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闲话充电

时间:2021-06-12 15:55:22 随笔 我要投稿

心情随笔:闲话充电

  在这个世界上寻求热闹的人常会觉得孤单,精神贫乏的人常会觉得孤独。读书的人不会孤独,一本本书,就是一个个心灵的朋友,在独酌时,它会与你同饮;在孤寂时,它会静坐在你对面;书是平淡的朋友不喧哗也不招摇,以自身的安详引领着你的安详,以自身的丰富影响着你的丰富,以自身的厚重充盈着你的厚重;书不说话却无时无刻不与你的心灵对话;书不思索却无时无刻不在催促着你的思索;书以自己的简单成就着你的丰富,书以自己的开放与接纳完善着你的精神世界。利用一些闲暇时间或加长的节日进行有准备有计划的读书充电的确的一件美好的人间乐事。古语有鼯鼠五技而穷之说。在读书方面,总体而言,我自己就很像鼯鼠,虽然看过的书不少,却厚而不实,宽而不细,博而不专,广而不深,杂乱而不系统,许多只是浅尝辄止,随兴而翻。自知此种读法,终究难成大器。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此缺陷已无药可救。若细究读书杂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最初读书,并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功利目的,而只是把读书当作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心情随笔:闲话充电

  网络世界异彩纷呈,期刊杂志如雨后春笋,家中藏书量也今非昔比。可惜工作后虽读过一些书,但多属急用才学、立竿见影之读,既不系统,也不广泛,更少深刻。古人说做学问有三种境界,回想自己的读书经历,似乎也经历过三种境界:先是凭兴趣读,想读什么读什么;接着是受条件限制读,有什么读什么;最后是根据需要读,该读什么读什么。而今由工作性质决定,我却由读书变成了查书,看书变成了写书,由汲取知识变成了向外挤知识,已经基本上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经常感慨出书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少,许多该读、想读的书还没有读。

  然而,近年来我对读书产生了一种异样的不祥感觉,有些书读着你就感到自己不是在学习、在享受,而是在受惩罚。所谓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现在感想起来似乎有点茫然。2008年,这种感觉尤为强烈,也许到了2009年又会变得更加强烈。一本书被人害怕或厌恶,这该说是著书者最大的悲哀。但要我说,这更是读者的悲哀。这种悲哀并不局限于一本书,而是所有的书。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由于经常读到一些使我厌恶或气愤或害怕的书,现在我竟然变得对每一本新书都有一种莫名的、神经质的惧怕,只怕翻开一阅又是一册坏我心绪的文化垃圾。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有一段时间,喜欢读一本在旧书店发现的梁遇春的散文。他生活在白话文刚刚开始的时代,可能因为生活道路比较单纯,他不像鲁迅那么激昂,也不像徐志摩那般浪漫到不食人间烟火,温良敦厚的文风让人觉得亲切,又总能从平凡的事物中给人以启示。一直就觉得他就是一本时代的孤品。

  有时候仿佛感觉不能阅读就仿佛意味着世界末日。而书的难求与难得的结果是,在某一段时间里,只能反复阅读某一本书或某几本书。也正是这个原因,阅读者对于所阅读书本的营养吸收总能达到最大化。从改革开放以来,被禁绝了多年的文学作品开始解禁。1979年4月诞生的《读书》杂志创刊号中,一篇《读书无禁区》的文章可谓石破天惊,成了阅读界开始解冻的显著标志和思想解放的先声。无论是书店还是图书馆,每天都有大量排长队的购书者和借书者。记得1979年底,为了购买张扬的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我曾冒着刺骨寒风到县新华书店参与抢购,结果书没有买到,反而被踩伤了双脚。

  据悉,最近太原市图书馆日前启动全民读书月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上万读者走进图书馆,享受读书的乐趣。无独有偶,为期一个月的农民读书节活动、以读书、明理、和谐、进步为主题、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等8家单位联合主办,旨在进一步推动农村更加深入持久地开展读书活动,使爱读书、读好书成为农民群众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

  网络时代,传统的阅读方式正日益受到严峻挑战:我们还读书吗?我们为什么要阅读?阅读是为了心灵的平静?为了生存?为了功利?为了消遣?还是为了改造世界的抱负。我们为什么读书?在我看来,从来不问这个问题的人不是读书的人。凡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追问这个问题,并陷入苦恼的人,也许才真正靠近了读书的意义。

【心情随笔:闲话充电】相关文章:

心情随笔:闲话男人05-11

闲话女人心情随笔05-10

闲话胡同12-06

闲话的散文07-15

饭后闲话随笔06-13

闲话惊喜美文06-15

闲话再说随笔06-15

闲话《祝福》随笔02-03

闲话生日散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