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沪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5-2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

教学目标:  品味诗歌意象,体味诗歌回环递升的感情;

           感悟苦难祖国的“灵魂之痛”与诗人的赤子之心,激发学生的担当意识。

教学重点:  读出“痛苦与灾难”的国民生存状态与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

教学难点    领悟诗人像诗句一样凝练的“爱与沉痛”。

课前预习

            了解艾青及其诗歌创作:正音释义,熟读诗歌。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苦难”的引入:

    导入史料,营造氛围(ppt呈现若干图片)。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绪,为下

文的学习奠定悲怆的情感基调。并借

此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二、“苦难”的凝结点

  1.诗中哪一句是对“中国的痛苦与灾难”最直接、最明

确的表述?

  2.进~步追问对“中国的痛苦与灾难”最为艺术地呈现

的一句。

    学生朗读这两句诗,并在教师的指

导下注意朗读的语调、节奏及情感。

三、“苦难”的具象化

    研读“苦难”二字是如何融化在四类具体可感的形象

中和他们的生活图景中的。

    归纳点拨:北国林间冒雪赶车的农夫--无可去之处

    南方乌篷船里的少妇--无安身之所

    “家”中年老的母亲--无归宿之地

    失去一切的垦植者--断生存之根

    学生逐一品读,并在教师的指导

下概括提升。

    适时以朗读深化理解。

四、诗人的“苦难”

    1.提请学生思考:诗人仅作为苦难的见证者吗?

    归纳点拨:诗人的命运与整个民族和士地的命运血肉

相连,诗人个人的苦难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七壤里。

--诗人也是苦难的受害者。

  2.进一步追问:诗人除了是历史的见证者、苦难的受害

者以外,还具备怎样的意义?

    归纳点拨:诗人想用自己那颗赤诚而滚烫的心来温暖

祖国的苦寒大地,来分担祖国的苦难,拯救祖国于危亡。

    --诗人更是祖国命运的担当者。

    引导学生体味诗人个体的“苦难”

    品读诗的最后一节,感受诗人深

重的忧患和满腔的济世情怀。

五、“苦难”的背后

    请学生思考诗人痛苦、悲伤、忧虑的情感根基。

    归纳点拨:深沉的爱使艾青的诗具有历史的重量,具

备大诗的气象。

学生可联系《我爱这土地》中的最后

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艾青诗歌创造了现代自由体诗的高峰。他的诗歌不求外在的形式整齐,也不注重押韵,比以往某

些自由体更自由。你怎么理解?可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比

较,请注意体味艾青以情绪的自然节奏代替诗歌外在节奏的诗韵。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沪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高二语文必修3诸子喻山水教案

2.飞夺泸定桥沪教版教案

3.《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4.高二语文《师说》教案

5.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6.高中政治课必修三教案

7.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8.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9.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10.高中生物必修3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