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 (人教版高二)

发布时间:2017-11-1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及研究成果

一、指导教师:付煜

二、参加研究的学生:高二十班、高二十二班

三、研究性学习内容:第四册与第六册的我国古代小说

四、研究性学习题目:感受我国古代小说的魅力

五、研究性学习的原则:

1、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从学生自学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视而不见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示探究方向,提供相关的信息。

2、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既“学什么”和“怎么学”,遵循“动态学习”的理念,从中学生关注的角度设计论题,而不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设计论题,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变静态的接受性学习为动态的主动探究,为了保证学生阅读所研究的古代小说时间,安排一三五的早自习时间,让学生有目的的去阅读与思考。学生先进行个性化阅读,之后自行分组,每组最多不超过3人。

3、注重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不仅是教学理念问题,也是一种客观需求,这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为动态的“活动”过程。

4、提供精要、必需的参考资料,除了第四册、第六册教材上必读的篇章之外,两册教材的读本以及部分教学电影也是阅读参考(或观看)的内容,如下表:

源 第四册 第五册 第六册

教材

(必读:

12篇课文)

《林黛玉进贾府》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古代小说鉴赏》

《促织》、《柳毅传》

《诉肺腑》、《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黛玉之死》

曹雪芹与〈〈红楼梦〉〉

读本

(参考:

17篇) 《快嘴李翠莲记》

《错斩崔宁》

《灌园叟晚逢仙女》、《群英会蒋干中计》、《严监生与严贡生》、《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霍小玉传》、《婴宁》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曹雪芹与〈红楼梦〉--冯其庸》

《红学随笔三则》

《〈红楼梦〉人物情态》、《〈红楼梦〉诗词鉴赏》、《豪兴隽才厄运--谈谈〈红楼梦〉中的史湘云》、《聊斋志异》

其他参

考资料

《莺莺传》、《李娃传》、《长恨歌传》

原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

《三言二拍》、《儒林外史》、《唐宋传奇选》《搜神记》、《世说新语》

其他影

视资料

教学电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

六、研究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鉴赏古代小说的能力以及再度创作的能力。

2、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动态学习”的理念,让学生自己选定我国古代小说的某一部分来研究,之后老师把相关的论题交给学生,让学生选定自己喜欢的论题或者自己拟定的论题来研究,变静态的接受性学习为动态的主动性探究;把研究内容分成若干个小专题,以小组的形式来研究同一个小专题,注重合作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从我国古代小说中体味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我们中学生精神的滋养,从中吸收古代文化的精华,丰富自己的古典文化底蕴。

2)、教会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困难应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解决,学习的成果也应该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和评价,从研究性学习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和成就。从而使学生树立一种大语文观念,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愉快的研究环境,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增强自信心。

七、探究与思考题(小专题),提示如下:

(一)关于《红楼梦》

1、 谁说女子不如男--从王熙凤与探春理家说起

2、 对宝黛爱情的重新认识

3、 谈红楼女儿

┉┉

(二)关于《三国演义》

1、林冲心中怎一个“恨”字了得

2、从陆虞侯对林冲的陷害说起

4、 由周瑜被气死谈心胸与气度

(三)关于其他小说

1、敢于说“不”是女子的美德--从“唐传奇”塑造的人物形象说起

2、悲剧为何上演?--“宝黛爱情”与“杜李爱情”比较谈

3、杜十娘与林黛玉的对话

5、 宋元话本小说产生的原因

6、唐传奇产生的原因

┉┉

八、要求探究写作原则:

允许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从以下两方面选择写作的角度

角度一:用现代眼光解读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魅力

角度二:对我国古代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再度创造,让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走进现代生活

九、附我国古代小说相关材料附录

1、中国古代小说漫谈

--北大程郁缀教授演讲简记

2、宋元话本小说:浅论宋元话本小说在中国小说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3、唐传奇的兴起、发展过程及其地位

4、中国古代小说的鉴赏

 

[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 (人教版高二)]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案

2.高二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3.中国古代著作易经

4.

5.人教版高二下册《短文三篇》教案

6.

7.

8.

9.中国古代经典散文

10.中国古代礼仪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