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5-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门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溪”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州沿岸种了很多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二)简介作者及有关内容

【作者】看注解,补充

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柳宗元的诗文俱佳,就散文说,形式多样化,论文(《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等论文八书)、传记(《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等)、寓言(《三戒》、《传》、《罴说》等)、山水游记(《永州八记》)都很出色。文章“精裁密致,璨若珠贝”,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刘并作了序。

 

【体裁与背景】

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三)教师范读全文(或放录音),边听边思考:作者把一个什么道理寄寓于了个什么故事?

--郭橐驼“顺木之性,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 

学生讨论并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大意

--1. 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

        2. 转入正题,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

        3. 郭橐驼谈种树经验

        4. 在问答中将话题“移植”到政事上来

        5. 写问者的意外收获及做传目的

 

(四)文言知识点

1. 蕃。有二义。

    ①蕃盛,多。例,非有能早而蕃之也。(《种树郭橐驼传》)“早而蕃”,“早结实并且使其果实多”。

    ②繁衍生息。例,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同上)“蕃吾生”:使我们繁衍生息。

 

  2. 顾。有十个义项,此处选五。

    ①回头看。例,已去而复顾。(同上)“复顾”:又回来看看。

    ②拜访。例,将军宜枉驾顾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句意是:“将军(指刘备)应该委屈大驾去拜访他(指诸葛亮)。”

    ③管,在乎。例,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张溥《五人墓碑记》)“蹈死不顾”即“踏上死地(被杀头)也不在乎”。

    ④但,转折连词。例,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即“但是我想这件事”。

    ⑤反而。表诘问的语首语气词。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句意是:“人立志,反而不如蜀地边境上的和尚吗?”

 

  3. 怠。有三义,此处取二。

    ①疲劳,倦怠。例,故病且怠。(《种树郭橐驼传》)句意为:“所以又穷困又疲劳。”

    ②懈怠,松懈。例,兵民怠而国弱。(《商君书》)句意为:“兵民懈怠,国家就衰弱了。”

 

  4. 卒。有五个义项,此处选三。

    ①终于。例,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种树郭橐驼传》)句意为:“仿佛是很怜爱百姓,可是终于造成了灾祸。”

    ②兵卒。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司马迁《报任安书》)“步卒”即“步兵”。

    ③死了。例,唐浮图慧褒始合于其址,而卒葬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而卒葬之”即“死了就葬在那里了”。

   

文言虚词

  1. 以(补前遗之义项)

①相当于“而”,表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例,早实以蕃。(《种树郭橐驼传》)句意为:“早结果实而且结的又多。”

    ②相当于“而”,表并列关系,“并”。例,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同上)句意是:“能顺着树的自然生长规律并使它的本性得以发展。”

    ③来。例,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同上)句意为:“摇晃树干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

    ④地,状语结构助词。例,而木之性日以离矣。(同上)句意为:“因而树的本性一天一天地离去了。”

 

  2. 且(补前遗之义项)

    ①尚且。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同上)“且不得暇”:尚且不能得到一点空闲。

    ②表并列关系连词:又……,又……。例,故病且怠。(同上)又例,囊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同上)“寿且孳”即“长寿并且茂盛”。

 

古今异义

    其实。

    例 不抑耗其实也。

    古义:是两个词,“其”代树,“实”是果实。其实:树的果实。

    今义:实际上。

古义也并不完全是两个词,有时也在“实际上”的意思。例,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这两句中的“其实”与今义同。

 

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动词

    例1 故乡人号之“驼”。

    [说明]“号”为名词,作“乡人”的谓语,即为“起个号”,“号之”即“为他起个号”。

    例2 名我固当。

    [说明]“名我”:给我起这个名。

  2. 使动用法

    例 非有能硕茂之也。

    [说明](我)并没有能耐使它们(指树)长得高大繁茂啊。“硕茂之”:使之硕茂。

  3. 意动用法

    例 驼业种树。

    [说明]句意为:“驼以种树为业。”

  4. 为动用法

    例 乡人号之曰……

    [说明]乡人起号指向的对象是“之”(代驼),所以必是为动用法:“为他(或给他)起个号。”

 

特殊句式

    倒装句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故不我若也。

    [说明]“不我若”,“不”是否定副词;“若”,动词,如,赶得上;“我”,第一人称代词,充当“若”的宾语。这是一个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于谓语“若”,意为“不若我”,即“不如我”。

 

(五)分析文章

【第一段】

(1)本段传什么?(介绍人物身世)

(2)介绍身世侧重介绍名字,“驼”并不雅,为何驼要自称?(豁达--身残而自信)

(3)驼自信什么?

【第二段】

(1)橐驼种树本领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A、所带际遇--争迎取养;B、技术全面--两种人均能满足;C、技艺高超--不怕“移徒”;D、他植者莫能如也)

(2)本段写驼种树本领全面高超,是种树行家,用了什么方法?

(侧重于侧面描写)

 

【第三段】

(1)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过树后应采取什么态度?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

(2)其他种树的人往往怎样做?结果如何?

(3)本段用了什么方法传驼?(对比、映衬)

(4)本段分几层意思?(讨论)

 

驼谈种树经验

          总括                   分述

                           1、木之性(理论说明)

                           2、种植方法(实践总结)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3、顺其自然(议论)               对比映衬

                           4、他植者违返(反面申述)

                           5、种树之术,并不高深(自谦明理)

 

【第四段】

(1)“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2)橐驼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烦令扰民的?

(祸--呼、鼓、聚、击、召)

(3)“养树”和“养人”有何相通之处?

根拳而土易       虽曰爱之,        促尔耕

旦视而暮抚       其实害之;        勖尔植

已去而复顾       虽曰忧之,        督尔获

爪其肤以验       其实仇之。        早缫而绪

摇其本以观                         早织而缕

                                       字而幼孩

                                       遂而鸡豚

勤虑害树                           繁政扰民

 

【第五段】

1、指明学生翻译本段,师生订正。

2、提问: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传其事以为官戒)

 

(六)总结全文

1、指明学生归纳主题:本文讲……(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治道)

2、怎么明理,用了什么方法?(写作特点归纳)

(1)对比与映衬

(2)婉约而多讽(板书)

 

小结: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古代中国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本文主旨是讲顺民之性以养民治道,但文章却不是进行理论上的辨证,而是巧妙地通过给郭橐驼立传,通过驼介绍养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繁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模拟试题】

思考导学:

  1. 给下列字注音。

    (1)病偻(    ) (2)郭橐驼(    )

    (3)孳(    ) (4)勖(    )

    (5)缫丝(    ) (6)飧(    )

    (7)饔(    )

 

  2. 学生自读课文,归纳文中的文言知识。

    (1)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释义。

    ①甚善。名我固当

    ②驼业种树

    ③且硕茂,早实以蕃

    ④其筑欲密

    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植木之性

    ②根拳而土易

    ③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④字而幼孩

    ⑤故病且怠

 

合作讨论:

    文章是如何具体使用类比与对比写法的?

    提示:本文总体上采用类比方法:用种树类比治民;用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治民要“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用种树要“其莳也若子”类比做官要爱护老百姓。如此层层类比,环环相扣,说理透彻。

    在阐述种树道理时,采用了对比手法,用郭橐驼种树和“他植者”种树相比,在原理、态度、方法和结果等方面都构成了对比。以郭橐驼与其他种树人对比,说明郭深知树的本性,更知道应如何去适应它,使其“天得全”。其他种树人中又以过于疏懒者与过于勤勉者对比,说明这两类种树人都违背了树木生长的自然本性,必然种不好树。用种树之理与为官之理相对比,说明为官治理百姓与种树一样,要顺其自然,不要政令重重,催逼不已,使百姓不得安宁。

 

基础必备:

  1. 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病偻(    )

    (2)名我固当(    )

    (3)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

    (4)其莳也若子(    )

    (5)根拳而土易(    )

    (6)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

    (7)移之官理(    )

    (8)勖尔植(    )

    (9)字而幼孩(    )

    (10)遂而鸡豚(    )

    (11)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

    (12)故病且怠(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3. 说明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虽

    ①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

    ②虽鸡狗不得宁焉(    )

    (2)因

    ①因舍其名(    )

    ②因以为号焉(    )

    ③因击沛公于坐(    )

    (3)且

    ①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种树郭橐驼传(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4.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5.高一必修一英语教案

6.高一必修五数学教案

7.高一数学必修四1.5教案

8.高一必修四数学教案

9.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10.种树郭橐驼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