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与“老师”-随笔记叙

时间:2021-06-11 16:51:12 随笔 我要投稿

“大师”与“老师”-随笔记叙

  文怀沙事件的出现,能引起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思考?

“大师”与“老师”-随笔记叙

  恩格斯说: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产生了巨人。那么,一个需要大师的时代,就产生了大师?如斯说,我只能用一句话答之:人都有一种夸大并神圣化自我感受的冲动。

  中国从计划经济转轨市场经济,是改革开放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但这里面也出现一些怪现象,应该市场化的东西至今没有进入市场化,不该进入市场化的却早早地进入了市场化。

  学术界,在人们的心中是个神圣、严肃的科学圣地,没有半点的虚假,就像人的眼睛不能容入沙子一样高尚纯洁。然而,就是这个本不该进入市场化的神圣之地被市场化了。

  进入市场化的`学术界,“国学大师”、“艺术大师”、“摄影大师”等等一系列冠名大师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仅江西景德镇这个弹丸之地就出现了近30名各类大师。给人的感觉,“大师”怎么和地方政府的“烂尾政绩工程”没什么两样,已至于今天打假打到了大师的头上,不可说这是一个荒唐的悲剧。

  在中国,任何东西都是可以用货币来交换的。官场买官、法院买法,为了利益,学术界的核心期刊可以出卖版面,为了头衔,学者可以出钱买下权威期刊的版面,发表自己的论文,宣传自己,抬高自身价值(连核心期刊都这样,其他期刊就别说了),同样,收了好处费的新闻媒体,也不顾对新闻价值真实性的判别,开始助纣为虐地渲染炒作。有毒的土壤能长出好作物吗。抄袭、弄假的学术论文不断出现,使国人一头雾水,不知道该相信什么,更不知道还有没有真正的东西。

  有意思的是,许多媒体期刊一面大肆宣传大师的光辉形象,一面极力宣传教育完美主义和教育万能,使公众对老师求全责备,所谓“不虞之隙,求全之毁”往往变成了吹毛求疵、无中生有、没事找事、煽风点火、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教师没事也要挖出事来,有一点事就要炒得沸反盈天。从而出现学生对老师、家长对老师的侮辱和伤害行为,让老师无所适从,要求老师对学生无条件表扬,即使是废物、白痴、流氓、无赖都要找出优点来。找不出优点,至少不要挑缺点。这种教育理念完全剥夺了教师的批评权,其实也使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美梦彻底破产。大约这种理念的基础是性善论,但教育本来就是控制论,是以性恶论为基础的。应该反省我们的民族了。我们的民族心理怎么啦?学生敌视老师、杀教师,从哪个角度都讲不过去。这是民族的悲哀

  谁都知道,老师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指引人,是恩师。古人都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所以,无论你是什么大师,没有老师,就没有你这个大师。可是,今天什么人都可以称为大师,什么人也都成了老师,就连一个刚刚入职从没经历过教育工作的公务员也要称之为老师,可怜哉:老师成了一切称呼的代名词。如此贬低老师的称呼,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从娘肚子里一出来就成了名记、成了大师,你现在有出息了,连老师也忘了,这样,你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天下人,你生来就没有爹娘,是孙猴子转世。悲哉。悲哉。说不悲都不行啊。

  这种离奇的现象也许正如黑格尔曾经说过的“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特征,大师同样也有其特征,从形态上看,大师必须是美髯公、长长的胡须,资老年迈的长者。资力是靠经验积累的,经验是需要年龄过度的。一个学者只要能熬到80岁、90岁,不论你学问如何,自然就步入了大师的行列,成为了大师。所以现在许多学者渴望能有出头之日,正在努力锻炼身体。

  大师,就该是凤毛麟角的尖端人物,就像星河中的流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而今天的大师泛滥,我们只能一个解释:时代变化大、发展速度快、诱惑性更大。

  如此下去,我们再过10年或20年,回头来看今天,可以断言,一定是个悲哀的时代。

【“大师”与“老师”-随笔记叙】相关文章:

伪装大师随笔02-03

大师这样读经典随笔02-15

斗蛋大师随笔02-18

菜鸟到大师的距离随笔07-10

美学大师的哲思人生随笔06-13

幽默大师——薛老师07-14

大师的标准是什么-生活随笔06-12

记叙随笔日记03-07

情感记叙:冬日随笔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