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1-20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教学背景

2006年10月,我校开展“人人上一节优质课”活动。《乡愁》一课得到学校领导和师生的一致好评。

二、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是一组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新诗单元,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情感,具有抒情性强,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优美的特点。这些必须由学生自己在个性化的阅读过程中感悟体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吟诵欣赏这些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又可以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乡愁》具有以往乡愁诗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浓郁的思乡爱国之情和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和学习本诗,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个性化的阅读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品味凝练的语言,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造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乎完美的形式

2、品味语言,感悟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深刻理解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品味语言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欣赏音乐《想家的时候》,创设氛围)

师:故乡,是每个漂泊在外的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想家的时候,缕缕乡愁总是扯动人们心底最深的痛。乡愁是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你能想到哪些有关乡愁的古诗句?

生1: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生3: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生4: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声?何人不起故园情”

……

师: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今天我们来学习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吧,那位同学来介绍介绍?(学生纷纷举手)

生1: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赴台湾。

生2:余光中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白玉苦瓜》等。

生3:诗人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是他诗歌的主要内容。他的诗歌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重的历史感,构思精巧,意象新奇。

师:大家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获取信息,很好。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与台湾长期阻隔,不通邮不通航,诗人又长期漂泊海外,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下这首著名的《乡愁》

(三)指导朗读

师: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赏读诗歌要注意诗歌的感情基调和朗读节奏,语调和语速。下面欣赏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 播放课件,听录音朗读,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和朗读节奏(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录音。朗读深沉图文并茂,学生被深深感染了)

2、 明确感情基调及语速

师:听完录音,谁能说一说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语速?

生:这首诗语调深沉语速舒缓。

生:还有点哀伤。

师:“感情动于中而节奏形于外”,诗歌是讲究节奏的艺术,还要读出重音。请大家便标节奏边小声读,体会重音;并在小组内试读,试评,推荐出读的好的同学。

(学生边快速标节奏边读,组内试读点评,气氛热烈。师巡回指导,并参与点评)

小组代表朗读,竞赛,学生评出最好的。最后在老师指导下分男女生朗读。个性化多形式的朗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收获,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四)研读诗歌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崇高的爱国之情,感受诗人内心浓厚的中国意识。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谁能说一说诗歌叙述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怎么看出?

生:诗歌按时间顺序写了诗人从小到大的经历,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

师:好!回答的很全面。“诗以言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理由是什么?

生1:思乡之情。因为“乡愁”一词贯穿全诗。

生2: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从“母亲在那头”“新娘在那头”“母亲在里头”看出。

生3:还有思念祖国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之情,从“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看出。

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思乡 思亲 思国

2、理解意象的作用,运用联想和想象,生动地再现诗歌内容

师:是啊,诗人由小而大的经历中饱尝思亲之苦,但更深挚的还是那浓浓的爱国之情,这种感情是余光中诗歌的主流情感,像他在其他诗作中吟诵“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百玉苦瓜》;“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让一颗心满足的睡去,满足得想”《当我死时》等等,都体现了诗人心底浓厚的中国意识和民族意识。那么这种抽象的感情是借助什么形象表达出来的?请大家帮我找一找.

生(纷纷的):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师板书)

师:这些意象分别对应着诗人不同的人生阶段,乡愁便有着不同的内涵。你能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这些意象分别寄托的感情,描绘具体的情景,生动地再现出诗歌的具体内容吗?大家先在小组内讨论,说一说、写一写,用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

学生在小组内热烈的讨论,发言积极,有的写写记记。师来回巡视指导,并适时参与讨论。三四分钟后,请三四名同学来描述并点评。

小时候,诗人外出求学。儿行千里母担忧,小小的邮票承载着母亲深深的思念和牵挂。同样母亲的安危也时时凝聚在儿子心头,。每当夜深人静时,诗人总忍不住提笔写信:家乡的母亲啊,你是否平安依旧?细心的贴着小小的邮票,它呀也寄托着儿子对母亲的思念。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长大了,成了家。夫妻情深,可为了生活却不能朝夕相守。新娘本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风景,诗人却只能常常买那窄窄的船票,回家看看自己的新娘,。那船票啊,可是诗人爱情的见证?后来使人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乡,迫不及待地去见母亲,可母亲却已躺在了一方矮矮的坟墓里,与自己阴阳两隔。子欲养而亲不在,还有什么比和亲人生离死别更令人肝肠寸断呢?现在,诗人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愈发有了叶落归根的念头。诗人站在台湾的高山上,久久地凝望着祖国大陆,他多想回乡啊,可一湾浅浅的海峡像天堑一般阻断了诗人回乡的脚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母亲已长眠于地下,大陆母亲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唉,祖国什么时候才能统一啊!

这是第四位同学在前三位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做出的发言,完毕,班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学生在短时间内构思出如此流畅的语言,理解如此准确,可见已得“乡愁三昧”。

(五)品味语言

   师:(小结过渡)“邮票、船票、坟墓”这些意象寄托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思亲之情,“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更凝聚着诗人深沉而崇高的爱国之情。面对着浅浅的海峡,诗人心中有多少无奈又有多少希望啊!希望两地通信通航,自由往来,希望浅浅的海峡就是架通两岸的坦途,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一曲乡愁吟断肠,海外游子思故乡,读来令人胸怀激荡。欣赏诗歌还要仔细品味、琢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挖掘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请同学们思考讨论,诗中那些语言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情感?

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有的大声朗读,在读中体会,有的边听边记。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生1:“小小的”“窄窄的”两形容词使乡愁浓缩在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反衬诗人内心强烈的思乡之情。

师:你说得不错!我觉得“窄窄的”也可以换成“薄薄的”,“薄薄的”可以反衬诗人心中厚厚的乡愁,你认为可以吗?

生(纷纷地):不可以。

生:“窄窄的”是形容船票的形状,与“小小的”“矮矮的”一致,音节上也押韵;而“薄薄的是形容厚度的,与上下文不一致,音节不押韵,破坏了诗歌的音韵美。(学生微笑赞同)

师:你又教会了老师一些诗歌知识,老师向你学习!

生2:“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组意象取自诗人奔波的生活,很典型、具体;分别寄托了作者不同经历阶段的乡愁,使“乡愁”这种抽象的情愫具体可感,生动又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

生3:“浅浅的”一词给人无限希望:海峡既是“浅浅的”,那么跨越海峡便不难,表现诗人渴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师:炎黄子孙是一家人,我们也希望两岸人民的深情能尽快地填平这浅浅的海峡,使两岸变通途。

生4:“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时间词既写出诗人的经历又推进了事情的层层深化。

生5:“这头……那头”方位词语从空间上体现了诗人的乡愁是那样的浓厚。

生:“矮矮的”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坟墓的特点,又真切的传达出诗人与母亲阴阳两隔,永不得再见的哀伤。

师:“矮矮的”写出了诗人的哀伤,你能试着读出这种哀伤吗?

生酝酿感情,低沉舒缓地读这一小节,比较准确的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生6:“一枚”“一张”“一方”“一湾”量词丰富多样,体现诗人杰出的语言艺术。

师:这 “一湾”能不能改成“一道”?

生:不行。“湾”写出了海峡得形态,语言也美;而“道”太平淡。

……

师:大家说的很好,品析词语理解非常准确到位。美丽的语言,忧伤的乡愁,通过琢磨品味,我们真切的感受到语言精练含蓄,内蕴丰富的魅力,加深了对诗人感情的理解。我们再从整体上来发现诗人的独具匠心,可以从结构、主题、意境等方面来谈。

学生独立思考,不时的圈点勾画,又时小声交流。

生1:这首诗意象独特,把抽象地乡愁具体化了。

师:嗯,不错,你能说一说这几个意象的内在关系吗?

生:前三个意象抒发诗人思乡之情,这是人们的普遍情感;后一个意象抒发爱国之情,这是主题的升华,所以前三个为后一个铺垫

(其他同学频频点头,老师也露出满意的笑容。)

生2:诗人用时间词构思全篇,年龄越来越大,情感越来越深,最后集中抒发思念大陆的感情,构思好。

生3:说到构思,全诗还采用了“乡愁是……”的比喻句式,反复运用,有一种古典诗歌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师:乡愁是中国古典诗歌历久弥新的话题,余光中选择了这样的主题表达自己的感情,流露了他深厚的中国意识。诗歌由个人的思乡怀亲之情升华为更崇高的爱国深情,具有以往乡愁诗不可比拟的深度和广度。“一首怀乡诗,满腔故园情”,同学们,带着对诗人深切的理解,让我们一起来深情的朗读这首著名的《乡愁》!

   播放名曲《思乡曲》,在如泣如诉的旋律中全体师生一起朗读诗歌。

(六)情景对话

师:乡愁是对家的向往,对根的企盼,是游子心中扯不断的情思。“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位隔海峡翘首以望大陆的老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作为大陆的一员,你又想对诗人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以南北排为两岸,做一个情景对话。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情景对话中感受诗人的爱国之情,并激起学生对两岸人民同是炎黄子孙的强烈认同感和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油然而生庄严的爱国之情。

(七)拓展延伸

师:山水能隔开一切,却隔不开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余光中老人的这首《乡愁》是所有海外游子深情而美丽的恋歌,他自己也因而被称为“乡愁诗人”。诗中小小的邮票是浓浓的亲情,窄窄的船票是长长的爱情,矮矮的坟墓是萋萋的别情,浅浅的海峡是深深的爱国情。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理解,仿照“乡愁是……”的句式写一写你心中的乡愁。

学生略思片刻便纷纷动笔,稍后请学生展示。

生1:乡愁是儿女远行时母亲伫立在村口久久凝望的身影

生2: 乡愁是童年时故乡的天空中放飞的风筝

生3: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的神话

生4:乡愁是那根搏动在灵魂深处的血脉

生5:乡愁是游子们一辈子都走不成的精神的家园

……  ……

 师:(激情地)同学们,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我们的祖国从来都坚持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在正在积极地推动两岸三通,积极设法两岸直航。两岸的一些商人,民间团体、个人已经能够来往。余光中老人也曾欣喜地踏上大陆的土地,在北京的大学校园里再吟《乡愁》,连战、宋楚瑜访大陆更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希望。相信两岸人民的深情总有一天会填平这浅浅的海峡,那时,月圆人也圆!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背诵这首《乡愁》。

(八)布置作业

1、比较阅读席慕容的《乡愁》,完成课后题

2、模仿本诗的结构,创作一首新诗。

(九)推荐阅读

余光中    《白玉苦瓜》   《五岭少年》  《当我死时》

板书设计: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邮票           思乡

       长大后         船票           思亲

       后来           坟墓          

       现在           海峡           爱国

六、教学反思:

《乡愁》是一首乡愁诗名作,蕴含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情感,具有以往乡愁诗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因而教要用心教,用感情来教;学更要用心学,带着满腔感情来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我在这堂课中设计了“朗读---感悟---品味---对话---拓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蕴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审美的层次。

1、 课堂导入设计新颖。音乐《想家的时候》为学生创设了情感氛围;另外,老师的语言凝练优美,具有感染力,乡愁诗名句既检查了学生的积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创设了情景,使学生融入到浓浓的乡愁意境里,为学习文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 诗歌是朗读的艺术,《课标》对朗读主要从“语音、语调、感情”三方面进行考察,所以我设计了指导朗读的环节,让学生注意诗歌的感情、语调、语速、节奏、重音等。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探讨中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中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听读录音对学生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在听得基础上,由学生自己体会,讨论交流中确定该怎样去读,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课标》),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另外,语文的课堂也应该响起琅琅的书声。

3、 突出探究出新的特点。在“研读感悟”的环节设计“理解意象的作用,运用联想和想象,生动地再现诗歌的内容”,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想景悟情,体会意象对抒发情感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读一读,悟一悟,说一说,训练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我采用了“换字体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品味比较中体悟语言的魅力,深刻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在这两个环节学生

4、 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充分体现了《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基本理念,既有个人的见解,又有小组的智慧,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结合对词语的品析,描述想象到的画面,培养其创新能力。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诗歌创作的独具匠心之处,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构思、立意、主旨的升华等---不能小看学生,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

5、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情景对话”的设计,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做到了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且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使文本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独特的体悟。

6、 仿句练习,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作业的设计主要从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考虑:写作练习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在本课的习得有了良好的延伸。

7、 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8、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课标下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民主、平等、开放的课堂,教师应时时做到对学生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尊重;教师已不单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引导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在课堂上我极力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找到了信心和成就感。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自主理解,自我学习,使以往传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爱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情,学习变得丰富而充满个性。

《乡愁》教学案例

李翠平

平阴县孔村中学

 

[《乡愁》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2.日月水火教案教学设计

3.动物过冬教案教学设计

4.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5.春晓教学设计教案

6.小数除以整数教案教学设计

7.我喜欢教学设计教案

8.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9.《为学》教学设计教案

10.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