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杂文随笔

时间:2021-06-29 12:52:18 随笔 我要投稿

《少年时代》杂文随笔

  爸爸对梅森说:“生活的意义!重要吗?重要的是你有所感悟!”

《少年时代》杂文随笔

  《少年时代》导演用了十二年完成的一部影片,让观众在短短的三个小时内感受到十二年的物转星移,人世沧桑,在琐碎的叙事之中去感受时间的流逝,只有静下心来品味才能发现其中的精彩与奇妙,亦如时间本身。

  十二年悠长岁月,小男孩儿从天真烂漫的孩童成长为不羁的少年再到文艺范十足的青年,从那个跟妈妈形影不离的跟屁虫到自信面对人生的大男孩。而时间的流逝复刻在妈妈脸上纹路再也无法磨平,在男孩准备去大学时,母亲落寞的眼神,是生命中不可回避的的一种刺痛。孩子的生命序幕徐徐展开,而母亲的人生大幕,却仓皇的跌落。

  十二年,我们看到母亲瘦而复胖的身材,看到她与命运疲惫的抗争,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她获得了更高的学历,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在婚姻生活中她展现出来的都是无可奈何的挫败。博学睿智的教授,儒雅俊朗的士管,看似美好的开始,却又极其相似的陷入因酗酒、家庭暴力引起的分崩离析。她仿佛被施以魔咒,所有与她有纠葛的男人都逃脱不了被生活摧残,面目全非的结局,以至于她的人生兜兜转转。始终在一怪圈中来回往复,直到儿女长大成人,原有的希冀寄托都已经结束,她又跌入无限的迷茫。

  而男孩的爸爸,一个浑身上下充满着文艺气息的音乐青年,实在不适合柴米油盐的琐碎,所以他注定会在与妈妈的婚姻中选择逃离。但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他确实扮演了一个好父亲的角色。这个爸爸在孩子们的生命中从未缺席。他的存在更像一位导师,在他们每次的亲子时光,我们都可以看到长段的人生反思和教诲。曾经我看到表妹因父母糟糕的婚姻,母亲对父亲的诋毁,使得她从小就充满了对父亲的憎恶,她身上蔓延出来的的.自私与乖张,曾一度让我对婚姻不寒而栗。可见大多数的中国父母从未好好处理两人之间的关系,并把这段关系中的龌龊原封不动的加印在孩子身心上。

  但从这部影片我们可以充分领会到美国的教育。虽然大人的生活一地鸡毛,千疮百孔,但他们双方默契地从未把对对方的怨怪加注于孩子身上,孩子们照着美好的样子成长为人。当看到一身文艺范的父亲带着两个孩子在庭院中与自己爱人一家唱歌谈笑的时候,那份亲情之间的暖意顺着歌声漫溢出来,那一刻,应该就是导演所要表达的人生最美好的意义:即不是那些令人追忆的过去,也不是寄予许多期望的未来,人生的意义在于“被此刻抓住!”

  男孩,十二年的光阴,在一部电影的时间里,我们看到一个孩子从六岁成长为十八岁,这跟用不同的演员扮演不同阶段的感受完全不同,三个小时我们看到光阴的神奇,从孩童到少年到青年,就像他的颜值一样,他的人生也不曾走偏,最终男孩成长为一个爱好摄影与他爸爸一样的文艺男。少年时代结束。电影结束之时,男孩仰望天际,我们也似乎也看到那如天空一般充满无限可能与美好的未来。

【《少年时代》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让的杂文随笔07-01

杂文随笔06-10

让的杂文随笔10-21

随笔记杂文随笔10-17

永生随笔杂文随笔07-02

随笔真的是随笔的杂文12-01

羁旅随笔杂文随笔07-02

随笔日记杂文随笔09-28

乞丐-杂文随笔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