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3-1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材分析】

本课由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作而成,讲述的是“我”童年时遭遇了一次“遇险”的经历,通过“我”父亲的指引,最终“脱险”,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而“我”的脱险经历正是给予了一个方向,传达出了人生哲学。

【学情分析及设计】

本课授予对象为初一学生,他们从小学升入中学,这一阶段正好是他们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学生文本注意力也在逐渐增强与集中,但其朗读能力相对较弱,对文本的思想感情的感知力逐渐趋于完善,因而应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帮助他们通过文本领悟生活哲理。并在本单元的前言中指出应当培养学生的朗读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且能读出语气。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本性较为好动,在表演方面有一定的彰显能力,所以希望通过情境法来帮助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目标】

1、 通过情境朗读及听录音,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且能读出语气。

2、 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可以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3、 通过情境法和人物分析且联系生活实际,做到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表达的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情境法,实现角色转换,深入理解故事的主旨思想。

2、能正确熟练地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故事中的生活及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并掌握字词,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并大致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在学习本课之前,将为学生播放一个flash动画视频《脚印》,该动画讲述的是一对父子在沙滩上行走,沙滩上却只出现一行的脚印,寓意是在儿子碰到困难,父亲背着他去解决。观看完这个动画之后,学生各抒己见,分享他们的体会。然后提出“在你的生活之路上,你都遇到了什么令你深刻的困难,现在解决了吗?如若解决了,那时是怎么解决的?”这个问题将让学生默想10秒钟,接着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课文。

2、学习字词

①指导学生快速阅读,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②PPT出示练习

a.给加点字注音     b.按拼音填空     c.结合语境解释词义并填空

3、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①先播放录音:请学生们边听读边思考,在书上标记。

a.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b. “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

c. “我”在爬山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

d. 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

②a问题由学生齐声回答,bcd问题请学生自主举手回答。老师并将学生的回答总结写于黑板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看书,不要脱离课本,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

4、 朗读课文

①先请男女学生分别齐声朗读第1-6段与第7-13段,帮助学生梳理清晰这部分的人物语言,并校正学生的朗读错误,如读音、停顿、语气等。

②请事先已经准备好的四人一小组中选择三组学生进行课文第14-2段的情境演绎,分配好角色:父亲、“我”、旁白,要求加以自我的理解进行语言演绎,并请其他学生对这三组的学生进行点评,要求从人物语言的语气处理、旁白的断句安排等三方面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师做总结,带领学生进行朗读。

③通篇进行朗读。

5、 复述课文

① 在理清课文内容与了解句子语言魅力的基础上复述课文。

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

a. 重点细节,尤其是脱险部分,尽量能用文章原句。

b. 口齿清楚,能正确表达感情。

② 给予学生5分钟的自由复述时间,然后请两位学生进行复述,其他同学听后对其评析复述情节。

6、 大致理解课文主旨

①讨论:读了这样一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自由发挥,只要能扣住课文说出自己的真实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③ 齐读最后一段。

7、 布置作业

① 写生字

② 朗读课文并复述

③ 背诵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情境感受,人物分析,且联系生活实际做到探究性、多角度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生活哲理。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已经大致熟悉了本文所记叙的事件,而且也悟出了这篇文章的主旨思想,就是通过“我”的脱险经历告诉大家不要害怕困难,不要被困难吓倒,不管困难多么吓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通过研读重点情节进一步领会课文,多角度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第14-22段,记住在朗读时应注意些什么,用上上节课我们所学到的知识。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第14-22段。

情境感受,人物分析

教师:好,同学们,现在老师请你们闭上自己的眼睛,听着老师的声音,让自己融入老师所说的情节中,去感受那时的你所发生的一切。

(学生闭上眼睛,播放符合情境的纯音乐)

教师:现在的你被小伙伴们劝说上了悬崖,但是因为你的身子比较弱,经常生病,且又很是害怕自己处于高处,不敢再向上爬了,结果被困在了悬崖的石架上。这时,妈妈的声音出现在了你的耳边,带着责备与关切的言语“不要做冒险活动,不要和小伙伴去危险的地方,不是和你说了吗?”这时,“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这时,你抽泣着“我下不去!”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音乐停止) 

好,现请同学们睁开你的眼睛,来说说看,刚才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在还没有等到杰利和父亲来时。

学生1:(很害怕,很孤单……)

学生2:(恐惧,疲乏了……)

教师:好的,大家的真实感受的确表述的很是贴切,那么,现在我们从文中来找找看,哪些句子流露出了“我”的恐惧,哪些句子流露出了“我”的疲乏无力呢?

学生:(“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教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到位,主人公的心情被表现的突出的正是这些写景的语句,那么你们知道这些写景句子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学生:烘托作用,渲染那种氛围,表现出主人公的心情。

教师:好极了,那现在我们知道杰利和父亲都赶到了,听到父亲说“下来吧”,你那时又是什么心情呢?你会怎么想呢,当你在石架上时?

学生:(很想下来,但是下不来,没有信心……)

教师:回答的很棒,没错,那时的你听到父亲的话,是心里有温暖又兴奋,但是却因为害怕不敢轻易下来,没有自信。好,那现在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播放音乐)

这时,父亲面对你带着哭腔的回答“听我说吧,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你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你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这似乎能办得到。你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你顿时有了信心。“很好,”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你又照着做了。你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你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音乐停止)

好,现在同们请张开眼睛吧,现在的你们已经脱险了,能告诉我,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学生:(激动,开心…)

教师:那么,你们的心情有没有在这次的脱险过程中,发生一些变化呢?

学生:(先是不自信,后来有了信心,最后是信心大增。)

教师:那么这一次的脱险应该是得益于谁呢?

学生:父亲

教师:没错,父亲在“我的”脱险经历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我”的原先不自信,到最后投入父亲的怀抱,全是因为父亲在旁的鼓励与指点。来和我们分享下吧!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教师:的确,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总存在于这样的一位或多位的牵引者,或是你的爸爸,你的妈妈,或是其他人,他们在我们无助烦恼的时候,给我们指点照亮脚下的路,给我们不断地鼓励与安慰。那么,我们应该对他们怀有什么心呢?

学生:(感恩的心……)

教师:好的,现我们来看看,文中的父亲是怎么牵引“我”克服困难的呢?

学生:父亲让我只想着,我是在走一小步,走好每一小步,“我”便爬下了悬崖。

教师:没错,父亲教我的法宝,便是不要想太远的距离,走好眼下的一小步。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找“一小步”这三个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出现在哪里,把它们读出来,好吗?

学生:三次,在第18段、22段、23段……

教师:那么,这三处出现的带有“一小步”三个字的句子让你收获到了什么呢?请同学来谈谈你的收获。

学生1:(我们做任何事,克服困难时,应着眼于眼前的一小步,不要想太过于后面未知的事。)

学生2:(从一小步开始,做好每一个一小步,就可以收获成功。)

学生3:(在人生路上,不管面对什么样的艰难险阻,要慌得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个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积累于众多的一小步,终会战胜巨大的困难,获得胜利。)

教师:同学们说得不错,“我”之所以脱险,全在于从“一小步”开始,然后积累于众多的一小步,通过将那段路程分解为众多的一小步,来解决最终爬下了石架。

但是呢,老师这里有个小疑问,“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为什么还说“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你们能帮我解答下吗?

学生:(因为那时“我”才八岁,几米高的石架对于“我”来说,是个巨大的障碍,战胜了它便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

教师:你的理由是因为那时“我”很幼小,对吗?那其他同学怎么理解吗?

学生:(我认为是“我”突破了心理障碍,心理上的害怕,所以是巨大的成就……)

教师:是啊,你认为是突破了自我的局限,战胜了脆弱的自我,那么大家认为谁的解释更贴合作者的意见呢?没错,正是因为突破了自我的局限,战胜了胆小怯懦的“我”,所以心中满是成就感。当作者爬下石架投入父亲的怀抱啊,先是啜泣了一会儿,这也说明“我”的激动与后怕的心情的,还有委屈的心情,毕竟那时的“我”才八岁,所以XX同学的回答也不无道理。(指学生1)

教师:好,现在,我们来梳理下文章中的人物,文中出现的人物都有哪些?

学生:“我”、父亲、杰利、嘲笑“我”的人……

教师: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四人一小组来讨论下,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说出你的原因。过后,我们一起来交流彼此的看法。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中)

(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做出回应,在面对“杰利”人物,教师应引导学生双方面看待,指出杰利做得好的地方与做得不好的地方,并以此来思考交友与做他人朋友的方面应如何处理?)

教师:大家讨论很激烈,对于文中的人物形象上,老师再次做下补充,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石架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的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同学们将这样一个问题带入讨论,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讨论结束)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教师对于同学的回答以及结合文中的人物主要特点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教师小结

一个人走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相信自己,多给自己鼓励,同时还要多多感恩你身边帮助你的人或是在你身边安慰你鼓励你的那位牵引者。

 

惜缘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

2.《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

3.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

4.走一歨,再走一步型教案

5.走一步再走一步精品教案

6.语文初一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

7.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

8.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课件

9.走一步再走一步阅读附答案

10.再多走一步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