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1-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大道之行也》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正确疏通和理解文意。

 2、理解大同社会是怎么样的社会。

3、比较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园,更深掌握大同社会的性质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里的人民生活怎么样?(幸福)。“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其实在陶渊明之前已经有人对社会提出了构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道之行也》,理解一下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二、 教学过程

(一) 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内容

1、 默读,疏通字词

(1) 通假字:与、矜、

(2) 古今异意:孤独(古:两个词。孤是幼而无父的人,独是老而无子的人。今:一个词。独自一个人,孤单。) 

乱:古--造反。今--杂乱,无秩序。

归:古--女子出嫁。今--归来,归属。

(3) 一词多义:闭、为

(二)理解课文

1、文章将理想社会称为什么?(大同)

2、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如果有一个孤儿生活在大同社会,他的幼年、壮年、老年生活会怎么样?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A、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作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C、节俭、勤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3、怎样实现大同社会?(如果回答“大道之行”--什么人、怎么做)(提问并让学生翻译)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老师小结:只有权利属于人民,由德才兼备的人来代替人民使用权利,社会风气良好,才是大同社会。

4、大同社会实现后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5、全文可分为几层?(然后背诵)

(1)“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是故谋闭而不行……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

(三)拓展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这句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因受到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怎样实现和谐社会?(关爱他人、节俭奉献、守信和睦)

(四)课堂小结 

向往美好的社会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幸福的生活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让我们齐心协力,为实现这个美好的梦而加倍努力吧!

(五)作业设计:背诵、完成北大绿卡。

板书设计:

           社会的关爱

大道之行   安居乐业        大同

           节俭、勤劳

                            

 

[《大道之行也》(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大道之行也课件

2.《大道之行也》课件

3.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4.《大道之行也》课件模板

5.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6.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7.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8.文言文《大道之行也》译文及赏析

9.文言文《大道之行也》译文及注释

10.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