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7-1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蜀道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 

2.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 

3.了解李白的放达 

教学重点:指导诵读、指导学生欣赏散文化诗句。

教学难点:诗歌内容的鉴赏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名句: 

(一)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片段 

(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学生朗读,(一)写的是哪一位诗人?指出(二)的作者

…… 

李白 

2.回忆李白诗中的一些名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简介李白 

……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4.教师补充: 

“诗仙”来历,源自他写《蜀道难》。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他的命运开始于漫游,也结束于漫游。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加上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不甘趋炎附势,因此不到三年就被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蜀道难》写于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当时著名诗人贺知章前往探望,首先见到了《蜀道难》,赞叹不已,连连称赞说“谪仙呀谪仙!” 

后人就开始称李白为“诗仙”。 

纵观李白的诗歌创作,浪漫俊逸,豪放自然,尤其是他善于想象和夸张,使诗歌气势磅礴,后人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关于这点我们已经在已经学过的诗句中感悟到,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蜀道难》,再来感受他这种恣肆汪洋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及他寄托于其中“济世救民”的思想。 

--板书:蜀道难  李白 

5.题解: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其歌词内容多是写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寓有功业难成之意。(具体解数参《教师用书》)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先让一个同学朗读

…… 

教师指导以下几点

1.正音。给下列词语注音并注意写法。 

噫吁嚱 yīxūxī  鱼凫  fú  石栈 zhàn  猿猱  náo  萦岩峦  yíng  

扪参  ménshēn   抚膺  yīng   巉岩  chán 飞湍 tuān  喧豗  huī  凋朱颜  diāo  砯崖  pīng   崔嵬  cuīwíi   咨嗟  zījiē

2.再请一个同学朗读

…… 

从李白豪迈磅礴的写作气势上看,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 

文章主要是运用多种手法,从多个角度突出蜀道的难,这个“难”指行走艰难,出入不便,应该在诗句中已经反复表达出了作者着这“难”的感叹,大家说,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感叹之情?  

…… 

①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3.指导朗读

这三句话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蜀道之难的感叹之情。但是这三次感叹对蜀道艰难的表达角度(特点)却是不一样的,请同学们结合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 

第一句感叹蜀道的“高危”,在全诗的开头,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感情基调,也领起下面四句神话传说。所以要读得很有声势,特别是“噫吁唏”三个感叹词重叠,更加重的惊异之感,所以要读得高亢。 

教师读: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学生读(反复读):…… 

第二句感叹蜀道的“惊险”。“使人听此凋朱颜”,听了这些内容后,不禁使人红润的容颜都为之凋伤憔损,它总结前面7句,要读得慢而伤感,要低调。 

教师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学生反复读:…… 

特别是:尚不得、愁攀援、何盘盘、坐长叹、何时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第三句感叹蜀道的“凶险”。它总结了上面8句,要读得缓慢、深沉,读出感叹来。 

教师读: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学生读:…… 

4.听课文录音朗读

…… 

5.学生齐读 

三.小结

诗人袭用乐府古题,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 

诗人表面写了蜀道的艰难,其实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诗风气势磅礴,风格豪放,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朗读时应读出这样的气势。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主要是对诗歌内容进行赏析,并体会李白丰富的想象力,夸张渲染等恣肆的手法。同时感悟诗歌寓意。 

一. 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李白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夸张等手法描述了蜀道之难,感悟了诗人一叹三咏(又称反复)的艺术手法。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大家来看,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它: 

①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副句“噫吁嘻!危乎高哉”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地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正是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井历参等张本。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副句“使人听此凋朱颜”颇有“谈虎色变”之叹,意在说明蜀道是“惊险”,不可轻易前往; 

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副句“侧身西望长咨嗟”既形象地概括了上文说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又跟开篇“噫吁嘻!危乎高哉”一句相照应,更显得意味深长,以此结束全诗,可以使读者兴无穷之叹,将“蜀道之难”的全部内容概括无余。 

诗人在继承前人创作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发展和创新。 

二.探索作者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渲染的手法

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那阔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气势,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 

接下来我们来探索作者这种独特的“大气”。 

1.我们先看第一节(朗读):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节里,诗人主要是运用丰富的想象,突出蜀道的“高危”。那么,他又是怎样进行想象的呢? 

……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蚕丛鱼凫开国,五丁开山两个神话传说写出了蜀道悠远的历史和神奇的来历。写出历史上蜀道的不可逾越。 

2.再看第二节(朗读):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这一节里,诗人虚实相映,通过摹写神情、动作以及感觉突出了蜀道的惊险。那么诗人又是用什么有映衬?摹写了怎样的神情、动作和感觉? 

……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摹写感觉: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3.再看第三节(朗读):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一节中作者再运用了夸张和联想,突出了蜀道的凶险。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夸张和联想呢? 

……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运用联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极言蜀道的凶险。 

4.学生朗读,再体会李白这种恣肆汪洋的写法。 

…… 

5.教师小结: 

李白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他或夸张或想象,虚虚实实,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我们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这就是李白,一个“大气”的李白! 

三.简单探索诗歌的寓意

结合之前讲过的背景: 

李白怀着“济世救民”的远大抱负应召来到长安,可是唐玄宗却只给了他一个闲职。李白的满腔报复顷刻化为乌有。于是有了这篇创作。所以,文章多少总要寄托当时的一点心情:或失落,或困惑,或担忧。你能找得出这样的诗句么? 

…… 

1.诗人描写了这个险象环生的蜀道,本身就有寄寓。暗示社会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 

2.第二节中作者来到蜀道时的感触:悲鸟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等就有寄寓。暗示自己当时失落,悲观的心情。 

3.“问君西游何时还”“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暗示自己对长安官场的恐惧,既想入仕,以实现“济世救民”的理想,又担心官场险恶,不能功成身退,充满了矛盾。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四.朗读课文,体会感悟

五.作业 

板书设计 

开篇:主旨句一见    一叹      高危   蜀道来历--难行   蜀道高峻

中间:主旨句二见    二叹      惊险   景物凄清--可畏   山水险恶

结尾:主旨句三见    三叹      凶险   剑阁险要--申戒   杀人惨景

 

[蜀道难(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3.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4.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5.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6.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设计

7.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8.高一数学必修1教学课件

9.高一必修一数学课件

10.高一英语必修1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