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学案)(一)、(二)(语文版七年级)

发布时间:2016-3-1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课 题:《<论语>六则》课 型:讲 读 课时2课时 备课人:徐  颖 备课时间:2017-09-10

学习目标:1.诵读时读准字音,正确停顿;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2.了解孔子及《论语》;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3.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背诵课文;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

学习难点:正确把握文言文的节奏停顿;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及用法,能准确翻译重要句子;

课前自学提要:

(一)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不亦说乎(   )不愠(   )罔(   )殆(   )默而识之(    )

(二) 用“/”为下面语句划开节奏停顿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③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商后宋国贵族。少“贫且贱”,及长在鲁曾任相礼(司仪)、委吏(管理粮仓)、乘田(管理畜养)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孔子约年五十)任中都宰、司寇,因不满意鲁国执政季桓子所为,离鲁而周游卫、宋、陈、蔡、楚列国,都不为时君所用,归死于鲁。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72人。古文学家说他曾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称“六经”。虽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经典,可能曾作过某种整理工作。由于他弟子的活动,在他死后就形成儒家学派,对后世有重大影响。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在政治态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权势者维持旧秩序的要求。通过自汉代董仲舒以来儒家的补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经过系统化,成为我国长期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奉为至圣先师。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节选自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 

二、检查预习

(一)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wèi)不亦说乎(shuō)B.罔(wǎng)默而识之(shì)

C. 愠(yùn)敏而好学(hào)D. 殆(dài)不亦乐乎(yuè)

2.朗读下列各句,指出停顿错误的一句。(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D.是以/谓之“文”也。

(二)填空:《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I、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朗读课文。 (1)齐读,散读;个人读。 (2)点拨朗读文言文的技巧。 

(3)结合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4)注意朗读节奏,语速语调。 

3讨论、质疑、析疑。 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课文,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把讨论后仍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提交全班同学讨论。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敏 :       好:         耻:      

 下:                 厌:                    诲:          倦: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            从:

(2)分别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翻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                                                                          

(3)下面短语或句了,翻译时要调整词序,试着把它们译成现代汉语。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2.不耻下问                          3.何有于我哉!

4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5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四、课堂训练: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           )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

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 )

⑹默而识之(识: )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

(二)摘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5分)

(三)“而”的用法有:A表顺接,B表转接等,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7分)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

敏而好学(  )  学而不厌(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四)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①              ,不亦说乎?② ,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 。④子曰:“ ,是以谓之‘文’也。”

⑤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4分)

(五)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①知识就是力量--培 根  智慧是经验之母--达芬奇

② 无知识的热心,犹如在黑暗中远征。-----牛 顿③业精于勤,荒于嬉。---韩 愈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⑤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 飞  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 子

五、小结 

   当我们回顾这节课学的知识时,我们不难发现,孔子的每一句话,对我们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启示啊!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2.识记文章中的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大致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论语)六则》中,每条语录都渗透着孔子的教育思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读赏析,探究内涵 :l、学生散读、背诵、讨论、赏析。 

2、 (1)从文中找出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句子。 

(2)课文在学习方法方面强调什么?在学习态度方面又强调什么? (要点提示:学习方法) 

三、创读文句,拓展创新 

1学生朗读(分齐读、二读、个人朗读)。 2 (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课文中有些话己凝固为成语,试着把它找出来。 

(3)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结合课文说说,并阐明今后打算。 

四、当堂训练: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知,通“智”,智慧)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定),任重而道 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其恕乎,那大概是“恕(道)”吧)!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

2.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        、 。

3.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

4.“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5.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 。

7.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五、小结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让我们'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从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为我们的成长,为建设祖国服务。 

六、作业 :延伸阅读训练

(一)《论语》节选: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可谓好学也已     同   意思是:      2.诲女知之乎    同   意思是:           

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      意思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吾尝终日不食          2.诲女知之乎?         3.敏于事而慎于言         

4.就有道而正焉             5.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不愤不启                    

三、翻译句子: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四、用上文原句填空。

1.孔子探讨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

2.孔子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                              。

3.在中外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是孔子。他给后人留下了"启发式"、"举一反三"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句子是                                     。

五、“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君子”的含义是什么?请在上文中找一个与之含义相同的字。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理解现实生活中“君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二)《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 1 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 2 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 4 昧行 ‘ 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 ①炳烛:把蜡烛点燃。 ②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个瞎子所以这么说。 

 ③阳:这里指阳光。 ④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 

 ⑤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恐已暮矣(       )  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       )善哉(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4.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5.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你认为学习与年龄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

答                                                                            

(三)《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①回:颜回,又称颜渊。②鲁哀公:鲁国国君。③迁:转移。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发尽白,蚤死                   ②今也则亡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孔子哭之恸            ②门人益亲        ③弟子孰为好学         ④不贰过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迁怒,不贰过。译文:                                              

4. 颜回的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29岁那年,颜渊到鲁国皇家大学攻读儒学博士学位。博导是该大学的学术带头人孔丘。孔丘教学风格很严厉。他每天安排颜渊读大量的书,而且下指标,每个月要拿出一篇论文。

颜渊是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向来唯师命是从。每天读书到深夜,每个月都能拿出一篇优秀的论文。孔丘很满意,对颜渊说他会很认真批阅,并激励颜渊要忘记过去的成绩,每一天都应当从零开始。颜渊深然其言。

一天,颜渊在阅览室浏览时,无意发现了自己一篇论文习作竟发表在一本世界学术权威杂志上,不过署名是孔丘。他翻了一个下午,又发现了自己另外几篇论文习作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署名都是孔丘。

颜渊有点气闷,却又不敢质问孔丘。孔丘在学术界有着至高无上的威望,和他作对只能自毁前程。

颜渊陷入深深的郁闷中,原先的忧郁症更严重了。不到一年,“发尽白”。

这样郁郁过了三年,颜渊终于沉疴不起,倒在了书桌前,年仅32岁。

得此消息,孔丘大恸:“噫!天丧予!天丧予!”为表示纪念,孔丘从此封笔,不再进行学术研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循规蹈矩(     )浏览(     )署名(     )沉疴(      )

2.文中颜渊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孔丘在文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4.文章揭示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5.文末“为表示纪念,孔丘从此封笔,不再进行学术研究。”这句话具有怎样的讽刺意味?

                                                                      

板书

 

徐颖

[《《论语》六则》(学案)(一)、(二)(语文版七年级)]相关文章:

1.语文版木兰诗导学案

2.论语第二十六则读后感

3.七年级《论语》教案

4.语文版七年级教学计划

5.七年级语文版教学计划

6.语文版小学课件

7.初一论语原文及翻译

8.高二论语选读读后感

9.七年级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10.二年级语文版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