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8-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1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短新闻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年级  高一  学期  上期  学段  第1学段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2.搜集奥斯微辛的相关资料;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 

3.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 

4.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教 

学 

重 

点  1.罗森塔尔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鲜明感情; 

2.学习本则新闻的独特写法。 

教 

学 

思 

路  ①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②说--交流对奥斯维辛的认识;③读--以读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④析--合作交流探究。 ⑤写--写出所思所感所悟;⑥课堂小结。 

 

主要 

教学 

方法   

老师点拔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在教学中,将读与写,表达与沟通结合起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 

学 

资 

源  教材 

影片《辛得勒的名单》中的简短剪辑 

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共 

一 

课 

时  一、 

导入新课  播放影片《辛得勒的名单》中的简短剪辑镜头,导入课题。                                                        学生静心感知  1. 引导学生入情,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 

2. 引发对课题的兴趣。 

二、 

说--交流对奥斯维辛的认识。 

  提出问题,分组交流: 

1.先让同学们分组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资料,谈谈看法。 

2.让小组派代表,以“我所知道的奥斯维辛”为开头,简要阐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认识。 

提示: 

*奥斯威辛是波兰南部一个只有4万多居民的小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这里设立了它最大的集中营,这个小镇因此闻名于世。当年纳粹奥斯威辛集中营管理局控制的地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包括3个集中营:奥斯威辛主营、布热津卡营、莫诺维策营。莫诺维策营又包括40个小集中营,分布在波兰南部整个西里西亚地区。1940年到1944年,奥诺维斯威辛集中希特勒的杀人中心,大约有400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许多人是在苦役中死去的,其余的则被有计划地残杀了。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是纳粹德国最大的灭绝营,约有400万人在这里丧身。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这里 。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 

3.教师积极引导,对奥斯维辛作必要的补充介绍。 

    在奥斯维辛城附近,建有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最大的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工厂”。它建于1940年4月,存在的3年半时间内,曾囚禁过24个国家的民众和战俘,共有约400万人在此被杀害。1945年,德军为消灭罪证,炸毁了它,现在人们参观的是经修复后建成的博物馆。  学生搜集有关等资料,交流发言。  1.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并分析的能力; 

2.       让学生能够也愿意表自己的感受与思想,能与同学们合作交流; 

三、 

读--以读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1.学生默读,同桌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推荐一名学生充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播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要求把握播报时的语气、语调、节奏和情感。 

3、同学们认真听播报,并对播报进行评议。 

学生可能作如下发言: 

生1:“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几个儿童在追逐游戏。” 

    如此美好、和平的景象,作者为什么觉得可怕?如果这种景象出现在维也纳的多瑙河旁,只会锦上添花。可怕的不是景象本身,而是布热金卡出现了这种景象,布热金卡的历史与此太不相配了,这才有了第二段的四个“不该”。所以,这里要读得厚重,读得深沉,以开头给读者造成情感上的震撼和心理上莫名的压抑。 

    生2、第十三段:被囚禁的人们表情木然、姑娘的微笑 

   “木然”及对姑娘的描写揭露了法西斯对美好的摧残以及作者的愤恨之情,暗示人们应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所以,这里语调要低缓,要读出哀怨、读出期盼。 

生3、------- 

4、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对播报作简要小结。 

 刚才同学们的评点很到位。这篇新闻最大的特点是写作者的主观感受。这些感受包括所见所闻所感,但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一些饶有意味的场景曲折表达感情,但却让人感受到情感波澜的暗涌,同时使文章意味深长,所以读时,要注意的语气、语调、节奏和情感变化。 

  学生感知并朗读课文,对朗读情况进行评议。  引导学生深入把握课文内容,同时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 

析--合作交流探究 

 

 

 

  提出问题,组织探讨。 

1、为什么要多次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讨论明确:一批批的参观者在奥斯维辛都会看到同样的东西,得到同样的感受,那样震惊,那样窒息,那样愤怒。 

2、既如此,为什么还要写下这样的新闻呢? 

讨论明确:“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出于一种使用命感,对死难者的悼念,对纳粹的愤恨。 

3、经以上学习讨论,你觉得本文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新闻有什么不同?

  

讨论明确:新闻报道中,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三种参与的情况: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还有一种,记者作为事件物参与者,文章直接描写他的所闻所感。这篇文章中作者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作文章的重点来写,字里行间凝聚着个人的情感,也正是这一做法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可谓神来之笔。 

  1小组代表发言,其它同学补充; 

2.学生之间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参与 “讨论探究”活动,在讨论中提高口头交际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五、 

写--写出所思所感所悟。 

  假设某电视台要播出“奥斯威辛系列”栏目,请你为此栏目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解说词。 

 

范例: 

    当汉谟拉比法典不再发光;当贪婪与邪恶在心中酝酿;当高大的城墙灰飞烟灭;当战争的枪声在瞬间打响。此刻,绝望便笼罩在心头,文明便不再闪光,人类的道德便开始沦丧。于是,有多少无辜的生灵在硝烟滚滚中飘然逝去?有多少鲜活的生命在血雨腥风里饮恨而亡?有多少光辉的成就在互相厮杀中毁于一旦?60年过去了,二战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有关二战的反思却并没有停止,也不应该停止。让我们唱着“让世间找不到黑暗,幸福像花儿开放”的歌儿,再去看看令人恐怖,令人窒息,令人沉痛的“奥斯威辛”吧。 

  学生动笔写作,写完后向全班展示汇报。 

  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六、 

课堂小结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纯客观报道的原则,着眼于感人的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让我们牢记历史教训,珍爱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 

与 

创新之处   1、运用多媒体手段,精心节选了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的片段,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去打动学生,创设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 

2、让学生收集资料,教师引导他们在课堂上合作交流,生生互动,互相启发,点拔探究,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3、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以读促讲,以写促思,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存在的问题 

与不足   对基础知识(字、词、读音等)不够重视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亚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4.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5.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6.日月水火教案教学设计

7.动物过冬教案教学设计

8.春晓教学设计教案

9.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10.小数除以整数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