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1-1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约前365-427), 又名潜,字元亮,私谥(shì)靖节,浔(xún)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著有《陶渊明集》。

二、课文导读:

你是否知道“世外桃源”这个故事?它就出自这篇课文。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在当时具有鲜明的社会现实意义,并且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读课文时要注意,作者是按照他的社会理想来编织故事情节的。读后还要想想,对作者的理想应当怎样认识,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

三、记:

记是古时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人,可以记事,可以记物,也可以记游。有的重在叙述描写,有的重在议论抒情。《桃花源记》就是一篇重在记事和记游的文章。

四、文言知识储备

(一)掌握下列生字词

         biàn shě      shèyǎn    huò       qiān mò        zhuó   fà  tiáo

世外桃源  便  舍船   屋舍 俨然   豁然开朗   阡 陌交通   衣着   黄发垂髫

xián  biàn yāo huán   jiàn     yì           yù    jùn   yì       jì

咸    便  要  还家   间隔   邑人   此中人语云   郡   诣太守   骥

(二)通假字

1、⑴具答之。⑵一一为具言所闻。(“具”通“俱”:详细,详尽。)

2、便要还家。(“要”通“邀”:请,邀请。)        3、处处志之。(“志”通“誌”:做记号,做标记。)

(三)多义词

1、同音异义词

        晋太元中(中:名词,年间。)                       鸡犬相闻(闻:动词,听到,听见。)

        中无杂树(中:名词,中间。)                ⑹ 闻  村中闻有此人(闻:动词,听说。)

⑴ 中   其中往来种作                                      一一为具言所闻(闻:动词,听到。)

        村中闻有此人   (中:名词,里面。)                闻之,欣然规往(闻:动词,听说,听到。)

        此中人语云                                 ⑺ 志  处处志之(志:通“誌”,做记号,做标记。)

        村中闻有此人       (此:代词,这个,即渔人。)    寻向所志(志:名词,记号,标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忘路之远近(之:助词,的。)

⑵ 此   来此绝境(此:代词,这个。)                       渔人甚异之(之:代词,桃林美景。)

        此中人语云(此:代词,这里,即村中。)             闻之,欣然规往(之:代词,这件事。)

        说如此(此:代词,这样。)                  ⑻ 之  具答之(之:代词,即村中人。)

        欲穷其林(其:代词,这个。)                       处处志之         (之:助词,无实义。)

        其中往来种作(其:名词,其中。)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⑶ 其   各复延至其家(其:代词,他(们),即村中人。)      缘溪行  (行:动词,划行,划船。)

        得其船(其:代词,他的,即渔人的。)        ⑼ 行  复前行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其:代词,他,即渔人。)         复行数十步(行:动词,走。)

⑷ 作   其中往来种作(作:动词,劳作,劳动。)             便得一山(得:动词,看见,看到,遇到。)

        设酒杀鸡作食(作:动词,做。)              ⑽ 得  得其船     (得:动词,找到,寻到。)

        不复出焉(出:动词,出去。)                       不复得路

⑸ 出   皆出酒食(出:动词,拿出,摆出。)          ⑾ 寻  寻向所志(寻:动词,寻找。)

        既出,得其船(出:动词,出来,出去。)             寻病终(寻:副词,不久,随即。)

2、异音异义词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wèi):介词,给,对,向。

⑴ 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

捕鱼为业(为(wéi):以……为……,译作“把……当作……”。)

⑵舍   便舍船(舍(shě):动词,离开,丢弃。)

       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房舍。)

(四)兼词:   不复出焉(焉:是个兼词,相当于“于是,于此”,可译作“从这里”。)

(五)词类活用

复前行,欲穷其林(前:名词作状语,可译作“向前”。穷:形容词用作动词,可译作“走完”。)

(六)古今异义词

1、芳草鲜美                      2、无论魏晋                             3、不足为外人道也

鲜美   古义:花草鲜艳美丽。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不足   古义:不值得。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今义:不够。

4、阡陌交通                                            5、屋舍俨然

交通   古义:道路交错相通,四通八达。                  俨然    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                        今义:指神情庄重或假装正经的样子。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的总称。          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专指成年男子的配偶。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五、课文翻译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①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业。                          (376-396)。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②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向前)划船,(竟)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德一带。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③落英:落花。一说,初开

(他)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长在)溪水两岸,长达几百步,    的花。

中间没有别的树木,(地上的)花草鲜艳美丽,飘落的桃花满地都是。        ④缤纷:繁多的样子。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⑤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

(这个)渔人感到非常诧异。(他)又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

第1段:写渔人在捕鱼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片美丽的桃花       到头了。

林,便想探究它的源头。这是故事的开端。                            ⑥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得不真切的样子。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接着)就看到一座山,山      ⑦才通人:仅容一个人通过。

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光亮似的。                        ⑧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能容       ⑨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一个人通过。再(向里)走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             ⑩属(shǔ):类。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1阡陌(qiān mò)交通:田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好    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

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能听见(村落间)鸡     路。

鸣狗叫的声音。                                                   ○12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3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村中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男女女的穿戴衣着,完全像     下同。

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和悦愉快、自得其乐。               ○14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

第2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所见所闻。                               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

(村中有个人)看见了(这个)捕鱼人,便大吃一惊,问(他)   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那人)便邀请(渔人)到自      ○15要(yāo):通“邀”,邀请。

己家去(作客),(并)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都来(向他)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6绝境:与人世隔绝的

(他们)自己说是祖先们(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及     地方。

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         ○17无论:不要说,(更)

人断绝了往来。                                                   不必说。“无”“论”是两个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不知道有过汉朝,     “无论”。

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所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18具言:详细地说出。

(他们听后)都既感叹,又惋惜。                                      ○19叹惋:感叹,惋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0便扶向路:就顺着旧

其余的人又各自请(渔人)到自己家去(做客),都摆出好酒好饭(来    路(回去)。扶:沿、顺着。

款待他)。                                                        向:从前的、旧的。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1及郡下:到了郡城。

(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后,(就)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对他说:“(这    郡:指武陵郡。

里的情况)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啊!”                                   ○22诣(yì):到。特指

第3段:记叙渔人在源中做客和辞去的经过,揭示了桃源人的       到尊长那里去。

来历、淳朴真挚的民风及他们对战争的厌恶,表现出他们对自食其          ○23寻向所志:寻找以

力、和平恬静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前所做的标记。

第2、3两段是故事的发展,也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24遂:终于。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5南阳:郡名,治所在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小船,就顺着原路(回去),(一      现在河南南阳。

路上)到处都做上了记号。                                            ○26刘子骥(jì):名驎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lín)之,《晋书隐逸传》

不复得路。                                                       里说他“好游山泽”。

(回)到武陵郡(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       ○27规:计划。

人跟着他前去,寻找(他)原先所做的记号,竟迷路了,再也找不到        ○28未果:没有实现。

(进入桃花源的)那条路了。                                          ○29寻:随即,不久。

第4段:写渔人把发现桃花源的事情向太守说了后,太守立即派人去探访           ○30问津:问路。这里是

桃花源,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进入桃花源的那条路了。这是故事的结局。        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口。

南阳郡的刘子骥,是一位高尚的名士,(他)听说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去(探访)。(计划还)没有实现,不久(他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打听(桃花源)的人了。

第5段:写南阳郡的刘子骥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去探访,还没有去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打听桃花源的人了。这是故事的尾声。

六、课文解析

1、依据文中的描述,你能准确地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吗?

(在武陵郡一条两岸都是桃花林的小溪的水源处。)

2、⑴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什么?⑵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又是什么?⑶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又是什么?

(⑴“甚异之”,所以“欲穷其林”。⑵“先世避秦时乱”,所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⑶“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中,⑴是谁在“叹惋”?⑵“叹惋”的原因是什么?

(⑴是“村中人”在叹惋。⑵他们为外界社会的黑暗、动乱和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4、⑴你能找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吗?⑵试找出桃花源中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

(⑴“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⑵“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为什么说桃花源是“绝境”?

(因为“与外人间隔,不复出焉”,所以说是“绝境”。)

6、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的原因是什么?      (“先世避秦时乱”。)

7、请找出桃源中人热情好客的语句。(略)

8、桃源村人的生活景象怎样的?       (安居乐业,自由平等。)

9、⑴“黄发垂髫”是指什么?⑵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⑴“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⑵这一句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10、“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说明什么?

(说明渔人是无意间偶然发现桃花林的,不是他有意去寻找的,从而使故事更显得可信。)

11、方中哪个词写出了渔人看到桃源美景后的感受?      (豁然开朗。)

12、“见渔人,乃大惊”中的“乃”字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桃源村人看到陌生人时的惊异,显示出桃源村人与世隔绝的久远。)

13、这明明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可文末为什么要写刘子骥“欣然规往”一事? (是为了使故事更显得真实可信。)

14、陶渊明在封建文人中属特立独行的人,他的哪方面行为最能表现他的这一性格?

(厌恶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弃官还乡。)

15、在陆游的诗歌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6、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呢?

(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战乱频仍,赋税沉重,民不聊生。他追求无富无贵,无君无臣的社会理想,“少有大济苍生”的愿望,但现实的黑暗使他难以施展其志,所以只能憧憬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的理想社会。)

17、本文有些语句已经发展成了成语,你能把它们都找出来吗?

(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18、“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和“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句话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第一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反映出是祖先们为逃避秦时的战乱而被迫出走,明曰“秦时”,实指“东晋”,其时战乱频仍、赋税沉重、民不聊生;第二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是渔人就桃源中人的“问今”而答,而且是“具言”,怎一个“乱”字了得,听者的“皆叹惋”,既与“秦时乱”相呼应,又反映出“具言”的沉重;第三句“不足为外人道也”是一种嘱咐和叮咛,如果渔人“为外人道”了,那么这块净土又怎能独存?再一次表现出桃源中人对外面时局的恐慌。)

七、主题思想

本文虚构了一个安乐宁静、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的世外桃源景象,描绘了一幅自由平等、安乐幸福、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强烈愿望。

八、研讨与练习

(一)熟读并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可以适当地加进自己的想像。(略)

(二)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提示:讨论前要先大致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并要有一些社会发展史常识。)(略)

(三)本文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练习。

1、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人称词。

(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话。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略)

3、“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略)

(四)下面各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试做解释。(见“四、文言知识储备(六)古今异义词”)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不足为外人道也。

2007-12-1

 

[桃花源记(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桃花源记教案

4. 桃花源记教案

5.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

6.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7.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8.八年级上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

9.人教版八年级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10.八年级人教版《蜡烛》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