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来动一动马斯洛的棺材板杂文随笔

时间:2021-07-03 12:23:34 随笔 我要投稿

让我来动一动马斯洛的棺材板杂文随笔

  

让我来动一动马斯洛的棺材板杂文随笔

  如果单独说心理学的人本主义方向,或许很多人会觉得是个很专业化的东西,但如果说马斯洛的五层需求,可能很多人都能说出至少其中的一部分,在我打辩论的时候,这个需求理论更是被无数次引用,无论引用者是否真的学过心理学,或者切实了解过这一理论的使用方式。

  之前经常说学弟学妹们误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是在掀他的棺材板,今天闲来无事,不如我也来动动他的棺材板。

  

  说起生理需求,或许我们想到的是吃饭睡觉,又或者动动邪念,向性生活考虑,但实际上,这个范围更为广泛。顾名思义,生理需求是保障人活下去的根本,但我们为了活下去而吃饭睡觉,却并不止于此。

  为了融入环境,我们会笑;为了引起注意,我们会哭;为了收获关心和帮助,我们会表现得可怜兮兮;为了防止被欺负,我们学会了愤怒。

  作为最基本的需求,在其他需求被发现的时候便开始脱离主导地位,或许更机械化,更不被注意,但却是唯一贯穿我们整个生命过程的需求。

  

  面对世界的多变,为了保护生命的稳定,我们总是恐惧或者焦虑,而因为这些负面情绪,我们学会更多知识技能来保护自己,这是安全需求的起因。但安全需求不是亡羊补牢,后知后觉是生理层面的特征,而安全需求更具有预知性。

  当看到公共场所的灭火器,看到道路上的警察,看到储藏柜里的药物,我们会有一种安全感,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更放心,更舒适。

  试问:

  我们都会使用灭火器么?

  小偷会光顾每个人么?

  药物能让我们避免去医院就可以痊愈么?

  显然这些并不是必然事件,但哪怕知道有其他可能性,我们依旧会在上述环境中更放松,这便是安全需求被满足后带来的愉悦感。

  

  人是社会和生物双重属性的动物。

  我们经常听到这种表述,却很少考虑社会存在的必要性。但我们是否想过,如果只有一个人,哪怕我们衣食无忧,我们还是人么?

  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互的思考,我们甚至还不如群居的动物灵活,曾经吕后发明的酷刑——人彘——实际真正折磨人的不是身体上的疼痛,而是感官和社交上的剥夺,将人完全变成了自己生命的囚笼。

  

  据说能够达到自我实现需求占主导地位的人少之又少,最主要的大概就是旗下层的尊重需求太过广泛。

  自尊从主客体关系来看,是自尊、他人尊重、尊重他人的整合,而从程度上来看,仅以自己为目标都能产生自傲(自尊过度)、自卑(自尊不足)、妄自菲薄(自尊弱于他人给予的尊重)、妄自尊大(自尊超越了获得的尊重)等多种状态,这让尊重着一层需求的满足与追求都需要耗费人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只有达到了上述三个角度上的统一,才能将追求自我实现提上日程。

  

  从上述,我们不难发现,或许我们在做同一件事情,但这件事在不同阶段是在不同需求的引导下进行的。

  比如赚钱。

  起初,我们为了温饱而努力工作赚钱,或许轻微疾病也会被放在赚钱这一选项之后。

  渐渐,温饱之上的小康生活让我们可以将部分金钱投入到低价的享受生活中,电影,音乐,书籍这些内容开始丰富我们的生活,我们开始以预防的目的进行消费,药物、消防、劳保、保险,生活在稳定的情况下开始产生质量的提升。

  不知不觉间,或许经济的积累已经初见规模,这个时候,无论是追求更高的位置还是追求更多的金钱都逐渐向社交层面的改善和尊重层面的获取转移。

  没有哪个富豪可以把自己的钱全都花在生活当中,他们的钱已经远超过了生存与安全需求的范畴,投资、公益、收藏,实际上对他们来说都是可有可无的,他们从事的,更多的是获得社会认可和社会尊重的事情。

  或许在这一阶段,有些人已经将自我实现放在第一,马云喜欢武术,喜欢电影,于是出现了《攻守道》,哪怕情节很简单,哪怕有人叫好有人唱衰,他已经有足够的底气和财力来实现自己的个人愿望,而不是要跟在社会或者高层次的人身后“摇尾乞怜”。

  

  或许我们都在迷茫,都在焦虑,

  或许我们也有憧憬,也有梦想,

  我们总是用诗和远方来安慰自己,

  用“熬”来形容眼前的苟且,

  不曾发现每个阶段我们都是在拼搏,在追求,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我们掌握着自己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