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3-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农民勤俭和坚韧的性格,了解他们的艰苦生活,体会作者多土地家园和父老乡亲的深厚感情。

2、学习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体会作者把浓厚的情感蕴含在叙述中的叙事手法。

教学重难点:

1、围绕中心选材,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2、父亲形象的理解,字里行间浓厚的情感。

教学方法:置疑  问答  合作  探究  比较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家庭里父亲是顶梁柱。是深沉的父爱为我们撑起一把伞,遮挡风雨;是浓浓的父子情相依相伴为我们点亮一盏灯,照亮前程。天下的父亲相同又各有不同,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普通的农村去感受一位平凡父亲也是一位乡村农民的心路历程。

二、基础知识积累

 (1)字词

 涎( )水   揩( )     尴尬(   ) (  )     凹凼(  )   筹(  )划

黏( )性   镶嵌()   蹿(  )上     掺(  )上       胯(   )骨

糟糕( )   撬( )     倔强()     门槛( )       茬(  )   硌()

(2)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一 ):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三、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要求:朗读课文,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

××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干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他却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

 2、问题探究

讨论下列问题。本题在前一题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关键性的内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这里补充一下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篇小说着眼在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尊重需要在第四层次上,是较高层次的需要,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提高地位,赢得尊重。

人的需要总是在自己视野的范围里,由比较而产生的。父亲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目光那么专注,他羡慕那个气派,他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

(2)“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3)说说你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看法。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4)那么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或他都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5)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父亲的神情写得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尴尬的笑。这副喜悦的样子是非常个性化的。

(6)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思考文中父亲的形象(2)背诵精彩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二、研读赏析

1、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坚强的忍耐力十足的韧劲  勤劳

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2、“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小说用第一人称写,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动作、表情表现思想(以形写神),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家羡慕。

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笔墨?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1)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时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2)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3)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说明台阶低。

4)写父亲的脚板,写出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穷困。

4、父亲为造屋付出沉重的代价,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这样做值吗?

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父亲造的新屋,规格并不很高,不过是屋基高些,台阶从三级增至九级。但是他为此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年轻时,三百来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新屋造好,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困苦,根源在于经济落后。现金收入的来源是砍柴,起早摸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许多建材是捡来的。他的积累是如此艰难。归根结底是因为农村经济极端落后。

小说是以父亲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的,开头写父亲如何力大无比,壮实如牛,篇末写父亲腰也闪了,连挑水也不能胜任了。父亲终年辛劳,舍不得破费一星半点,连洗脚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亲这辈子过得多么艰难!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学生谈自己的价值观。

5、怎样理解本文的主题。

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三、情感迁移:

谈谈你心目中的父亲。两相比较,你有怎样的感受。

四、比较辨微:

比较《背影》和《台阶》在立意和选材上的异同之处。

同:都是表现父亲的文章,都是抓住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

异:《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突出了父亲的背影,突出了父爱,给人深刻的印象,让人强烈地感受父爱。

《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建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提出问题,试着自己解答。(至少两个疑问)

(2)情感积累:学了本文,你想对文中的父亲说些什么?(文中父亲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一)内容:

台阶高了    地位就高了

旧台阶      三层      低  -------------   年轻力壮

新台阶      九层      高  -------------   年老体衰

主题: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二)写法:

细节描写的成功运用

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

 

[《台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台阶教案课件

2.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4.八年级《台阶》教案设计

5.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

6.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7.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8.《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9.人教版八年级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10.八年级人教版《蜡烛》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