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送郑老师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时间:2021-06-21 18:08:25 随笔 我要投稿

欢送郑老师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的郑同学在我们班实习了整整三个月,这段时间里她像大姐姐一样和孩子们一起生活、游戏和学习,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郑老师。下个星期,实习即将结束,孩子们都显得依依不舍。面对这一情况,一个点子在我头脑中闪现,能不能引导孩子们开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欢送会呢?

欢送郑老师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活动的主动性有了明显提高,也更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如果能就幼儿对郑老师的喜爱和不舍之情,引导、支持他们自主、自发地举行一场欢送会,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来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活动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这对于提升幼儿自我计划及自我评价的能力无疑是个好机会。

  在第二天的展间交流时,我简单向孩子们提出了我的想法,没想到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瞬间“欢送会”成了他们谈论的焦点。活动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孩子们或是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一组,或是因为特别要好组成一组,或是以其他各种原因组合在一起,全班分成了五组,每组4~6人。

  “欢送会上要做些什么呢?”各小组都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第一次讨论中,我作为旁听者倾听着他们的想法和需求:第一组的孩子决定做张贺卡,写上祝福语,签上自己的名字送给郑老师:第二组的孩子想每人折一朵花,然后合在一起组成一束花送给郑老师;第三组的孩子也想做花和贺卡,用花、祝福语和自画像给郑老师留念……

  我觉得每个幼儿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想法是否合适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所以,当幼儿准备的内容都集中在手工制作方面时,我觉得应该组织大家交流各组的构想,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大家的想法重复了。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不限制幼儿的自主性,但又能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进而想办法去解决。

  面对想法“撞车”,孩子们都会有什么反应呢?没想到每个小组都有一些有趣的表现。

  第一组有一个“小领导”,她思维活跃,有许多想法,还有几个忠实的拥护者,他们配合度很高,“小领导”说什么他们都同意。看似完美的组合却也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小领导”想法太多,使得他们在1O分钟的讨论时间内没有定下内容。好不容易决定为郑老师制作一张贺卡,但当听到第三组也有相同的打算时,他们又立刻换成了表演讲故事。短短10分钟的讨论,他们换来换去,有点“见风使舵”的味道。

  第二组也改变了自己的初哀。不过,他们并不是因为其他小组都做手工,而是小组成员都不知道该怎么折出一朵漂亮的花。可见,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不过他们很快有了新的主意,改成和郑老师一起合影,用照片记录下美好的回忆。这个想法虽然很“偷懒”,但是却让人“眼前一亮”。

  第三组在面临大家想法“撞车”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原来的想法,为郑老师制作花和贺卡。

  第四组和第五组则是“中规中矩组”,孩子们根据自己平时看联欢晚会的经验,希望用表演歌舞的形式,把欢送会的气氛搞得热热闹闹,让郑老师高高兴兴地离开。

  当每一组的孩子都做好了计划,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完成计划需要做些什么准备?”“由谁来负责准备呢?”……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我提示孩子们用简单易懂的符号记录下每个人的任务,以便于计划的实施。

  短短10多分钟的讨论,给予了幼儿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因为是在小组范围内的讨论,一些平时比较内向的幼儿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地参与互动。可见,创设宽松、开放的环境,减少对幼儿讲述方式、讲述形式的限制,能使每个幼儿都有平等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结合已有的经验自由、主动地表达,这样的环境无形中提高了幼儿自主表达的愿望。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的行动如此之快,第二天他们就带来了很多物品。尤其是第三组,他们人人都记得自己的任务,带来了制作贺卡的彩纸、彩笔等。看到孩子们带来的丰富材料,我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个材料筐,并编上了组号,让孩子们把准备好的材料连同计划表一起放在里面。这样,孩子们不仅可以及时、清楚地看到计划完成的情况,还可以在需要时方便地取用材料。

  又过了两天,各组的材料筐陆陆续续地丰富起来,但是第一组的材料筐中除了第一天小小放进去的一大包指偶,就再也没有其他东西了。这让我有一点担心,他们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呢?于是,我趁小小在材料筐前摆弄自带指偶的机会,打听道:“你们的故事准备得怎么样了?”小小有点委屈地说:“我老早就带来了指偶,可是他们谁都没有带来东西。”“那你去召集他们再来商量商量吧。”在我的启发下,小小找来了自己的组员,我问他们:“小小已经按照你们的计划,准备好了指偶,你们几个准备得怎么样了?”成成急着说:“我的背景图已经画好一半了,星期一就可以带来。”乘乘坐在一边没有出声,小小问:“乘乘,你说你准备故事的,你讲什么故事呀?”乘乘说:“反正我家里有很多故事书,我随便带一本来就可以了。”一旁的玮玮看了看其他小组满满的材料筐,吃惊地说:“啊,你还没选好啊!”乘乘涨红了脸,有点不好意思,倒是小小开始想办法,她倒出所有的指偶,说:“看!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小鱼,要不,我们编一个关于小鱼的故事吧。”话音刚落,成成又急着说道:“啊?那我画的背景图是森林,不是要重画了吗?”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七嘴八舌地争论起来:故事谁来找?到底要不要改背景?一连串的问题纠结在一起。这时,玮玮提出了一个大家都同意的办法:“我家里也有故事书,我和乘乘一起准备吧。看谁先带来就用谁的',这样就不会来不及了。”乘乘听了连忙点头:“明天我一定会记着带来的。”

  各小组的孩子都积极准备着、排练着:第二组的孩子忙着收集一日活动各环节中与郑老师的合影:第三组的孩子利用“工作”时间凑在一起剪剪贴贴画画:而第四组、第五组的孩子则利用角色游戏时间排练他们的歌舞……孩子们的热情和努力,为欢送会的举行增添了保障。

  周五下午,欢送会如期举行,教室里飘出了阵阵悦耳的歌声和孩子们爽朗的笑声。他们三五成群,一组接着一组轮流上台表演自己精心准备的节目:讲故事、唱歌、跳舞、拍照、送贺卡,坐在台下中央位置的郑老师笑得合不拢嘴。当孩子们一起深情地说出“郑老师,我们喜欢你”“郑老师,不要忘记我们哦”时,郑老师被孩子们的真情感动得热泪盈眶。

  活动的顺利开展得益于幼儿自主的计划,“欢送会”的形式和具体操作过程都是幼儿自发生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自己知道要做什么和怎样去完成,所以他们能依据目标行事,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对自身行为的意识与调控能力都有了较好的发展,由此促进了个体自主性的发展。

  “欢送会”后,我又组织孩子们观看了“欢送会”的视频,并请他们说说自己参与活动的感受。孩子们看着自己的表演,有的开心地笑了,有的不好意思了……元太说:“我很喜欢郑老师,所以我邀请她和我们一起跳舞,我们都跳得很棒!”玮玮捏着自己的头发说:“小小和成成在背景上开了个洞,让我们的故事表演很有趣,我看见郑老师一直在笑。”尘尘说:“我觉得我们第一次这样唱歌,都有些紧张,乐器也忘用了。”贝贝说:“我们送贺卡的时候也紧张了,每个人都说了祝福的话,可是声音很轻,大家都没听清楚。”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局限性,所以我采用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幼儿从旁观者的角度更好地观察、分析自己的表现,从而对自己作出评价。令我欣喜的是,在交流过程中,幼儿一改以往“好”或“不好”的笼统评价,而是具体地解释了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回忆”评价有利于幼儿自我认同的形成,使他们获得成功感。它不仅是对幼儿从计划到具体实施的一个反馈,还帮助幼儿找到自己还需要改进、提升的空间,使之成为重新出发的起点,并以此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发展。

  幼儿的努力加上教师的协助,使“欢送会”精彩、成功。事实证明,幼儿一旦有了自主的机会,不仅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感觉有意义的事去做、在做中学,而且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并通过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追求最佳的活动效果。

【欢送郑老师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阳光老师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0-08

老师奖励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6-30

给老师摆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6-29

老师的承诺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6-29

老师与妈妈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6-29

被老师宠坏的小孩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0-14

宝贝老师是妈妈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0-08

对不起,老师错了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06-29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老师是孩子的镜子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