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苏教版高二选修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2016-11-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

导入:

上课前,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李白知道多少?

知道他的诗歌风格吗?豪放飘逸。那么,他属于哪个流派?浪漫主义。知道他最擅长哪种文体吗?古体诗。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李白这首写得最好的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上节课我们串讲了这首诗的字词,这节课我就一起来感受这首诗的浪漫主义特色,并在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熟读或者背诵这首诗。

(幻灯片1:诗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解题:

大家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①吟:是古诗中的一种。内容上多是抒发自己的悲愁感慨,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节奏上也有许多的变化,要求同学们在诵读的时候注意把握。

②留别,留诗作别。

③为什么要梦游天姥呢?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从下面几句诗中找到答案?

(幻灯片2:介绍背景)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希望由布衣一跃成为王侯将相。

因此,当玄宗召他到长安来的时候,他非常兴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以为可以借此一展才能,有所作为。

但是玄宗却只是把他当作一个填词作诗的,根本不重用他,只能写些诸如:“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样的应酬之作。

我们知道李白又是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自然受到排挤,一年之后就被放逐,离开长安。他那想要大济天下的现实的梦从此破灭。人的一生是不可能没有梦的--因为,梦就是人生的理想--必然地,他要另寻一个地方来寄托自己的梦。那么他到底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呢?下面,我们来看这首诗。

整体感知:

现在我们一起来齐读这首诗。

学生齐读。

同学们读得很整齐、有气势,如果理解了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就会读得更有感情了。

文本研习:

1、刚才有同学问:诗人为什么要梦游天姥山呢?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天姥山太与众不同了。有什么与众不同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的第一节,把它的特点概括出来。

(幻灯片:诗的脉络)

学生读。

①天姥山什么特点?

高、大、神奇。

②诗人是怎样突出这些特点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夸张、对比、衬托。

天姥山这样高大神奇,“一生好入名游”的李白怎能不把自己的梦想寄托给这样的地方呢?迫不及待地,他的梦就开始了!

(幻灯片3:入梦)

2、诗人是怎样到天姥山去的呢?课文中怎样描写?

一生读:“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①从哪个地方到哪个地方?

从镜湖到剡溪,注意剡的写法。再到剡溪的谢公宿处。

②同学们读一读这几句,能不能从这些描写中看出诗人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轻松愉快。

3、诗人从哪里开始写登山了?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天姥山给我们第一个印象是什么?

陡峭、险峻。

天姥山上景色如何呢?

学生回答。明确:①“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写山高。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写山间曲折幽深。还有野兽的咆哮,天气的变幻莫测。

这些可以看作是梦游的历程。(幻灯片4:梦游历程)

4、可这些都还不算神奇,随着天色变暗,景象也发生了突然的变化。找同学读读下面这四句,感觉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节奏来读。

学生读,点拨:这时句子由原来的七八个字,变成了整齐的四字句,表明此时的节奏变得急促起来,动人心魄。

教师范读。

霎时间,雷电交加,山崩地裂,神仙洞府的门“訇”的一声打开了,更加神奇的景象出现了!

(幻灯片5:仙府奇遇)

我们一起朗读描写仙府景象的这一层次。

教师领头(青冥浩荡不见底……仙之人兮列如麻),学生齐读。

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洞天仙府的?写出它什么样的特点?

洞府的建筑陈设、仙人的衣着举止、鸟兽的吹打驾车(仙人们出场的声势)。从这三个方面描绘了“洞天仙府”的富丽堂皇、声势浩大、热闹非凡。

有心的同学可以思考一下这种描写和当时现实生活中的哪种场面有些相似?

5、好花不常开,好梦不长在。找位同学读以下四句。

学生读。

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可是刚才仙界中的富丽堂皇、热闹非凡,却顷刻间烟消云散。诗人的梦到此也就戛然而止。

(幻灯片6:梦醒)

我们与诗人一起游览了一番天姥山,感受了它的陡峭险峻、曲折幽深、神奇变幻,是不是也在诗人的描写中感受到了诗人想象瑰丽奇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呢?

这段描写正是整首诗中最精彩的段落,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一段的思路层次,作者先开始到达天姥山、然后开始登山并写在山上看到的景象(其中重点写了洞天仙府)、最后梦醒。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这一思路把这一段读三遍。

学生读。

6、介绍背景的时候,我们提到,李白现实的梦破灭了,他只好依托天姥山重做一个梦,那么大家通过朗读,觉得李白重做的这个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梦?这个梦美好吗?

①美梦。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学生自由回答。

明确:去前的急切,去时的轻松愉快,仙界的富丽,醒后的失落。

那么这个美梦象征了什么?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好正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诗人想借这样一个充满幻想、五彩缤纷的仙界来表达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噩梦。还有没有其他理解?诗人的梦真的美好吗?

学生自由回答。

点拨:既然美好,那诗中为什么会出现“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这样让人紧张的场面呢?诗人为什么会在“忽魂悸以魄动”的情况下恍然“惊起”呢?

明确:我说作者的梦境就是在影射他一年前的宫廷生活。“一夜飞度镜湖月”的轻松愉快其实就是他被召入宫时的心情。

而当他进入宫廷,却发现他曾经热切向往的上流社会原来并非那么美好: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就是对官场的迷茫;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象征着官场让人心惊胆战;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象征着官场的变幻莫测。

云之君、仙之人其实就是那些达官贵人。什么是“日月照耀金银台”?就是皇亲国戚们居住的宫殿;什么是“虎鼓瑟兮鸾回车”?就是达官贵人们出门时候的锣鼓开道。而无论仙人们的盛会何其热闹,李白参与其中了吗?他是一个什么的身份呢?(旁观者)对,放浪不羁、桀骜不驯的李白始终都无法与他们合拍。可见,梦中的仙界其实就是现实的官场,梦境中的奇特景象正象征着官场的险恶和变幻莫测。

通过这番讨论,我们对这首诗的理解是不是更加深刻了?

6、“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现实的梦破灭了,神游的梦美好也罢,险恶也罢,也都烟消云散了。总之,此刻,“醒”(梦醒、清醒)过来的李白终于向他山东的这位朋友喊出了那句郁积在胸、久久未能爆发的肺腑之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人梦醒后的这句宣言在整首诗中起了什么作用?

卒章显志。

显了什么“志”?

表白自己从此与污浊险恶的官场彻底决裂。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白什么性格?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

下面,我们带着李白这样豪放的气势高声朗读这一节。

7、现在,按照这篇诗的脉络:入梦-梦游遇仙-梦醒,以及具体的小层次,熟读这首诗,背诵这首诗。(自由朗读)

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说出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吗?

神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2、我们中国人对生活历来存在着两种心态:入世和出世。孔子、屈原一生就是积极入世,参与现实生活;老庄、陶渊明就是出世,过一种隐居的生活。李白被征如入宫就是他入世的行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就是他出世思想的反映。

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李白一样经历的人很多,例如王维、苏东坡等人。包括我们当代人也面对着这样的选择,其中的得与失、对与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大家怎么看呢?我希望同学们今后一定要关注这个问题,并用自己的行动来作出一个明智的回答! 

[梦游天姥吟留别(苏教版高二选修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1.高二物理选修3-1试题答案

2.高二选修1物理第四章单元测试题

3.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

4.化学选修3试题及答案

5.化学选修5试题及答案

6.化学选修3教学课件

7.生物选修1教学计划

8.地理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9.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10.人教英语选修8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