拜”。

 

舒高吉

[《鸿门宴》教学作业一体化方案(之一)(鲁人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高一数学必修1教学课件

2.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3.高一生物必修2教学计划

4.高一必修2生物教学计划

5.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计划

6.高一地理必修一的教学计划

7.高一语文必修3教学计划

8.高一必修五数学教学计划

9.高一语文必修2教学计划:我与地坛

10.高一物理必修2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