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8-2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味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2、把握课文以简朴的语言写朴素的坟墓的特点,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过程: 结构--思想--写作手法

第一教时 

一、引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又是一个阴雨天,春雨绵绵不绝不禁令我想起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清明是中国非常有特色的一个节日,从我们对其的重视程度可推知中国人对于丧葬的重视。有那位同学可以告诉我中国式的墓是怎样的形式啊?那最常见的西方墓葬方式又是如何的呢?(中西方的坟墓的形式基本是差不多的)

二、介绍人物

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和翻译作品。自幼喜好文学作品。早期推崇唯美主义,相信通过抽象的道德教育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他从唯美主义到人道主义到反法西斯主义。最终携妻在巴西自杀。 

2、列夫  尼古拉耶维奇  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3、列宁的评价: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托尔斯泰的创作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鲁迅的评价: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巨人”。 

三、讲解课文

(一)、托尔斯泰是如此伟大的一个作家,那他的坟墓应该是怎样的呢?(按照现在中国过去的等级至少也该是个候级的墓葬水准,但实际上呢?)阅读课文,看看托的墓究竟是怎么样的。

师:下面我要求你们以一个导游者的身份,向前来瞻仰的游客作介绍。请看课本前的插图。(学生们读课文,看插图)

  师:谁来当导游?

-ド:(出发前)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想必大家早有耳闻,他的著名作品《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在座的也一定有人拜读过,然而,他最后的安息地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有幸带大家到那里去缅怀这位“19世纪俄国的巨人”。

  (行进中)托尔斯泰原是一个贵族青年,由于受过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他从一个进步的贵族青年转变成为一个具有宗法制农民思想的代表,他热爱人民,同情人民,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里均有体现,其中《复活》是他跟贵族地主阶级彻底决裂的代表作,也是他创作的最高峰,列宁曾高度评价他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他的灵寝会是怎样的呢?

-(到达目的地)这儿就是这位世界伟人的安息地,大家不必惊讶它的普通。这完全是按他老人家的意愿办的: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曾听过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说是亲手种树的地方会成为幸福所在,他便和他的哥哥在自己的庄园里种下了几棵树苗,到了晚年,他突然想起了这桩与幸福有关的儿时往事,饱经忧患的他若有所思,当即表示将来愿意埋骨于此处。后事完全照这样办了。你们看,这些高大的白桦树日夜守护着这位老人,树上的鸟儿还在为他歌唱呢!这是大自然赐给老人的幸福,难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把它誉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ズ茫让我们默哀三分钟,来缅怀这位老人吧!

-ナΓ核档煤芎!(全班热烈鼓掌)

(二)、说的很好,下面我们来具体感受一下托墓的逼人的朴素吧。

第一步:读第一段,它主要写什么?写作顺序如何?怎样划分层次? 

写托尔斯泰墓给人的总印象 

写托尔斯泰墓的地点,环境,形状等 

写树的由来,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 

层次:三 层 

(1)托尔斯泰墓宏伟感人。 

(2)托尔斯泰墓普通平凡 

(3)托尔斯泰墓的修建是作家本人愿望 

第二步:理清段落间关系 

1、两段间的衔接 

有过渡句(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额树木之下。 后事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衔接自然紧密 

2、两段内容上的关联 

读第一段会产生如下疑问: 

第一、第二两层的内容是否矛盾?如果不矛盾,它们是怎样统一的? 

可以从第二段去寻找答案 

第三步:抓住关键词、句,赏析文章(以第二段为例) 

1句:承接上文 

2句:世间最美,印象最深,最感人,(点题) 

3句: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排比)(朴素) 

4句:不留名姓(类比) 

5句: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他接近人民) 

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人民崇敬他) 

(破坏宁静:参观墓地) 

6句:朴素(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 

7句:描写景物(衬托墓地宁静、朴素) 

8句:朴素,最伟大人物(作者直接赞扬) 

9句: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 

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 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10句、朴素、打动人心(再次肯定了上句) 

第四步:重点分析托尔斯泰墓的描写: 

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坟墓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的名字也没有。 

概括托尔斯泰墓的特点:朴素:远离尘嚣、没有装饰、没有墓碑 

总结评述:板书: 

  最美的坟墓 

朴          远离尘嚣            朴 

素   外  没有装饰      内    素 

美          没有墓碑            美 

四、作业

回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托墓会如此朴素,身为大贵族的托尔斯泰为什么会追求如此朴素的生活?

第二教时

先回答昨天布置的回家作业:和他的思想变化密切相关。

(看一下他的夫人在他死后的回忆:在托尔斯泰逝世之后,托尔斯泰夫人向一位采访她的新闻记者讲述说:“他开始对一切都伤心起来。譬如亚斯纳的一个寡妇来找他,他会激动地说:‘我的天呀,她这一冬该怎么过呀,--我给她的三个卢布能顶什么用啊!’又如他常独自去走访村落,回来就会这么讲:‘我到村子里去了一趟,我发现他们从早晨就吃干巴巴的土豆,一点儿面包也没有……’,遭受火灾的人们来了,他几乎是噙着眼泪说:‘我的这点儿援助对他们有什么用呢?一个人一个卢布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想一想,他们竟怎么生活呵……要知道火灾什么也没给他们剩下。’你瞧,又来一批新的乞讨者,他拿手头东西分给他们,他激动万分地说:‘生活多么艰难呵,周围有多少痛苦,多少不辛呵!’”)

托尔斯泰的思想已经完全背离了他所身处的阶级: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又一个想法一直折磨他,那就是不可再在“周围是一片赤贫”的情况下,过“可耻的奢侈生活了”。他意识到,只要他部分但受苦受难的人民的厄运,只要他不同自己的特权环境决裂,他就得对沙皇政府的一切暴行,一切罪恶承担罪责。他忏悔般地说:“不,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要知道,我住得宽敞的房间,享用的丰盛的饮食,这些都是人为的可怕现象,都是为这些现象作辩护……我不愿意这样,我再也不能容忍下去了!”

也因此,他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离家出走放弃一切,最终孤独地死在了一个小火车站。

第二教时 

一、 进一步研读课文  

1、作者为什么要叙述托尔斯泰的儿时的故事?(自由回答)  

--叙述托尔斯泰的儿时的故事,揭示托尔斯泰内心对美和幸福的渴求,使托墓的朴素之中有了一种不平凡的内涵。  

2、 “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的意思是什么?  

--就像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阵亡的士兵一样在世间流失。  

把托尔斯泰与流浪汉、无名士兵进行对比,在对比中人们感情的波澜被激发了起来。  

3、“夏天,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由于没有奢华的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景物描写还渲染出墓地宁静肃穆的气氛,让人感到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位睡其中是幸福的。同时,景物的变化表明时间在行进中,让感受到一个伟大的灵魂的永恒不变。”  

4、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意在衬托出托墓逼真的朴素中所蕴含的不平凡。人物英名盖世,坟墓却平凡普通,在这个似乎不相称的统一体中,人们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5、作者说托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参观者这种崇敬之情的句子。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在在声说话。”  

“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着纪念。” 

6、如何理解“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可引原文回答,也可自己表述。)  

--“无论你在夏天或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  

托尔斯泰的坟墓极普通、极朴素--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小土丘,无人守护,无人管理,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名字也没有。但它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其所以美,正是因为朴素的坟墓里面埋葬着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坟墓的平凡普通与伟人英名似乎不相称,但正是作者的立意所在,普通蕴含伟大,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  

7、说说这篇散文的中心思想。  

--借游览托尔斯夫墓抒发了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并表达这样一种观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  

8、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  

--托翁诞生一百周年(1828-1928)。 

二、 分析写作特点 

1、结合感受进行描写。 

2、巧妙运用衬托手法。A、分析下列结合感受进行描写的文句: 

⑴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  托尔斯泰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⑵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的坟墓。

⑶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似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⑷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衬托手法的运用:正衬: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反衬: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情感。 

三、拓展迁移我们常常听到朴素美、自然美、心灵美、社会美等这样一些关于“美”的词语。结合课文请谈谈你对 “美”的看法。

师:托尔斯泰墓如此的普通、简朴,作者说它是“最美”的,请谈谈你对“美”的认识。

-(学生情绪激昂,很踊跃)

-ド:黄山的奇峰陡峭、松柏参天,黄河的咆哮,这都是美的,是一种壮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也是美的,这是一种秀美。

-ド:你走在大街上,迎面走来一位妙龄女郎,面目清秀,穿着入时,可谓美矣,当她与你擦肩而过,不经意将手伸入你的腰包,你再回头看她,还会认为她美吗?

  生:晨曦中,那为城市美容的环卫工人的身影,我认为是美的。

-ド:什么是美?美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真实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顽皮天真的小孩,在他们眼里,世间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都那么美。血气方刚的棒小伙,有崇高的理想与抱负,在他们眼里,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是美的。事业有成的中年人,身强体壮,在他们眼里,拼搏与创造是美的。年逾花甲的老人,身心已有了一丝疲惫,需要夕阳红时的那片宁静与安详,他们认为宁静就是美。

 ィ劢萄小结]

  师:很好,以上这些同学从多种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谈到了什么是美,比如有自然美、行为美、心灵美,还谈到了对美的认识。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美的事物,关键是要我们能去用心发现它、认识它,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罗丹曾说:“艺术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茨威格有这样的一双“眼睛”,但愿我们班的每位同学也能有这样的一双“眼睛”。

[第一课: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早教中心亲子课程教案

2.《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开学第一课讲话稿发言稿

4.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5.新教师开学第一课教案

6.日月水火教案教学设计

7.动物过冬教案教学设计

8.春晓教学设计教案

9.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10.小数除以整数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