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词教学中的情感与态度培养(人教版九年级)

发布时间:2016-3-1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浅谈诗词教学中的情感与态度培养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作品的情感与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因此加强诗词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态度体验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教育。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本文主要探究了鉴赏诗词的思想内容。

关键词:诗词教学   情感培养    态度体验

一、新课程中诗词教学的主要要求

1.了解作品中作者的主旨

任何人写作品都有其目的都是为了宣传某一种思想,造成一种舆论,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为。这就是作品的主旨,往往也是作者本人的观点。它是作品内容的灵魂,题材的统帅。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会首先被作品的主旨所震撼和感染,并从中获得对社会生活的理性认识。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深化传说和自然现象;(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4)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

2、分析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优秀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为艺术美,而通过艺术美的形象表达作家的思想理想,健康的思想感情,读了能使人受到教育与启迪,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理解思想感情要注意以下几点:

1)情感类别,如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

2)情感载体,如杨柳、菊花、圆月、落叶等;

3)抒情方式,如直抒胸臆、融情于景、触景生情等。

3、把握作品的情调。文学作品无不渗透作者的思想刚强,而其思想感情是与作者的生活时代、阶级立场、道德操守、个人经历分不开的,因此作品的格调就有高雅与庸俗、振奋与颓唐、健康与不健康之分。

总之,文学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态度与价值观,具体的就是判定某一篇文学作品的政治内容、思想倾向,这是任何时候文学鉴赏的首要任务。

二、古诗词中常见的重要思想主题

古典诗词主题主要有:迷恋、热爱、忧伤、惆怅、孤独、寂寞、烦闷、恬淡、仰慕、思念、讽刺、批判、坚守节操、孤高傲岸、忧国忧民、怀古伤今、保家卫国、建功立业、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羁旅天涯、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昔胜今衰、沧海桑田的变化等。1.忧国忧民:战乱离散的痛苦;同情人们的疾苦;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的腐朽;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心;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揭露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2.建功报国 :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悲苦;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年华易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  3.思乡怀人:天涯羁旅的愁思;思乡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情深意长的勉励,依依惜别的深情;  4.超尘脱俗 :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对险恶官场的厌恶,对归耕隐居的向往;  5.感时伤逝:昔盛今衰的沧桑,时世变迁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等。

三、诗词教学中的具体探讨

1.诗词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古代诗词的思想内容,是指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所蕴含的意义,所创造的意境,所表现的主题,所流露的感情等。准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要从整体上认真辨读诗词中的字句

对文言词语的词义理解尤为重要,因为古代诗歌中的一些词语跟现代汉语在意义上有很大差别,若不理解词义,便很难把握诗句表达的意思,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和“江月去人只数尺”的“去”等,就是这样的一些词语。

(2)要揣摩作品的深层含义

诗歌创作讲究含蓄,讲究意蕴,因此,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和抒发的感情往往不是直露的,而是通过具体的意象来寄托,借助巧妙的艺术手法来传递,这就需要结合语境仔细推敲,透过字面意思挖掘深层含义,如《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从字面上看貌似闲适,实际上表达的是诗人内心的烦躁和焦虑,若不结合语境仔细揣摩,便很难看到字面后隐藏的这一深层含义。

(3)要对作品进行客观的分析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生活时代的产物,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因此,要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不要故意拔高或贬低,更不要将今人的观点强加给古人。

(4)要力求做到古人所说的“知人论世”

就是说要了解清楚作者所处的耐代及作者的生活经历,这就要求我们真正读懂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理解作者写诗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此外还应注意从标题了解诗歌丰富的内涵。如杜甫《春夜喜雨》这一标题中的“喜”字;抓住诗词中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即诗眼、词眼;从注释中捕捉信息,注释往往解释词语和典故,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等,有利于对内容的理解及主旨的把握。

(5)要整体把握作品的基调

就是说要在认真辨读诗词中的字句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遣词立意,品味作者如何营造意境,领悟出其中蕴涵的感情。比如说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我们可以透过疏雨、骤风,浓睡、残酒,绿叶的“肥”、红花的“瘦”这些字眼,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那股浓得化不开的伤春、惜春的感情;从“不消”“应是”等词语,去领悟委婉曲折的情感世界。

2.古代诗词教学中的态度体验

古代诗词中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表现方式有别,手法各异。有直白张扬,或含蓄隐晦,有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因此,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建立在广泛阅读和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必须准确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概括出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观点和态度。一般而言,诗文作者表达观点态度有两种方式:

一是直接表达,如杜牧的《山行》一诗先写景后抒情,语言直白畅达,对秋景的赞美和对自然的喜爱之情表露无遗。观点态度很鲜明。这类诗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与诗歌内容的鉴赏处于同一能力层面,有了正确的鉴赏,也就有了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准确评价。

二是间接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间接表达也有两种方式:①寓情于景: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通过对眼前“残阳”“霹”和“月”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九月初三夜”的喜悦之情。诗人当时外调离京,脱离官场的排挤倾轧,不由觉得一身轻松。其观点态度已渗透在对自然之景的描写之中了;②侧身诗外,暗寄褒贬。如金昌绪的《春怨》这首诗中,作者与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并不同一,诗人侧身诗外,将褒贬之情暗寄于“妾”这一形象上。诗人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了“思妇”的相思之苦,巧妙地借思妇的形象,婉转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

 

[浅谈诗词教学中的情感与态度培养(人教版九年级)]相关文章:

1.浅谈教学中的课件

2.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

3.浅谈态度阅读参考答案

4.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5.九年级人教版《 雨说》教案

6.人教版九年级《陈涉世家》教案

7.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课件

8.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9.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

10.谈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的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