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0-2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2.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初步培养对社会问题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评判能力和再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 :

1、了解小说情节,把握小说主题。

2、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2、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全面认识人物的个性。

3、多角度把握小说的主题。

教法:启发式提问法、练习法、讨论法,

学法:默读法、圈点勾画法、探究法、情境模拟法、比较法、辩论法

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评测:

①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

人物、情节、环境 。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②小说的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构成。

③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

2、导语: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由这两段可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生答:纯粹的金钱关系。金钱能使水火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如同陌路。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个“嫌贫爱富”的故事。

二、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

莫泊桑: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当过兵,做过小公务员,目睹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所以他有深厚的创作基础。他写过几部有名的长篇小说,但成就大的还是短篇小说,特别善于写揭露资产阶级社会道德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就是其中的一篇。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动法国文坛。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短篇小说《家人》、《两个朋友》、《项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有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

三、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

2、积累下列词语:

①糟蹋②褴褛③拮据④衣冠整齐⑤郑重其事⑥与日俱增⑦迟疑不决⑧十拿九稳⑨莫名其妙⑩为期不远

四、快速默读,理清情节

请一位同学来概括于勒的经历

    生:于勒因为早年浪荡被赶到美洲,在美洲做买卖发了财,后来又几乎沦为乞丐,流浪回国,最后在船上遇见家人

    师:说到于勒的经历,我们先看一段视频(多媒体播放《大国崛起》片段)

    师:当时欧洲人发现了美洲,纷纷漂洋过海奔赴美洲,或是逃难,或是淘金;最后有失败有成功于勒便是其中一员但莫泊桑并没有把笔墨的重点放在“于勒远赴美洲”这个更容易让人关注的大背景上,而是集中写菲利普这个小家庭的苦和乐

1、请以(     )于勒的格式,在括号内添加不同的动词,理清小说的情节安排。

示例:(盼)于勒

(抓住情节的四个部分: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2、圈点勾画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

(学生发言,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五、研读细节,初步感知小说主题:

同桌合作,共同探究:(多媒体展示探究题)

1、请同学们给这些称呼分类,看看这些称呼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对于勒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

明确:

经济状况 称 呼 态 度

贫 穷 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 恐怖(赶)

富 裕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人 希望(盼)

贫 穷 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 更恐怖(躲)

小组探讨:

分析“变”与“不变”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有什么变的东西?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变的:(1)于勒的经济地位在发生变化。

         (2)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和称呼在变。

不变的:菲利普夫妇的金钱至上的观念没有改变。不变的是对金钱的崇拜;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原则对他们这类小市民的严重腐蚀--有钱则亲,无钱则疏。

小说主题:这篇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的描写,小说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纯粹是金钱关系,无情鞭挞了小市民的势利贪婪,冷酷自私的丑陋灵魂。

那菲利普夫妇为什么如此大起大落的对待于勒呢?菲利普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六、情景戏,学生扮演菲利普一家人的故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及特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赞于勒”“遇于勒”两部分,要求读出人物的身份和口吻,其他同学注意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勾画表现不同的语句,读完后请评价朗读的情况。

  (1)读菲利普要读出怕妻子的味道来。

  (2)读菲利普太太要读出泼辣、精明的特点。

  (3)体会领悟人物内心活动。

  (4)请简要评判一下菲利普夫妇是什么样的人?

       (拜金、贪财、势利、自私、无奈等)

 2、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勾画相关语句。

如:

(1)神态描写:

    ①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②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

    ③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

    ④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

    ⑤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学生根据讨论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神态?

明确:惊讶、害怕、虚伪等。

(2)语言描写:

①文章开头在写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后,不接着写于勒,而是写他们一家星期天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急切等待、贪婪。

②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害怕希望破灭、虚伪。

③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精明、谨慎。

④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唯利是图、自私、冷酷。

(3)心理描写: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为什么重复写?这表现“我”的什么心理?

明确:第一句说明不是别人的叔叔,是我的叔叔,我们之间关系亲密。第二句说明了他和父亲的亲兄弟关系。第三句再次说明我们之间是血脉相连的亲人。重复写是为了强调于勒与我们之间如此亲近的关系,父母竟然不和他相认,表现了“我”不理解、同情和无奈的心理。

板书:

 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神态)--虚伪、冷酷、自私、势利、贪婪、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

 

“我”----(语言、动作、心理)--善良、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

 

于 勒-----(语言、外貌) ----年轻时不务正业、糟蹋钱

年老时穷困潦倒、无家可归、无依无靠。

七.创造性思维

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的表情将会怎样?他们夫妇之间将进行怎样的对话?请你抓住人物特征,写一段文字,再来一次出人意料的结局。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同时,寄予作者美好的愿望,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情。

1、你希望拥有怎样的人际关系?

 明确:我希望人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以貌取人,不以钱财衡量人,拥有比较和谐的人际关系。

2、说话训练: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

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

钱可以买到(    ),但买不到(     );

钱可以买到(   ),但买不到(      )。

结束语:与于勒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和谐,充满了关爱,让我们共同沐浴爱的阳光,呼吁爱的春风吹遍全世界,温暖全人类!珍惜大好时光,勤奋自强,抒写幸福人生的美好篇章!

 

孙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九年级上册英语第六单元课件

2.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课件

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4.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课件

5.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题

6.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7.九年级英语第4单元测试题三套

8.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教案设计

9.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10.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心声》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