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2-1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 学习目标

1简介作者及相关内容,了解作者创作背景。

2反复朗读课文,品位文章的童真童趣。

3疏通课文脉络,了解课文结构形式,掌握课文大概内容。

二、 学习重点

目标2、3

三、 学法指导

1、在反复朗读中,咀嚼文言味道。

2、教会学生能抓住重点句子疏通全文内容。

四、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童年的记忆象广阔的大海,采撷几朵浪花,跳跃着律动的节奏,拍打着轻快的音符,那些随风飘散上午零零碎碎的感动与怀念,拼组成清晰的画面,留存在记忆深处。让我们聆听经典旋律----罗大佑的《童年》,在音乐声中揭示课题《幼时9趣》。

(一)自查沈复相关资料。找寻诗、词、歌、赋中有关童年的经典句子。

(二)自读课文三遍,完成下列练习。

1、借助工具书,自行扫除生字词。

2、你能读出下列句子的节奏吗?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空。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嗬立云端,怡然称快。

3下列句子你能翻译吗?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立云端,怡然称快

3、长蹲其身,使与台齐。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5、见二虫斗草间。

6、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交流预习成果。

(三)合作探究,品读欣赏。

1、朗读第一节,思考:作者说的“物外之趣”指哪些事情?为什么叫“物外之趣”?

2、课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3、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能从童稚小事中获得“物外之趣”?

课堂训练

1、 继续巩固预习题。

2、 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项为之强

(2)以土砾凸者为邱。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吓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延伸拓展

1、 初学《幼时记趣》后,你对自己的童年生活有什么感受呢?请用一段话,写你童年时代的某种生活体验。(300字左右)

2、 解释下列多义词

1) 之 时有物外之趣--昂首观之--

2) 以 徐喷以烟--以虫草为林--

3) 为 项为之强--以虫蚁为兽--

4) 其 常蹲其身--神游其中--

课时: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具体分析三件趣事,和作者一起回忆天真的童年。尤其体会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

2.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在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 学习重点

1、重点分析课文的第二、三件趣事。完成学习目标的1、2。

2、让学生娓娓诉说童年生活,感受物外之趣的魅力。

学法指导。

1、童年趣事的材料也许会有许多,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剪裁。

2、文言文距离学生生活久远,教会学生用学现代文的方法学习文言文。

3、结合自绘插图让学生对知识心领神会。

学习过程

检查旧知 导入新课

(一)、在知晓朗读节奏的基础上,请两位学生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有文言味道。

(二)、文章回忆了哪三件趣事,请用自己的语言作详尽叙述。

学习研讨

(一)、合作探究 品位鉴赏

1、这三件趣事的安排有没有一定的顺序,可以随意打乱吗?

2、你们对哪一件事最感兴趣。为什么?

3、结合每一件事,请同学们自行画简笔画。老师也画。其中第二件事由老师重点分析。以。。。为。。。的句式。作者的观察与想象、联想。还有第三件事,老师主要抓住其中的动词来体会作者的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思想。

4、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如果我们能仔细观察,再通过想象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奇特。作者文章中的哪些景象或事物变得美丽而奇特了呢?

5、很多人说“眼睛是窗户”,老师说“沈复的眼睛是放大镜,是美容镜”,你们同意吗?为什么?请用你们的双眼仔细观察教室里的一切,看有无新的发现。

6、“一切景语皆情语”,毫不起眼的平凡物象,在作者眼里变了,寄予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让学生质疑,做到条条有落实。

课堂训练

1、本文作者是--代的--,本文选自----

2、本文以记趣为中心,记叙了哪三件事?-- -- --

解释加点的字

(1)私拟作群鹤舞空----

(2)项为之强----

(3)神游其中----

(4)鞭数十----

1、翻译句子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拓展延伸

一、 读下面一则关于“梦”的诗谜,回答问题。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似春潮不多时,去似朝露无觅处。

这首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花非花,雾非雾”写了梦的----特点。“夜半来,天明去”点明了梦的----特点。“来似春潮不多时,去似朝露无觅处”写出了梦的----特点。

二、 课内阅读

1、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虫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选文第1段中私拟的自然景物有哪些?--------------------------------

(2)选文第2段,表现作者的情绪变化的语句是-------------------

(3)底1、2段间有什么关系?

(4)作者为什么“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而不将它打死?

(5)生活中,你有过作者描述的类似经历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教学反思:

 

[幼时记趣(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幼时记趣》教案

2.《幼时记趣》教案设计

3.幼时记趣文言文翻译

4.《幼时记趣》文言文翻译

5.幼时记趣文言文的翻译

6.关于幼时记趣文言文翻译

7.《幼时记趣》阅读及参考答案

8.关于幼时记趣文言文的翻译

9.童趣沈复教案

10.苏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