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手(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1-1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双手

教学目标: 

1.体会劳动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同目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美丽的小兴安岭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那里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源源不断地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输送栋梁之材,然而一直以来,人们重采伐轻培育,加上天灾与人祸,使得许多山岭都变得荒凉了。 

上天赐予我们的是郁郁葱葱的天然宝库,而我们留给后世子孙的难道只是童山秃岭吗?敬爱的周总理就曾经说过,既要多生产木材,出好木材支援国家建设,同时还要多造林,多栽树,实现越来越多的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为了给后世子孙留下一片绿荫,许许多多的林业工人投入到轰轰烈烈地植树造林的行列中,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奋战林海”“再造山川”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林业工人的《一双手》,看看这是一双怎样的手,这双手又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二、整体感知 

1.请听课文朗读,听的同时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是谁的一双手?这篇课文是不是仅仅向我们描述一双手,如果不是,那到底写的是什么?--林业工人张迎善同志的手。--通过描述一双手,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林业工人张迎善同志的形象。 

2.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字,--这些文字都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奇,也就是说,奇是这双手的总的特征。 

三、品味六奇 

奇在哪里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课文,用“奇在……”造句: 

可能有的答案是: 

奇在握着他的手,感受不到那是一双手,而是半截老松木的手。 

奇在他的手并非正常的肤色,而是皮肤呈木色。 

奇在他的手指各关节都缠着线,而缠线居然是为了治手裂。 

奇在他的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奇在他的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是作者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奇在他的手坚硬耐搓,要是搓几个来回,你的手火燎燎地痛,而他的手仍呈木色。 

1.把大家刚才所说的概括一下,可以概括为几个“奇”,哪几“奇”?--六奇 

一奇:手成了“半截老松木” 

二奇:皮肤呈木色 

三奇:手指像老甘蔗 

四奇:手指关节都缠着线 

五奇:手大无比 

六奇:手坚硬耐搓 

2.这六奇实际上表现了这双手的具体特征。除了第五奇“手大无比”是天生的以外,其他的都与别人的大不一样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一奇,从课文中找到相对应的文字,读一下,并想一想为什么他的手与一般人不一样,为什么会是这样?(回答时可以顺便讲一下各自运用了什么写法,什么表达方式?作用)表面上是写一双手,实际体现了他的精神 

3.大家说的都很好,你们都是从哪里得知的?--从他与作者的对话以及林业局工会一位同志的介绍中得知的。下面我们就请三位同学分饰这三人,注意他们朗读时的表情与感情。 

从这组对话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怀有怎样的感情?--无比热爱。最典型的句子,如:“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这里表现了张迎善对树苗深厚的感情,无比热爱造林事业的赤诚之心。 

4.工会负责同志的介绍又包含怎样的感情?--充满激情,赞美,自豪。最典型的是哪一句?--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这里表现了这双手为祖国作出了巨大贡献,美化祖国,造福人类。 

5.我们从工会负责同志的介绍中对张迎善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请一位同学饰演这位负责同志,向全班同学作一个简短的介绍张迎善同志的报告。 

6.通过他的介绍我们对这双手以及这个人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是作者,你此时 的感受如何,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林业工人怀有怎样的感情--热爱,敬仰,赞颂。所以看着这双手,我仿佛 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听到了嘎嘎的树倒声,洋溢着对普通劳动者的礼赞之情。 

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句? 

7.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三种不同的感情再读课文。 

8.现在我们就可以明白作者是按一个怎样的顺序向我们塑造这一形象的?--由整体到部分,由外形到内质,由所见到所闻所想。 

四、揣摩写法 

从作者对一双手的描绘,我们认识了一个不畏艰辛、艰苦创业、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林业工人的形象。 

1.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作者仅仅是描绘了一双手,但似乎在我们的面前出现张迎善这一形象,这就是“窥一斑以见全貌”的写作手法,也就是抓住最句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的外貌,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时一般着力画眼睛,而本文却是写手,为什么呢?--(1)作者和张迎善同志见面是一握手,就震惊不已,觉得握住的简直不是一双手,而是半截老松木,从而激起了强烈的观察愿望。 

(2)作者把握了一双手与一个林业工人的关系,从而获得了一个表现林业工人的最佳角度 。 

2.请同学门再次把描写手的句子找出来认真读,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集中成一段话,与原文比较,哪种表达较好?--原文好,叙中画手,化静为动,避免了“写生”“素描”式的单调,刻板,让我们更深的理解了作者的情感。 

作者向我们描写那一双简直是半截老松木的手,正是为了刻画人物勤劳、坚韧、踏实、肯干的性格。以此来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没有代价的付出,就没有成果的收获。 

《一双手》简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劳动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二、整体感知 

课文朗读,概括特征 

三、揣摩写法 

1.品味六奇,感受精神 

2.角色朗读,加深理解 

3.事迹报告,体会感情 

4.外貌描写,别具一格 

四、总结归纳,提高认识 

 

 

[一双手(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高一必修一英语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4.高中必修一化学《原子结构》教案

5.高一必修四数学教案

6.高一必修五数学教案

7.高一数学必修四1.5教案

8.高一地理必修一《山地的形成》教案

9.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10.北师大高一英语必修一relaxing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