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言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5-2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了解语言学家王力的有关知识。

2.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3.学习口语和书面语的使用原则。

4.增强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学习用好书面语言。

【学习重点】

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学习难点】

1.学习口语和书面语的使用原则。

2.增强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学习用好书面语言。

【课前积累】

1.了解作者

王力,字________,________家。

2.了解背景

王力先生的《谈语言》是一个谈话记录,因此与一般文章不一样,有一种特殊的

风格。表面看来信马由缰,想到哪说到哪,然而所说的内容却是一位语言学家所深思

熟虑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而且脉络清晰。因 而这篇文章实在是大雅似俗。

3.积累词语

(1)斟酌(      )       (2)以讹传讹(      )     

(3)圩堤(      )       (4)勉强(      )    

(5)时髦(       )       (6)弄巧成拙(      )

弄巧成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得其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月流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假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头头是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约定俗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劳永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讹传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上突破】

一、课文结构

(一)(1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5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4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5自然段) ____________  。

(三)(6-1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中 心论点

本文谈论的是书面语的使用问题,其论点是: ____________

它有两个分论点,第一个分论点是  ____________ ;

第二个分论点是____________   。

三、写作特点

本文分论点没 有直接提出,而是隐含在或者说渗透在具体的论述中。这种情况在文章中比较少见,但在谈话中也并非绝无仅有。

【课后提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 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 制造混乱。

②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远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因此,说“最好水平”,是违背事理的。但是,至今有些报刊还在使用“最好水平”这个词。

③又比如,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这也是不对的。“不以为然”是“不以为如此”或“不以为对”的意思,而不是“满不在乎”的意思。从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不能随便运用口语。

④但是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 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懂。 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 被读者领会、理 解。否则,这种上升就失去了意义!

1.用原文的一句话概括这4段 文字的中心论点。

2.作者为证明这个中心论点,运用了哪两个事实论据?

3.“这种上升就失去了意义!”这句话中“这种”是指什么?

(二)辨字组词。

握(       )撑(       )僵(      )疆(      )揖(       )

违(       ) 讳(       )譬(      )髦(      )辑(       )

(三)解释下列词语。

(1)弄巧成拙:                                                                

(2)适得其反:                                                                

(3)以讹传讹:                                                                  

(4)约定俗成:                                                                

(5)一劳永逸:                                                                

【课后反思】

《谈语言》

【课前积累】1-3题略

【课上突破】

一、(一)(1自然段)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二)(2--5自然段)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1)(2自然段)某些人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2)(3- -4自然段)例证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3)(5自然段)朱自清的文章做作的不好,朴实的好。

(三)(6--12自然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二、中心论点

本文谈论的是书面语的使用问题,其论点是“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 它有两个分论点。第一个分论点是“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第二个分论点是“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课后提高】

(一)

1.用原文的一句话概括这4段文字的中心论点。

解析:中心论点应是第①段的首句。选文一开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用“比如”“又

比如”两个事例来论证论点。

参考答案: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

2.作者为证明这 个中心论点,运用了哪两个事实论据?

解析:第①段提出论点,②③段论证论点。此题即要求对②③段事例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①有些报刊使 用“最好水 平”这种违背事理的说法,以讹传讹,越传越广。

②有些报刊用语随便,误解“不以为然”的原意。

3.“这种上升就失去了意义!”这句话 中“这种”是指 ____________ 。

解析:“这种”是指示代词,它所指代的 内容也就是第④段的主要内容。

答案: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 

侯晓旭

[谈语言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语文版木兰诗导学案

2.《谈中国诗》导学案

3.历史教学导学案论文

4.镶边与剪纸的导学案

5.木兰诗导学案及答案

6.汉语拼音复习导学案

7.赵普文言文导学案答案

8.汉语拼音教学案设计

9.语文版小学课件

10.中班语言教案《比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