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3-2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文中的生字词,能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 

2.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能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并简要概括其内容。

3、能根据课文标题和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

模块一:明确目标

教学板块1:导入新课

老师出镜同学们,在七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了鲁迅先生写的《社戏》,在那里我们结识了一群可爱的农家少年朋友;感受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和无私;更体会到儿童对快乐自由生活的向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鲁迅先生童年的另一番天地。。

这节课,我们的主要学习任务是:

PPT1 

学习目标

1.能读会写文中的生字词,能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 

2.能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并简要概括其内容。

3、能根据课文的标题和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 

模块二:疏通文意

教学板块2:疏通字词

PPT2这篇课文,有不少生字词,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文迅速浏览一遍,找到屏幕上的生字词,自己查阅工具书,按要求注音或解释;还有不会或不懂的地方,可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疏通字词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  )菜畦(  )桑椹(  )轻捷(  )

油蛉(  )斑蝥(  )缠络(  )珊瑚(   ) 

攒(  )豁(  ) 敛(  )脑髓(  )

陌生(  )鉴赏(  )人迹罕至(  )觅食(  ) 

竹筛(  )秕谷(  ) 系(  )书塾(  )

2、解释下面的词语的意思:

确凿:轻捷:缠络:

鉴赏:人迹罕至:渊博:

消释:宿儒:人声鼎沸: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注音、解释。时间约5分钟)

PPT3同学们刚才学得很认真,相信大家已解决了这些拦路虎。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生字词和有关词语的解释齐声读一遍。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轻捷(jié)

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 luò)珊瑚(shān hú )

攒(cuán)豁(huō) 敛(liǎn)脑髓(suǐ)

陌生(mò)鉴赏(jiàn)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

竹筛(shāi)秕谷(bǐ) 系(jì)书塾(shú)

PPT4

解释下面的字词:

确凿:确实无误。轻捷:轻快敏捷。缠络:缠绕。

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人迹罕至:很少有人来到。罕:稀少。至:到。

渊博:(学识)精深广博。

消释:消融,熔化。宿儒:素有声望的博学之士。宿:年老的,久经其事的。

人声鼎沸:人声喧嚷嘈杂,好像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圆形,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四足的。

教学板块3:了解背景

疏通了字词,只是扫除了文字上的障碍;要读懂这篇写于80多年前的文章,还有必要了解一些有关的背景知识。

PPT5 (《朝花夕拾》图片)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指早晨,这里指童年;“夕”指晚上,这里指老年。原来的意思是早晨开的花到晚上凋谢了去拾,这里指老年回忆童年的事。这部集子里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作者对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回忆。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童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PPT6(鲁迅图片)本文是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一段往事写下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作者对童年的依恋和向往之情。

教学板块4:概括内容

PPT7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先听一下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看书边思考,并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概括内容

听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根据文章标题提示,课文可分为几大部分?

2、用简要语言概括每一部分各写了哪些事情。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听课文录音,完成听读任务。时间约15分钟)

PPT8 PPT9(百草园图片和三味书屋图片)不难看出课题用“从……到……”点明了文章所写的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PPT10这篇课文先写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再由课文第九段自然过渡到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PPT11在第一部分,作者紧扣“乐园”写我在百草园的无穷乐趣。依次回忆了百草园的景物、美女蛇的故事和百草园的冬天

(1-8)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2)  有趣景物

(3-6)传奇故事

(7-8)雪地捕鸟

PPT12在第二部分,作者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先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我对先生的印象,再依次写了询问怪哉、后园寻趣、师生读书和在课上做戏画画的事。

(10-24)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10)   书屋陈设

(11)   先生印象

(12-16)询问怪哉

(17-20)后园寻趣

(21-23)师生读书

(24)   做戏画画

模块三:梳理结构

PPT13好,刚才我们已经把课文的内容作了简要的概括。解决了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的问题。但是学一篇文章,我们不仅要知道“写的是什么”,还要进一步思考,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等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算是把一篇文章读懂了。而要弄清文章“怎么写的”,首先要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梳理。现在我们就来进一步思考,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这样的丰富多彩,那么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些丰富的材料串联起来的呢?请同学们再次速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梳理结构

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提示:先分析整体顺序,再分析局部顺序)

2、文章的第9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把它归在哪一部分比较合适?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速读,梳理结构。时间约5分钟)

PPT14同学们经过刚才学习,一定已经较好地完成了任务。老师再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在概括本文内容时,曾提醒大家要充分利用标题的提示;现在分析结构,同样也不能忽视这个标题。标题的“从……到……”点明了文章所写的两个地方;因此,很显然,全文整体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的。再看局部,两个部分初看起来好像写了一些不相干的景物和事件,很难整理出明显的顺序。但细细推敲,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还是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的。如,在 “百草园”部分,有季节变换的痕迹;“三味书屋”部分,有学习生活的进程。有一种隐性的时间顺序在里面。就是标题的“从……到……”也隐含了一个时间的顺序。这样,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篇文章是以空间的转换为全文的显性顺序,以时间的推移为隐性顺序来安排结构的。

PPT15也许有的同学会对第9段的归属问题产生疑问,同学们可以再读一读课文的第9段,想一想,第9段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大家只要细细一想,就不难发现,课文第9段主要写了对离开百草园原因的猜测,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恋恋不舍的稚态和依依惜别的深情。在内容上有承上启下,在结构上有一个过渡作用。因为第9段更多的是写对百草园的情感,所以把它归在第一部分比较合理。

第9段从儿童的视角,以疑问和无可奈何的语气,对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进行猜测。表达了“我”对百草园恋恋不舍的稚态和依依惜别的深情。所以,它在内容上有承上启下,在结构上有一个过渡作用。

 

惜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案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内容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6.七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7.新人教版七年级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8.七年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10.《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