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发布时间:2016-5-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能够理解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富有感情的句子。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课文。

3.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

【学法指导】

运用诵读法,读读背背,理解难字读音、难字词义和感情丰富的句子。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

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据《屈原列传》所载,并用屈原作品相印证,主要有:内政方面赞助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大约此时郢都在庄暴郢之后,“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辗转流离在沅、湘一带大概有九年之久。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2.“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它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品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辩》等。

3.骚体诗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裁,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4.《离骚》简介

与《诗经》所体现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相比,《离骚》则是一篇具有积极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被视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而所谓浪漫主义的含义则是“它在反映现实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摘自《辞海文学分册》)。《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选于其中的部分。

【学习过程】

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字词注音。

姱(     )          謇(     )          谇(     )  

纕(     )          茝(     )          诼(     )   

偭(     )          忳(     )          鸷(     )鸟

溘(     )          圜 (      )          诟(     )   

芰(     )荷        岌(     )          羁(     )   

缤(     )纷        侘(     )          傺(     )

2.学习全文,掌握重要词语。

(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2)謇朝谇而夕替         

(3)怨灵修之浩荡兮          

(4)谣诼谓余以善淫         

(5)偭规矩而改错                

(6)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7)忳 郁邑余侘傺兮           

(8)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9)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10)悔相道之不察兮,延 伫乎吾将反  

(11)不吾知其亦已兮                                               

(12)苟余情其信 芳                                                

(13)忍尤而攘 诟                                                    

(14)芳菲菲其弥章                                                  

3.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节奏。先自读,然后由小组长进行诵读过关检查,根据“准确”→“流畅”→“有感情”三级标准评定本组诵读的“诵读明星”。(提示: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诵读明星:

评选理由:  

4.将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译文:

品德、情怀: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译文: 

品德、情怀:

             

5.“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是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课文里类似的句子还有一些,试把它们找出来,再以他们为线索,说说诗里写了哪些内容。

6.《离骚》多用比兴手法,请从文中找一些例子来,并简要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例:“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一句中,以“蛾眉”(即美貌)喻指自己的美德,以“众女”肆意造谣中伤喻指朝臣对自己的造谣中伤。

(1)选句: 

喻指  

(2)选句: 

喻指  

【当堂检测】

用课文中的语句填空。

(1)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  

(2)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语句:  

(3)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思想情怀的语句: 

(4)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高尚品德的语句: 

【课文译文】

长叹一声而掩面拭泪啊,我哀伤百姓生活的多灾多难。我只因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清晨进谏而晚上就被贬黜。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只要是我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为之死多次我也不后悔。怨恨君王糊涂荒唐啊,始终不能把我的忠心体谅。许多小人嫉妒我高尚的德行啊,造谣诽谤将淫邪的罪名给我加上。世俗本来是适合随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作法度。忧郁苦闷不得意啊,只有我在此时走投无路。宁愿突然死去,随流水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那种世俗小人的丑态!雄鹰不会与凡鸟同群啊,自古以来便是如此。哪有圆凿与方枘能够想和的啊?哪有道不同而能够相安的?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着责骂和侮辱。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重的。

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掉转我的车子返回原路啊,趁着迷路还不算远。赶着我的马车缓缓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啊,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冈暂且休息。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所用,又遭受指责啊,我将退隐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不了解我那也罢了啊,只要我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让我高高的帽子更高啊,让我长长的佩带更长。我的芳香和光泽杂糅在一起啊,唯独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损伤。忽然回头放眼远眺啊,将去看看四方广大的土地。佩带上绚丽缤纷的众多服饰啊,菲菲芳香更加显著。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即使被肢解,我也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挫败而改变的吗?

【屈原名句赏析】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意思是路悠长而且很遥远,我要不断的去寻找真理。 曼曼:长。修:长。兮:语气词,相当与“啊”。将:将要,还要。 求索:寻找。

2.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涉江》)

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所以将愁苦一生而终.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张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