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随笔

时间:2022-11-14 09:01:12 随笔 我要投稿

关于喝茶的随笔(精选2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喝茶的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喝茶的随笔(精选27篇)

  喝茶的随笔 篇1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茶,尤其喜欢茶淡淡苦涩的香气。有朋友来家做客,或外出与朋友相聚一起时,总爱来上一壶茶,轻啜一口,身心舒爽。瞅着芽叶直立漂浮,舒展下沉,悠闲把盏话长,恬淡享受清静时光。

  我不懂茶道、茶艺,却知茶给人的是一种宁静闲适,看着每片叶子,来源远古,流传海外,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且口渴喝茶,沸水现沏,或淡或浓全凭自己掌控。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神农纲目》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意思是说上古时代,神农亲口尝过许多草药,一天之内多次中毒,由于服用茶叶而解毒得救。这虽是传说,但也可从中得知人类喝茶习惯是从原始草药开始。

  茶;开门七件事之一,司空见惯的东西,是营造氛围的催化剂。我曾看过一些关于茶的文章,尤其功夫茶,说品茶是一种艺术,身边也有些朋友喝茶颇为讲究,茶桌茶盘茶宠茶匙一样不少,小壶小盅犹如玩具,还有专人优雅沏茶倒茶,品茶论道,禅悟人生。我不敢涉及这些,毕竟境界不到,况且性格缘故,喜欢简简单单,不管红茶绿茶,总是带着闲散的心情抿一口,吧嗒吧嗒嘴皮,细细品咂,使澎湃如潮的心荡起温馨惬意的浪花,同时还能探探“茶”字的长寿秘诀。茶字草字头,与“廿”相似,中间的“人”字与“八”相似,下部“木”可分解为“八十”。“廿”加“八”再加“八十”等于一百零八岁。

  生活如同沏茶,幸福的味道不是浓郁芬芳,而是淡淡的清雅幽香。当心倦了、累了,沏一壶茶,品健康“茶寿”滋味的同时,灵魂也随缕缕茶香,袅袅腾升飞扬,还原生命本真,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的所有,将风月往事,挂在嘴角那一抹笑靥上,惟愿岁月静好!

  喝茶;是种心情。喝茶;是种感受。喝倾心的茶,茶不负我,生命也因此由薄变厚。与茶相伴,心意畅快,悟了人生,涤了灵魂,沉淀了岁月馨香!

  喝茶的随笔 篇2

  我喜欢喝茶,喝过的茶算来也有好多种了,花茶、绿茶、红茶、乌龙茶都喝过。也许有人会说,“茶,有什么好喝的?没有酒的醇香,没有咖啡的浓烈,没有白开水的痛快。茶,只有淡淡的苦味,淡淡的清香,淡淡的甘甜。”若您也这么说,那我要说,您终究是不懂茶的人了。茶的情趣,茶的品味,茶的享受,恰恰都从这一点“淡淡的”上来。朱自清说过,抽烟的人,要的就是那“有点儿的”苦味,那我要说,喝茶的人要的恰恰也是这一点“淡淡的”感觉。

  喝茶真的要算一种悠闲的生活享受。林语堂先生说过,茶要静品,酒要热闹。北宋的亡国皇帝兼才子宋徽宗概括的“清、和、淡、静”的四字,更是点明了喝茶的要领。除了对环境、心境的要求而外,真正的喝茶,对水,对茶具,对工艺,都是有要求的,真可以称得上是繁琐,而喝茶的乐趣恰也从慢慢的完成这繁琐的过程上来。以我最常喝的铁观音为例来说吧。泡铁观音,须是沸腾的水。先将茶叶放入盖碗,用沸水冲入茶杯,滤去泡沫,第一遍的茶是不喝的,所以动作要快,将茶水倒入带滤网的公道杯中,用公道杯中的水冲洗茶杯和滤网,也就是洗茶了。洗好杯子后,用沸水冲泡第二道茶,第二道茶根据口味浓淡的不同,可延长或缩短冲泡时间。泡好以后,将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再倒入茶杯中,这时就可以慢慢地品味铁观音的韵味了。看着明黄的茶汤,嫩绿红边的茶叶,闻一闻茶香,啜一口茶水,口中品着的,心中想着的,也就只有茶了。品味铁观音的醇厚甘甜固然是一种享受,但泡茶的过程同样有一种特殊的情趣,在冲泡的过程中,手中所做的,心中所盼的,不都是茶吗?

  当然,若您不喜欢这繁琐的过程,在一个阳光淡淡的午后,或深或浅的午觉醒来,坐在书桌前,用适宜温度的水,冲一杯茶,慢慢的,静静的品,茶的味也是品的出来的。每种茶有每种茶的滋味,茉莉花茶的香气浓郁,绿茶的清香淡淡,铁观音的醇厚甘甜,红茶的鲜醇酣厚,都能给您带来不同的享受。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味道,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人的一生,有金榜题名的意气风发,有洞房花烛的柔情缱倦,有失意落魄的郁郁寡欢,也有柳暗花明的欣喜若狂,但更多的还是这如茶一般的,淡淡的,轻轻的,悠悠的,苦苦的,涩涩的,平淡无奇的感觉。喝入口中的是茶,品在心中的却是人生。

  看着杯子里茶叶的浮沉,啜一口清香的茶水,静静的品味着那淡淡的感觉,慢慢的体会着人生的浮沉,世事的变迁,如温旧梦,如读旧书。茶如人生,人生亦如茶。茶的味道,或苦涩或甘甜,或清淡或浓郁,全在品茶人的口中品出;人生同样如此,或悲或喜,或悠然或纠结,个中滋味也只有自己知道,所谓冷暖自知吧。品得出茶的优劣好坏的,是喝茶的行家;能从容淡定的笑对人生的,是生活的强者。

  喝茶的随笔 篇3

  爱喝茶,是从爱上茶文化开始的。

  读书时侯,老师总是让我们找出“如火如茶”中的错别字,不要把“荼”写成“茶”,不然会被人笑掉大牙的。于是我们牢记在心,应当是“如火如荼”。不可混用。后来在学习中才发现这两字还真有渊源。

  “荼”出现很早,而“茶”这个字出现得较迟。茶字出现之前,荼作茶用。《说文》:“茶,苦荼也”。《野客丛话》:“世谓之荼,即今之茶”。茶在我国出现得最早,陆羽的《茶经》:“茶之为饮,发之神农氏”。《本草》:“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汉代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茶”的记载,说明茶字在汉代就有了。这么说荼和茶只是先后之别。但荼是多义字,一指苦菜,即《诗经。谷风》:“谁谓荼苦”;二指芦苇之类的白花,即如火如荼,三指我们所说的茶。

  我国是“茶的祖国”,几乎全国各地都产茶。有名的如福建的铁观音、杭州的龙井、黄山毛峰,洞庭湖东山的碧螺春、六安的瓜片、云南普洱茶、、剑南蒙顶石花、武夷山的崖茶、北京的双窨、天津的大叶、四川南江云顶茗兰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我对于茶,却是不讲究。无论是极品观音还是红白茶我都会乐此不彼的。

  茶是最早进入文学领域的饮料之一。最早的茶诗如西晋大诗人左思(字太冲)《娇女诗》:“止为茶荈剧,吹嘘对鼎[钅历]。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衣被皆重池,难与沉水碧。”左思有两个女孩一叫纨素,一叫惠芳,在父亲的眼中,自是无价之宝。两人先是学着大人一样对镜梳妆,可是转眼又想到饮茶之乐,于是小女孩不耐烦的心态就开始表露无遗:守着茶炉,总觉得火太小,怎么办呢?一个在左,一个在右,鼓起腮帮子使劲地吹,茶水煮开了,可是两个原本干干净净、白白嫩嫩的小女孩却满脸漆黑,油垢沾衣,令大人不禁莞尔,而她们依旧毫不在意地吵着要喝茶。“诗清只为饮茶多。”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到现在,已有一千七百多年了。

  今天再来读读大师们的佳作,再伴以素茶一杯,又是何其的享受。最有名的是汪曾祺的《泡茶馆》。汪先生为了给茶馆捧场,几乎奋不顾身:“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那么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原以为姚雪垠的《惠泉吃茶记》肯定也是给“惠泉”捧场的文章,没想到这老兄居然敢实话实说,一点面子也不给。先是把惠泉茶社从茶价、茶具到服务态度挑剔了一番,然后又向陆羽“天下第二泉”的文字抬杠子,说,“惠山因泉而出名,泉因陆羽而出名”,但“陆羽没有充分的根据就把天下的泉水评定甲乙,实在有点狂妄,但大家偏不去想,甚至连自己的视觉、嗅觉、味觉都不必用,不必分辨惠泉茶的色香味,跟着大家喝彩就得了,保险不会遭到讥笑和非难。”相形汪先生的“过誉”,姚先生似乎有点“过贬”了。但毕竟是特殊的年代特殊的茶客,难免揉入作家个性中敢爱敢恨的主观心绪。杨景明的《成都茶馆记》有现场写生:“只要往茶椅上一坐,就有茶主儿一手提铜壶,一手端茶碗,——通常是一手端摞十五六只碗,笑吟吟上来,“几花?”是问客吃几级花茶,听准了,放一只碗,然后铜壶一倾,只见一道白光直泻碗中,随着茶主一声:“嗯——哪”,白光突收,那茶水也就刚好冲满茶碗,盈盈的,少一点会显得不满,多一点又会溢出来,真真的恰到好处。”朴实也生动。川人善茶矣。再看看我们小小的大邑县城也有至少几百家的茶馆和茶楼。滨河路、公园和公园坝是大众消费的去处。或是龙门阵或是朋友亲人团聚或是生意业务往来或是打打小牌,茶客们玩得不亦乐乎。成都的“茶园”就是“茶馆”,四川人、北京人都有管“茶馆”叫“茶园”的,其实“茶馆”在各处多有别称,如广东叫“茶楼”、海南叫“茶店”、厦门还有叫“茶桌子”的,以及那林林总总的“茶室”、“茶屋”、“茶居”、“茶坊”……,大多也应是“茶馆”一家子的。新近装修时髦时尚的则一律以“茶艺馆”称之,中间插上一个“艺”字,更让人觉得有“异军突起”的态势。

  妙哉,妙哉!

  上善若水。清水,清清甜甜,淡淡清香。饮料中上品。一直以来我很喜欢喝清水。哪怕是我爱上茶之后,早上起来总是一杯清水饮下。顿感神清气爽。一天,我看着杯中洁净通透的水忽感水中缺点什么。于是在同事那儿找了点茶叶加了进去。看着淡绿色的茶或针或片,忽上忽下,簇拥着,沉沉浮浮,变换着不同的位置,试图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最佳平衡点。我生出些许感慨来,人生如茶。再喝上一小口茶,任清清浅浅的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充溢齿喉。之后,深吸一口气,余香满唇,在肺腑间蔓延开来,涤尽了一切的疲惫冷漠。人仿佛也醉了。

  从此我爱上了喝茶。每天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泡茶。沸水冲泡以后才更浓香。课间休息时喝上一大口,解解渴、润润喉,倦意顿消。我总是期望:在瓦屋纸窗之下、幽清的公园里或是河边,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清泉绿茶。或是捧着自己喜爱的书籍品味,慢慢咀嚼苦味幽幽的茶水,以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好不享受!

  喝茶的随笔 篇4

  那一年,只想与你一起看海边的灵魂,初见时的文字,喜欢你灵动诗词,喜欢你百转千回,喜欢你温柔的高贵,你我因茶文结缘,我心甘情愿享受着寂寞的自由

  那一季,如此的让我激动,惊艳你的端妆,欣赏你的气质,我心里清楚这就是我轮回中注定的铃铛。于是我不停的提醒自己,这只是一个穆斯的童话。

  那一时,我只想读懂你文章的寂静,但只能仰望你的美若风霜,温暖着那冰凉的年华,我的心动了。我躺在天堂,不分昼夜祷告牧师的祝福

  那一刻,我知道,我已经在你的大海里远行,而我却只能在碧海里画一叶小舟渺茫的航线,陪着你海阔天空,远远的看着蓝天,用文子表达你不再饱经风霜的笑颜。

  这一春,我忘了走上秦淮桥,忘了水乡人间四月天,只想在这烟雨的江南中,能够邂逅你的折扇,等候那个水墨画卷花纸伞的使者,再次领会你的水墨的气息

  这一段,心里总在想那个似曾相识的轮回,我孤单坐在江南的梦里,停留在青砖绿瓦堂前,,任柳絮随风飘荡,我知道在等待春天的消息,那只天堂里飞来的信天翁,穿越红尘的声音。

  这一章,我只想为你写一篇文字,再次看看你的文采,喝一杯你沏的茶文。就心领会神了,我的文字已习惯不漏痕迹,多年来的修饰已经把我掩盖了,好与坏其实都不重要了。

  这一节,我还是来到了这里,坐在桌前等你沏好一壶碧螺春茶,我前世的`红茶你今生的绿茶,只为等你能给我倒杯春茶而来,只是最终我们还是饮尽这人生的繁华。

  下一回,如果我还有下一回,我依然会等你,等你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等你用心给我泡一回浓茶,等你跟我说,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一杯开水吧。

  下一回,一定会有下一回,换我来等你,一样的茶店,一样的茶桌,一样的茶具,一样等候的人,茶开了,我再去给你续上一回遇见吧……

  喝茶的随笔 篇5

  年初的时候,朋友从云南给我带来了罐茶叶,是正宗的云南普洱茶,心里存满了感谢,但朋友说了此茶必须泡三巡以后才能喝的话,使我跃跃欲试的想法完全退后了,太麻烦,所以也将那罐茶束之高阁————放到冰箱里冷藏了。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一直与阳光和大自然有着亲密的约会,平常干活时,特别是夏天酷热难耐口喝的时候,有瓶水喝已经很不错了,倘若碰上有用劣质茶叶泡的大碗红茶,不啻于享受一回神仙的口福了。

  而且自己在平时也是极不讲究吃喝的,大凡饿了就吃,渴了就喝,就连同事间的邀请喝茶总是难品出其中的滋味来,更不用说在家自个的牛饮了,由此看来已糟蹋掉了不少好的茶香了。

  后来的日子,每每打开冰箱存取物件,就会频繁地看见朋友的情谊,就会看见朋友和蔼可亲的笑容,那一罐普洱茶,也长出了说话的眼睛,透露出责备的目光,久而久之,竟在自己心头落下了对不起朋友的病秧来。

  正是在这种心情的催促下,我才鼓起劲去买了一套紫沙的陶制茶具回来,一把精致雕花的壶,四个玲珑小巧的杯子,一盆同样是精雕细刻的托盘,回到家便迫不及待地想要泡茶喝了。

  拆开密封的的茶叶罐,不禁还是有些失望了,我印象中的普洱茶应该是一饼一饼的呀,怎么眼前的却像平常的茶叶一样啊,虽然以前也喝过普洱茶的绿茶。罐里的茶叶有些灰黄,似红似黄,完全没有与它的名气一般的耀目,它也在发呆地看着我,好像要说点什么。

  但还是烧沸了水,先将茶具温一下,之后将一小撮茶叶放进茶壶里,朋友的嘱咐还记忆犹新,反复将壶内泡开的茶水倒掉三回,直至第四次,我泡的普洱茶就慢条斯理地上场了。赶紧倒上一杯,观其色,似红似黄,极象金黄的颜色,却有着清澈见底的纯净;闻其香,不像绿茶那样有着幽雅的清香,只是淡淡的,但我仿佛闻到了大山深处原始的风光;品其味,似一杯家酿的米酒,也是极好上口的,咽下后,才有醇厚的滋味在舌头上开花,有着再饮一杯的冲动。

  终于,喝到的茶还是让我想起了远方的朋友,就像留下的普洱茶一样,喝也朋友,不喝也朋友;就像这泡开的普洱茶一样,真正的友情是经过千锤百炼才得到的,而且也是时间越久越香纯的。

  喝茶的随笔 篇6

  大碗喝茶是常言道了,茶是用来喝的也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朋友给你一包福建的铁观音,你可不能用喝来伺候,而只能是啜了,要小口小口的来啜茶。

  伺候福建的铁观音是有一些讲究的,简单地归结有四个字:看、泡、闻、啜。

  看就是看茶的颜色,形状。铁观音为珍珠大小,呈碧绿色,有股淡雅的清香。千万不能用手触摸,铁观音有极强的吸味功能,用手触摸后就有可能变味,所以,要放在冰箱中冷藏,保存期最好不要超过一年,当然半年最好。

  泡就是一门艺术了,我们一般人说来只能简单一些。泡铁观音茶决不能用大杯,而要用福建产的泡茶工具,这样泡出来的茶味最好,色、香、味俱全。

  闻就是闻茶香。泡铁观音后,闻茶香是一种极品享受,泡碗的盖,盛茶的杯经过头道茶水的冲洗后留有浓重的余香,闻起来其香沁入肺腑,舒服极了。

  啜就是小口小口的来品茶。铁观音特有的茶香直扑面门,香润喉肺,一小杯下肚,满口舌余香嚼之不去,令人醒脑清神。

  品啜福建的铁观音必须在心神清静时,那缕缕茶香能引起人们无限的联想。

  喝茶的随笔 篇7

  初夏的闷热的午后,我坐在寂静的楼台上靠窗的书桌旁,随意地翻弄着一些书籍,却不能平心静气地去阅读与沉思,不禁憎恶这一种扰人心绪的气候,只希望此时来一场飘泼的急雨,带来一点风雨的凉适意味。书桌上摆放着一杯刚刚煮沸的清茶,杯子不是瓷制的,而是透明的玻璃杯,从外面可以窥见茶水的容量和色泽,由于时间并不长久,天气又异常炎热,那茶杯上还缭绕着一缕缕的蒸气,无风时孤直升腾,微风过则四散飘荡,曲曲折折,洒脱飘逸,使我想到中国古代的许多人物、诗词与书画,大概是其中有极为相似的格调情致吧。我于饮茶很是倾注的,不仅在口干舌燥之时聊以解渴,更重要之处在于品味其醇香与清淡。

  我的眼睛凝视着茶杯上冉冉上升的热气,它们慢慢地扩散远离,轻悠悠地逃离了我的视线,然而从杯中溢出的气息却接连不断地涌上来,直至也消失在无形无色的空气里。起初那些热气如大漠的孤烟一样直上,像一道笔直狭窄的小路通向渺远的未来,通向浩瀚的宇宙。忽然,隔窗传来一阵微风,它们就随风散乱地各处都是了,形态各异,不拘一格,像一位大书法家如王羲之或张旭的草书,大胆放任又含着柔美;又像一位翩翩起舞的女子,挥动着轻盈滑腻的长袖;还像二月的天空中积蓄的层层云朵,宛如织锦棉絮一般。一缕热气被风吹到我的脸上,顿时有一种湿润袭上皮肤,我嗅到一股朴素的芳香,精神为之抖擞、清醒起来,这种香气我似曾闻过,隐藏在迷茫的记忆里:在幼小时期的母亲的怀抱里,在学堂上前排女生的乌黑的发丝里,在初见时她的羞涩清丽的脸庞上,也在雨巷里偶遇的姑娘撑着的油纸伞上。这些图景在我的脑海不停地闪现着,随即又慢慢地模糊淡弱,以致只留下一点微小的痕迹,现在,只有茶的香气弥漫在周遭,在眼前绕来绕去,常常把我带入漫无边际的虚幻的想像中。

  透过薄而明的杯子,我看到茶水的翠绿的色彩,像山林中树叶的绿荫映衬在缓流的溪水里。开始的时候,我见到许多叶片在茶杯的上部飞速地旋转浮动,慢慢地速度减小了,那些零散的叶片便冲破茶水的阻遏而静静下沉了。遥想烟雨迷蒙的历史中,三国时期的吴主孙皓密赐韦曜茶荈以代酒的情景,晋代左思《娇女诗》中两位女子期待喝茶的情景,唐代陆羽每日从早到晚入深山采茶的情景,宋代苏轼游杭州饮茶七碗之后戏书的情景……如今都作为一幅小小的插图嵌进历史的大书之中,如同过眼云烟,又仿佛近在眼前。这茶的颜色多么赏心悦目,我想,陆羽用上等的泉水与极佳的茶叶煎煮的茶一定会更纯正雅致,像副泼墨山水画。这杯墨绿的茶使我想到一片宽阔的绿茵,一个人躺在青草地上闭着眼梦想,想天空,想大海,想花草,想飞鸟,想过去的人和事,想未来的路途,不知不觉地便真的熟睡了。当我从思绪中回过神来,那茶水的热气早已荡然无存了,而我的舌头与嘴唇也异常干燥,想去品尝一下清茶的滋味了。

  我把玻璃杯轻轻地举起放到嘴边,就缓慢地吮吸一口茶水,一种复杂的感觉骤然遍满唇齿。当舌尖刚触到水的时候,就觉到一阵苦涩的味道,仿佛尝试的是苦艾、草药一般,停止了一会儿,我又去品尝第二口第三口,虽然犹有苦味在口内残留,却渐渐地适应并接受了。不知是第几次,我把茶水在嘴里反复地咀嚼、品味着,那种苦涩渐趋地变淡,而香醇之味进而充斥其中,随着在器官中的流淌,使之融入全身的血液与肌肉里。我的烦躁的身心在甘露的滋润下平定下来了,这种感觉,很像一个人在茫茫沙漠之中偶见一片绿洲,我举起还有一半茶水的杯子,继续地浇灌着干渴疲惫的心灵。先前头脑中混乱的意念倏然被调和了,而浑浑噩噩的感想也变得清晰明朗起来,可以很镇静很细心地去读、去想、去听,就像过去住在乡村时无所忧虑的样子。我记起东坡先生的“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不仅是指茶的色泽与香味吧,还有蕴含其中的恬淡的品性,而把佳茗喻为佳人,又使人想到许多流传下来的关于茶的民间传说,多么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书籍上可以搜寻到很多。在喝到还剩些微茶水的时候,又感到苦涩的味道了,而且比一开始愈加地浓厚,因为下面沉淀着一层层的茶叶,于是也不再品尝下去,只沉静地坐在那里望着窗外的阳光和地面,回味着刚才的淡茶的香美味道。

  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得很远很远,到唐代时出现了大发展的局面,而公元八世纪的陆羽,终生为茶业的繁荣兴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陆羽幼年遭遗弃,被竟陵寺的高僧在河边拾得并抚育成人,他对茶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常独自到山上去采茶,不惧艰险,坚持不懈,晚年时以毕生精力闭门著书,终于写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科学专著《茶经》,诗僧皎然在《寻陆鸿渐不遇》一诗中写道:“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我想,陆羽的事迹完全有必要去写一本传记来详细说明。自《茶经》问世之后,各种茶书纷至沓来,诸如蔡襄的《茶录》、宋徽宗的《大观茶论》、陆廷灿的《续茶经》等,茶文化越来越广泛兴盛,各地茶馆林立起来。在周作人所搜集的茶联中,其中有一联云:“识得此中滋味,觅来无上清凉”,很能代表我此时的心情,故以此文怀念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茶圣陆羽。

  喝茶的随笔 篇8

  真的没想到,有那么一天,我居然会——爱上喝茶。

  小的时候,家里有个装茶的铁盒子,紫红色,上面还开着一朵白色的水仙花。

  有客人来了,妈妈就会让我从盒子里,取一些细碎的茶叶,放到茶壶里,再从沸腾的锅里,舀出滚烫的热水,放到壶里。呆上五六分钟,把壶里的水倒进茶杯里,杯里便有了褐色的茶水。

  这褐色的水,味道怎样呢?给客人敬上茶后,我倒了一些茶水碗里,喝了一口,眉毛眼睛挤到一起,呲牙咧嘴的,倒吸一口凉气——苦啊。

  从此,对茶水,敬而远之,不敢问津。

  不知是茶不好,还是客人鲜有喝茶的习惯,来家里的客人,大多是象征性地喝一小口,便不再喝了。

  爸爸妈妈都没喝茶的习惯,所以,泡了一大壶,等客人走了,一壶茶水会倒掉大半壶。多浪费啊,我跟妈妈说。

  但是,有客人来,妈妈还是会让我泡茶,招待客人。后来,才慢慢明白:不管客人喝不喝,茶,是一定要泡的。敬茶,是对客人的尊重。

  家里的茶,是一成不变的茉莉花茶,打开盒子,会闻到一股淡淡的茶香。茶叶放在那里,过了一夏又一夏,不长毛,不变质。这么香这么好的叶子,泡成水,怎么会那么苦呢?

  这成为了我心中的一个谜。

  长大结婚,嫁给了爱喝茶的老公。

  于是知道茶分好多种,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等等。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功用。例如,红茶性温,去寒,暖胃。绿茶性凉,清热,提神。

  老公喝茶,不分红绿黄白,只要是茶,来者不拒。但有一点,颜色要浓,老公说,喝浓茶,才有味道。

  每每饭后,看老公守着一杯袅袅升腾的茶,有一搭没一搭地“滋溜”着,喝完一口,还要“砸吧砸吧”嘴,好像在享用世上难得的美味,很受用的样子啊。茶,真的那么好喝吗?

  有一天,我忍不住,尝了一口老公泡的茶。“妈呀”,整个舌头都麻啦,苦不堪言。问老公:“那么苦,你怎么喝得下?”

  “喝的就是这份苦哇,苦中有乐啊。”

  原来,对于喜欢的人,茶的苦便是乐,便是心里的甜啊。

  我却被老公的“乐”击败了。从此,对于老公的以茶为乐,怡然自乐,我只是远观,与老公的“乐”,保持着谨慎的距离。

  真正对茶产生兴趣,喝出兴致,是在2009年的一次采访中。记得那是个冬日的午后,我去采访一位老人,他为我沏上了茶。

  透明的玻璃杯,盛着琥珀色的水,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投射到杯子上,袅袅的白色气体,在阳光中,缓缓地升腾,升腾。很自然地,产生了喝茶的愿望。

  举起杯子,轻啜一口,含在嘴里,微微的苦涩中,居然品到了一股茶香。慢慢地吞下,感觉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舒适。“这茶真好喝啊。”很快,便将杯中的茶饮尽。两个多小时的采访,就这么一杯一杯,喝了不知多少杯,直喝得浑身冒汗,感觉遍体通透,酣畅淋漓!

  喝茶的感觉,如此舒畅!

  采访结束,请教老人:“这是什么茶呀?真好喝!”

  老人笑了:“普通的红茶。”

  “谢谢您,谢谢您的茶。”跟老人握别,我由衷地说。

  回家后,便上网,认真学习了茶。知道红茶,对身体寒凉的自己,益处多多。便将家里的红茶,带到了单位,泡着喝。

  慢慢地,便品出了喝茶的诸多好处。茶,可以强身、健体,可以修身、养性。一个人,守着一杯茶,可以与茶融为一体,茶中有我,我中有茶,静静地品味如茶的光阴——苦中蕴香、苦中育乐的光阴。

  在细细品味茶香茶韵的时刻,光阴是可以如此悠然、如此闲适的。喝茶的时光里,人也变得安然沉静,无拘无束。

  于是,不经意间,爱上了喝茶,爱上了喝茶的日子,爱上了如茶的光阴。

  喝茶的随笔 篇9

  晋人孙楚《出歌》曰:“姜、桂、荼荈出巴蜀”,至今茶馆之盛也莫过于巴蜀首府的成都,就拿早茶来说吧,无论哪里的早茶,也早不过成都的“鬼茶”。

  之所以称为“鬼茶”,是因为“鬼茶铺”在五更鸡鸣就开始经营了。这时水汽中的灯影朦胧中晃动着身影的,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因为起得早,又怕影响家人,所以早早地来这里喝茶聊天来了,哪怕是寒气逼人的冬天“鬼茶铺”里照样顾客盈门。成都人这样形容说:“只要有茶客,茶铺就开门;只要茶铺开得早,茶客就会来得早。”

  在成都喝茶,无论是规模还是茶客们悠闲的态度,都是别的城市无法相比的,去望江公园捧一盏薛涛茗碗,或者去人民公园茶室的竹椅上要一杯花茶,不仅四周景色宜人,就是让自己淹没在那黑压压一片的茶客中,也是一大享受。拿着长长的音叉般镊子为人耳内按摩,则又是成都喝茶时常见的一个特色,那被掏耳朵的人,脸上舒服的表情变化就丰富得难以形容了。

  在成都期间,去了一次曾被称作“震旦第一丛林”的大慈寺,据日本学者西部文净在《禅与茶》一书中的考证,南宋末年,成都大慈寺僧人道隆禅师东渡日本传扬佛法,也带去了大慈寺的茶礼。他的日本弟子南浦绍明后来到了中国,还专门带回了刘元甫的《茶道清规》,其中的“茶道规章”和“四谛义章”两部分,以后被抄录成了《茶道经》。从《茶道经》中可知:刘元甫是中国禅宗杨岐派二祖白云守端的弟子,他以大慈寺的茶礼为基础,在五祖山开设茶禅道场,名为松涛庵,确立了“和、敬、清、寂”的茶道宗旨。日本至今还以此为茶道的“四规”。

  “堂倌”的“掺茶”也是成都的一绝:只见堂倌一手摞着一叠茶碗走来,往茶桌上手一抖,叮当声中茶碗就魔术般地在桌上排成了阵,或梅花或菱形,紧接着另一手提着的长嘴茶壶里的开水,就拉出一道弧形射向了碗里,最后猛一抬手,不让滴水洒在碗外,掺得兴起,还把盛着滚烫开水的茶壶绕着身子转几圈,表演几个拿手绝技,赢得一片喝彩。

  喝茶的盖碗也起源于成都。唐李匡义《资暇录》记载:当时崔宁当了成都府尹,他的女儿因为茶碗烫,在碟子里融上蜡,茶碗放上去后手执碟子,就既不烫又不宜打滑了。于是崔宁让人用漆器仿造了一个,称之为“托”,然后再加个盖,随之就演化成了今天所见的瓷盖碗。

  所谓:“茶三酒四”,到了成都,找上两个朋友一起去喝茶,聊聊成都的茶事,确实是让人觉得是很滋润的一件事。

  喝茶的随笔 篇10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热闹后的落寞。

  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懒的阳光。坐在一个人的房间,倒上一杯茶,看着茶叶的翻卷也常会生出好多感慨:茶要沸水以后才有浓香,人生也要历经磨练后才能坦然。

  无论是谁,如果经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怕是也品不到人生的浓香。日子过得久了,历经了人情冷暖,就像那三滚后的茶叶,慢慢地沉入了杯底,用沉默作为惟一微笑的表情,而那温软的茶水也就像我们的内心,足以接纳一切友善的或是不友善的表情。

  如是,爱喝茶。说行随心性也好,说附庸风雅也罢,至今仍不敢称“品”而只称“喝”,却也由只喝得出茶的苦涩,到“嗅”得出茶的清香,至如今。呷一小口茶,任清清浅浅的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充溢齿喉。之后,深吸一口气,余香满唇,在肺腑间蔓延开来,涤尽一切的疲惫冷漠。人仿佛也醉了,蒙眬中,久久不愿醒来。

  有一种场景总让人不胜神往:窗外潺潺的雨夜,屋内融融的炉火,闲闲地一捧香茗,一卷诗书。红袖添香的意境,不亦乐乎哉!是夜,茶香满室,杯中茶由淡变浓,浮浮沉沉,聚聚散散,苦涩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如茶。

  喝茶的随笔 篇11

  老公从外地给我带来一盒上等的西湖龙井,将茶叶放在杯中,加入开水时,淡淡的香味也一下子散开了。或许是因为茶好的原因,总是觉得没泡两次便没有滋味了。他见此笑着说:“凡事都是如此,美好的滋味,很快就会离我们远去,而只有在拥有的时候,细细地品味,才不至于心存遗憾。”

  他的话的确有道理,茶如人生,是个很好的比喻。如果将人生比喻成这杯茶,多数的时候,也许是平平淡淡,也只有少数的时候,才会让我们品尝到不同的滋味。而无论好与坏,都是我们所要承受的。

  一杯茶,我泡了三次,味道便淡了。可是我却舍不得倒掉,依旧细细地品味其中的味道。虽然淡,却淡得幽香。

  茶中滋味只一时,人生当中的各种滋味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当年初恋心跳的感觉,与心爱的人牵手的感觉,还有为人之母的那份喜悦,过去了,也便过去了。

  拥有的时候,就细细品味,好好珍惜。就像我每天泡的茶,一遍茶浓,二遍茶香,三遍茶淡,每一次的续水,都让我感受到不同的滋味,只有静下心来细细品尝才不至于辜负了这茶。而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喝茶的随笔 篇12

  喜欢喝茶,尤其是在工作之后,读书之余,沏一杯茶,看袅袅上升的水汽,任氤氲茶香扑鼻,该是多么的温馨而又惬意。

  的确,茶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看似一泡一喝那么简单,其实却有着深深的哲理,有如尘世里千丝万缕的牵连,初尝时苦涩浅浅,之后清香淡淡,随之而来的则是经历了种种情怀后的恬淡和释然,这简直像极了平淡的生活。如若不信,就请你浅浅地啜一口茶,漫漫的咽下,你就会领略到,原来一盏普普通通的茶竟能让我们感受着一抹忧伤,一份恬淡。看杯中的茶叶在水里舒展沉浮,去留无意的闲散和宠辱不惊的淡定就会油然而生。茶叶在杯中舒卷有致,宛然生命的四季在这清澈的水中诠释着生活的苦涩,看白雾在缭绕盘旋,又似柔韧的生命散发的淡淡的清芬。

  沏茶虽讲究用具,倒也不必金杯银盏,绿玉斗之类,洁净的白瓷杯就好,最好缀一袭浅浅的兰花,素洁清雅,纤尘不染,仿佛早春三月烟雨空濛中的一片新绿,佳器美茶,相得益彰,方才相映生辉。

  捧一杯清茶,细品慢看,看杯中的茶叶经沸水一泡慢慢地舒展开来,水气氤氲,那种美,美得让人凝神屏气,心惊摇荡,像极了古典中的女性,着湘绮长裙,曳一地古风慢慢地起舞翩迁,婀娜动人。说茶如女人,本不是我的发明,想当年,苏东坡就说过“从来佳茗似佳人。” 林语堂先生也有一句精妙的比喻:“第一泡好似十二三少女,第二泡恰如十六岁妙龄女郎,第三泡则已是少妇了。”比较而言,林先生倒显出些许俗气。

  最喜欢三毛了,她曾说:“阿拉伯人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说得多好呀,品茶,就是实实在在的在品人生。看绿芽翠叶舒展浮沉,馥郁的香气缓缓弥散袅袅升腾。第一道,涩涩的,有点苦;第二道,浅浅的,有点甜;第三道,淡淡的,是萦绕在舌间的那份似有还无的回味无穷的缕缕清醇……

  淡泊的生活,如水的日子,若能忙里偷闲捧得一杯清茶在手,于纷纷扰扰的尘世里,就会生出些许淡定和从容,抵拒着尘世浮躁,品味着人生苦短,固守着清心寡欲,凝心静气里,自有一番温润而绵长的快乐,在手里在心间。

  喝茶的随笔 篇13

  平素不喝茶,自是品不出茶的滋味。因不懂茶,也不识茶,所以对茶不敢断下妄言。但一直以为喝茶乃是件雅事。向以为喝茶需要一氛围,才能品出茶的精髓。

  选择一清幽之处,听袅袅琴音,品茗香于唇齿,把心沉静归整于零,以恬淡闲适心灵醉于飘飘异香间,那是何等的美妙?这是我对品茶所追求的意境。

  因我被俗物缠身,自知做不到如此之雅境界,又因不敢亵渎茶文化,所以对茶一直望而却步。但心中追求茶道的那颗慧心并没有泯灭。

  今夏,玻璃橱柜里的花茶和售茶小姐的巧舌如簧,留住了我的脚步。惊叹茶品种之多也感慨传统的“龙井”,“碧螺春”,“乌龙”,“铁观音”……如今竟已被时尚的保健,花茶所分了一杯羹。

  驻足浏览,花茶品种之多,令我眼花缭乱。终没能禁住售茶小姐语言的诱惑和对花茶的迷恋,还是解囊把桂,桃二花带回了家。

  桂花且能安神,桃花尚能养颜。商家抓住了女人爱美心里和时尚的潮流,得已让时尚花茶竟如此的畅销。

  大如芝麻粒的黄桂花,小如黄豆般的桃花蕾,透着自然的本色,我感叹炒茶师傅的用心,竟让它们如此完好的呈现在我的面前。

  固执的并没有听从售茶小姐的建议,各人所好,不能强求,我只把桂桃二位带回了家。

  喜爱桂花的异香,桃花的清纯。

  神我要安,因我睡眠不好。颜我要养,因桃花面已不再依旧。知并不能仰仗二位一朝一夕把我神养足,颜养好。更多的是一种侥幸与自我聊慰。

  因我着实爱桂花的浓郁和桃花的淡雅。小心翼翼地把二花捧回了家,且捧回的是一种虔诚。我要品茶了。

  取出玻璃杯洗净,然后把二花置入于其间,热水冲下去,顿时异香扑面而来,茶汤由淡黄转为橙黄,香气浓郁,如梦幻般的迷人。花茶有别于绿茶的清淡。

  端起杯子,置于鼻吻间,深嗅其香,顿时神清气爽。俯首杯中,桂桃浮沉缠绵与橙黄茶水间。通透的花瓣尽展,馨香沁与脾腑,醇厚而有些甘苦,留连与唇齿之间,久久回味。

  望着杯中沉沉浮浮的花瓣,细品慢饮间蓦然醒悟,人生不正是如同这一杯茶吗?沉沉浮浮几何间。品茶不正是品的一种心境吗?

  人生况味,如今世人大多未能摆脱俗物的纠缠。试问如今沉静如水的又能有几人?

  我心浮躁,多年来一直苦寻清淡恬静的人生,可始终未能脱去一个字“俗”。以至我常常羡慕祖母当年的超越,和她品茶的那份恬淡。一杯茶,一本书,氤氲缭绕,书墨茗香,淡然而清乐。

  感悟人生,自以为悟得透彻,但终未摆脱尘世间的俗物,难能心静如水。

  杯中茶,缕缕茶香弥漫着我的思绪,感怀着人生多年来苦寻的那份简单,正如杯中的茶,有甘也有苦。

  一茶一人生,人生的矛盾又何苦去追寻那份复杂。简单,简单如一杯茶,品一杯茶,品味清淡的人生,品味内心中的那份安宁。

  喝茶的随笔 篇14

  整日应付工作生活,难得有清闲时光,喝口茶当然不是难事,至于舒展腰身跷起腿来悠哉地品茶,距离我尚且遥远,品茶大概品的就是心境吧。

  小时候,父亲总是起得很早,五六点就把炉子弄旺了,烧起开水来,直到把该灌的壶都灌满了,他再往炉子上烧一铝壶,一般等到水吱噜噜腾着热气的时候,一家人就都起床了。洗漱完毕,敞开大门,新的一天开始了,喝茶成为每天早上第一道功课。即便是在农活最繁忙的时候,这个习惯在我的家里多年也几乎雷打不动。我在家里排行老小,所以一直被安排做洗茶壶茶碗这些琐碎工作,当时这些程序是我强烈反感的,颇烦不说,还动辄招来指责。茶壶茶碗干净与否,端茶顺序是不是有长幼内外之分,用茶缸的时候是不是一只手就能完成,都成了家长看你是否勤快、客人判断这娃是否灵性的标准了。农村人虽然待客简单,但泡茶也饱含人情,常听说谁看不起谁了,谁把谁怠慢了,茶叶放的多了少了,端茶递水也成一把量人情的尺子了。我虽然懒些,可又舍不得喝茶听话把儿这场子,心里老大不情愿还是听从了调遣。我对门有个本家,按辈分算爷字辈的,种菜卖菜是个把式,在农村算能人,因而性格泥古,常不与人言语,但他和父亲年纪相仿,敬父亲是民办教师,所以常到门上喝茶。我旧时邻家的叔是木匠,手艺好所以心气也高,一起喝茶拉家常就爱揶揄本家爷几句,两人总是你来我往见不得又离不得,喝茶时候,本家爷说菜价年景市井趣闻,邻居叔说量木打柜十里八乡人情长短,父亲拉一手好板胡,话题离不了村里谁家娃学习认真谁的戏唱腔有味。观者有容,听者有味,一壶茶便把童年的岁月拉得长长的。

  过年,朋友从远处带回来一些六安瓜片,我自己喝了些,挺好,就带回老家给父亲尝尝。他喝了说还可以,我就笑了,我知道他照顾我面子,在他看来真正的好茶叶,滋味应该就是花茶那样浓烈而醇苦的。茶的滋味何尝不是人生的滋味呢。一棵茶树,气合万象,得天地沧桑而汁含百味,和人的生命又何其相似。人说水能言而茶能语,也不知有没有这层意思?

  喝茶的随笔 篇15

  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我以为,是那种舍得花时间让自己沉浸其间的人,沉浸在碟片、书、茶香里,让心完全地投入,任时光了无痕迹地过去,那一刻,我觉得是最闲适最美丽的了。

  下午有空闲时间,我总会自私地留给自己,不忙家务,也不想工作的事。一个人烧一壶开水,泡一杯玫瑰花茶,用晶莹的玻璃杯盛着,捧在手上,静静地看那枯干的花朵,在水中慢慢地浸润慢慢地舒展开来,时不时地抿上一口,任那飘着淡淡芳香的茶水,从口一直沁入心田。

  有人说,玫瑰花茶能养颜美容,我倒觉得,喝茶时那份闲适愉快的心情才最养颜。一个人喝茶,有一个人的优雅,两个人喝茶,却容易喝出浪漫。两个人时,我们喝铁观音。彼时,阳光暖暖地探进身来,照在那套古色古香的茶具上,刚刚学会喝茶的朋友,坐在沙发椅上,一手提着茶壶,一手按着茶盖,像模像样地表演他那套无师自通的沏茶功夫。我不懂茶艺,不知道朋友的表演能称得上几级水平,但单单看在眼里,就觉得很惬意。

  一群人喝茶又别有一番情趣。常常是在晚上,邀三五个知己,边哈着热腾腾的茶,边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心情最放松的时候,也是我最爱抒发的时候,那些话儿,伴着茶香,像泉水一般,汩汩地从我的心里一直往外冒,说得唇焦口干,抓起茶杯一阵猛灌,惹得那些稍谙茶道的朋友们哈哈直笑。

  听说,真正会喝茶的人,是不吃茶点的,但我总不以为意。我甚至觉得,如果能在飘荡着淡淡茶香的嘴里,塞进各种喜欢的点心,那真是一种无上的享受,我喜欢脆脆的薯片,喜欢香香的花生,喜欢甜甜的曲奇,吃一口点心,喝一口热茶,感觉生活在刹那间回归到童年时的本真和单纯。

  也许生命的旅程越往远处去,越需要偶尔为自己留一小段空白,一个人泡一杯热茶,想一想往事,或者什么也不想,只是任时光毫无痕迹地过去。这样的茶时间,真好!

  喝茶的随笔 篇16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个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周作人在他的散文《喝茶》中如是写道。这里所要传达的一种人生态度,不免让我想到了许嵩的一张专辑《不如吃茶去》,但是“吃茶”与“喝茶”还是有些微的区别的,通常来讲,“吃”是为了果腹,“喝”是为了解渴,而在这里“吃”是为了庄重,“喝”是为了消闲。或者说“吃茶”更彰显了行为的一种庄重感,是对茶文化本身的推崇,但是许嵩的专辑《不如吃茶去》更多的是传达优游于感情中的洒脱,所以我认为这张专辑的命名是有待商榷的。不过,许嵩要传达的“不如吃茶去”的悠游自在的惬意态度与周作人的“喝茶”是相差无几的。

  “吃茶”让人想到的是达官贵人和风雅之士的品茶论道,有那么一点仪式感,而“喝茶”所感受到的却是“冬日,江村小屋,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话”的愉快。我以为,不管是“吃茶”还是“喝茶”,所要传达的人生终极态度是一致的,可以借用《中国新文学史》对周作人的一句评语加以概括,就是要保持“眼光高超,性情温润,而实际睥睨一切”。

  喝茶的随笔 篇17

  人生百态,静坐而候。

  茶一直在变,味道也有。只是少了一方交心知人。

  固若一席间,你我虽仅一席之隔,我却寻找不到你的思绪万千;近来茶客都有此象繁多,更有茶友愉悦称之:举头等天亮,低头刷手机。

  我自也是个“微信圈”人,初时还好,前些日子就有学生与同事就开始投诉于我问道:蒲老也成低头一族了…整理思绪后,后来也给自己每日定下习惯,每天用45分钟时间来处理互联网上的相关事项,其余时间用于好好对待眼前的这一壶茶。

  想到每每茶客坐于茶席方,事茶人均匠心待客,唯有茶客抽取手机、平板而低头忙于触屏世界,这茶到是有几分可惜了。一来可惜了事茶者的真诚热情,二来品茶者也如走于平行线中缺少了交集;且不说茶汤口感交流,更是违背了以茶为介提起的那份交心。

  有时我们会抱怨距离的长远,使得两者无法以足够因素而交流。但往往最令人抱憾忧心的就如至尊宝所述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坐在你面前泡茶,你却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再远,不过一杯茶的距离。

  举杯间,才是拉开心的远近,无论何如,切勿辜负泡茶者待你的真诚。

  喝茶的随笔 篇18

  这是我毕生的追求。看书不是读书,我不要求自己本本精通,喝茶不是品茶,我不强求自己辨明每种茶的细微差别。但我要求的是看书和喝茶之后的呢份恬静,可以张口就来,品天下的气魄和魅力。

  书是我最好的伴侣,任何时候我们都相依为命。它了解我,比我自己都了解自己,书一直都在坚持告诉我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书不嫌弃我,不强求我,它再用自己的方式让我和它融为一体,时时刻刻,寸步不离。这个过程是甜蜜的,伴着艰辛,透着光亮。

  茶是我最好的朋友,它是个全职的医生。任何时候有它在就有了安康。累了,困了,倦了,亦或是高兴了,读书读到狂喜处,惊诧处,佐一口茶来就是了,它都明白,无需言语。不管是微苦的茶还是清香的茶,总之,尽职尽力。

  书中自有天下在,网络世间万千事。读书是最划得来的事情,只要不长的一段时辰,书中的精华就以知晓,书中价值越高知晓的就越多。和丰子恺先生一样,我也羡慕呢些躺在草地或是成双入对的看书的人,我更羡慕暖着被窝拿着书本昏昏欲睡的人。我也是一样,读书必定是要劳心费神的,除若是文艺诗歌散文一类,还可偷得些许清闲,随遇而安了去。

  读书来不得半点虚假,书是你最好的伴侣不假,但正因如此来对你格外的苛刻。读到几分了,掌握了多少都是基本本毫不差的会有所体现。想起白院长一言,不要说你这次开始没发挥好这样的鬼话,平时怎么现在就一定有体现。

  今天就到这吧,实在困。

  喝茶的随笔 篇19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每每夜来,伴着一首忧伤的音乐,孤独地对着电脑屏幕,敲击键盘,桌上一杯香茗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陪伴着我,喝一口,浸在嘴里,让那涩涩的苦味一点点渗透到心里,心便变得清净无暇,那一刻,我才思敏捷,文字如跳动的音符,令人陶醉,或豪爽或婉约,心,畅酣淋漓,情,真真切切。王一民的《下午茶》品出了人生的一番境界,每每读来,透彻心扉。是的,一切都没什么,都是刹那,都是瞬间。遭遇人生的冬天,平淡生命不尽人意之时,不妨泡一杯清茶,让心身歇息,完成间歇与过渡,明日里仍是充满希望的人生。

  我喝茶,可以追溯到我很小很小的时候,那时她缺奶水,每当饿了或哭着不睡觉了,父亲便用筷子沾了茶水滴到我嘴里,我便波动小嘴吮吸着,停止了哭声,茶的感觉,因为太小,无法记忆。第一次喝咖啡,那还是二十多年前在同学家喝的,我当时不知道那是什么玩意,只记得很苦,不明白同学为什么会拿它招待我。后来,我才知道那叫咖啡,而那苦苦的感觉再也没有忘记。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喜欢上了咖啡,而那久违的感觉也重新从心底拾起,不加糖,我喜欢那种苦中裹着香滑在舌尖流转的感觉,也有音乐,我完全陶醉在里面。我想在咖啡的浓烈里,让我的人生变得浪漫,浓情,多姿多彩。

  一杯清茶,可以涤荡浮世里迷失的灵魂,滤掉附着在我们生命中的种种灰尘。而咖啡的浓烈却是另一种生活情调,温润,浪漫,情意绵绵。

  也许是内心的疼痛太深,在咖啡的浓情里我依然没能找到心的归依,我的内心依然是孤独的。有人说:你不能在咖啡里找到答案,就去喝茶。我心有所悟,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思维转换,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思考人生的方法……那么,再去喝喝茶!

  喝茶的随笔 篇20

  童年时代,茶是苦涩的记忆。那时的生活很贫困,茶通常是从集市上买回来的散茶,极廉价的。从地里劳动回来,大人们通常喜欢沏上一大茶缸,慢慢地喝,去除一天的疲劳。时间久了,茶缸里便有一层厚厚的茶垢,我偶尔喝一两口,但总是苦得难以下咽。

  后来,生活慢慢变好,茶叶也变成了袋装的。印象最深的是一种叫做“猴王‘’的花茶,打开袋子,一股香气便冲出来,很是让人陶醉。那时农闲的时候没事干,每次喝茶的时候,总是左邻右舍七八个人围坐在一张长方形的木桌前边喝边聊,气氛很是热烈。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慢慢地喜欢上了喝茶,尤其喜欢喝普洱和红茶。闲暇时,常沏一杯,看着茶叶在沸水的浇灌下浮腾跳跃,水慢慢变得澄澈嫣红时,内心总涌动着一种愉悦感。

  很长一段时间里,经常于路边店里随手购得一些,慢慢泡喝。但因经常换店,茶质参差不齐,总不大如意。

  偶然的一天,去天津天环站华润万家购物,路经天福茗茶,服务员手端茶盘,热情邀约,随手取一小纸杯饮用,颇感醇正。于是,便走入店中,随意观赏,店内整洁,各类茶叶摆放有序。

  服务员邀请我坐下品茶,因为想买一些红茶,服务员便拿出骏眉让我品尝。

  服务员手持一木勺,取茶,放入茶壶,浇入沸水,取出滤网,动作娴熟,一气呵成。

  茶具也颇为讲究,细瓷薄壁杯,红泥小茶壶。嫣红的茶水涌出小巧精致的壶嘴缓缓流入杯子时,袅袅的茶香便慢慢氤氲开来。茶汤色泽红润,晶莹剔透。执杯品茶,顿觉脾胃舒爽,唇齿留甘。

  品茶的时候,服务员讲起了茶的功效,生长环境,甚至茶的制作工艺。口噙茶汤,耳听讲授,恍惚间,感觉似乎置身广袤茶场,整个人如沐春风,每粒茶叶都变成一个精灵,于广袤茶场翩翩舞动。

  后来的日子里,每次去华润万家购物,总忍不住去店里看看有没有新到的茶。时间充裕时,还会沏上一壶,慢慢坐喝,听服务员讲讲茶的知识。临走,顺便买点茶叶。

  喝茶的随笔 篇21

  喝茶的人,如今越来越多。喝出了遍地茶馆,喝出了无数茶叶店,喝出了茶叶一条街,还喝出了个茶叶节。茶还成了名贵收藏品。在茶上发大财的人,就更是无计其数。这茶简直成了精变为宝。至于茶叶的种类,茶叶的炮制方法,茶叶的包装形式,制茶的高超技艺,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在“茶”字上显出的智慧,今人早就超过“茶神”陆羽。这不能不说是茶文化的幸运。

  那么,茶客喝茶的感觉如何呢?别人的感觉,我无从得知。依我多年喝茶的体会,喝茶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养心求趣。就是说,通过喝茶,陶冶宁静的心性,提升生活的品位,使身心都能得到舒畅。在略显浮躁的今天,这一点对于普通人,我觉得会大有益处,起码会让自己静下心来,经过思索应对事物。这不是蛮好吗?

  若想达到这个目的,喝茶的方式得讲究。喝茶方式不外乎,细喝和粗喝两种,亦可称之文喝和武喝,或曰雅喝和俗喝。比如,北京的老舍茶馆,起步时期街头摆摊儿,粗瓷大碗一字排开,见色不见形的茶水,来往客人掏五分钱,站在摊旁扬脖喝下,解了渴润了肠胃,继续赶路或游玩。这就属于粗喝。后来老舍茶馆进了楼,八仙桌雕花椅,提梁壶小盖碗,干鲜果品小点心,看着玩艺儿品茶,从容之中有种享受感。这就属于细喝。非常荣幸,老舍茶馆这两种方式,本人都曾经领略过,感觉自然不同:前者爽,后者温。两者相比无所谓优劣,只是随着生活安定,更多的人还是欣赏文喝。这也正是茶馆多的缘故,茶事比往年兴盛的原因。

  喝茶的最佳环境,我以为,用四个字即可概括:幽(静)、清(爽)、畅(快)、随(意)。在茶馆听说书唱戏,在茶馆大摆龙门阵,到了晚年都不太喜欢了,更钟情于布置幽雅,音乐悠扬,茶食自取,慢腾腾地跟友人聊天儿,这样的茶馆似乎更合性情。所以我经常去,并且跟朋友推荐北京的杭州茶食店。原因就是这样的茶馆,一无时间限制,可以任意聊天;二是茶食自选,随意又很可口。当然,那里的环境布置,还有一派江南特色,让人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比这更重要的就是,价钱适合普通消费者,不用另加价就可入单间,这一点也是它的优势。可惜这家茶馆如今停业了,成了我饮茶经历中的往事。

  倘若是个人平日喝茶,自然无须那么讲究,不过,有两点不可以马虎,除了适度的冲茶水温,这就是茶叶和茶具。茶叶质量的好坏,对喝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就不过多地说了。至于茶具,还是要依茶选器,以求最佳喝茶效果。我有四套茶具:一是工夫茶茶具,一是玻璃茶具,一是陶瓷茶具,一是麦饭石茶具。经常用的是后三种。喝绿茶用玻璃茶具,喝别的茶用陶瓷茶具,泡出来的茶味儿,自然就完全不同。尤其是在观感上,给人的印象各异,像茶叶展形的过程,就有个直观与否的问题。比如龙井茶是慢性子,放在玻璃杯中赏玩,如同观赏金鱼游动,就会获得闲适的情趣。如果放在陶瓷器皿中,就不会有观赏的机会,岂不是怠慢了名茶龙井?再比如乌龙茶是急性子,见高温水立马膨胀,倘若用玻璃杯冲泡,看见这情景心里会发堵,岂不是破坏喝茶的心情?更不要说那味道的不同。

  喝茶,更多时候是自己喝,有时候跟友人一起喝。自己喝好办,坐在桌子前喝,躺在沙发上喝,都无所谓,只要自己愉悦就好。跟朋友喝茶则不同,一是要学会克制,一是要学会宽容,比如吸烟的人就要少吸或不吸,比如讨厌烟味儿的人就要忍耐着点儿,不然这茶是绝对喝不好的,闹得别别扭扭皱皱巴巴,最后恐怕连茶都会变了味儿。为了喝茶就得改改性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喝茶可以磨性情,改变人的某些习惯,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终究不是个会喝茶的人,更不懂得茶道茶礼,最多算是脱离粗喝阶段,不过有一点自认为可取,那就是我对茶的虔诚和执着,恐怕是一般喝茶人所未有。拉杂地说点茶话,心里也就痛快,感觉更清爽。再喝茶时,就会有更多茶香,悠悠留于口齿间,生活多美好。

  喝茶的随笔 篇22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爱上了喝茶,起初的时候是为了喝茶而喝茶,因为听说喝茶可以减肥,还可以抗癌,没有想到后来竟然上瘾了。

  我喜欢茶!闻它、喝它、尝它、观它。当夜深人静之时,做完家务,一个人一袭素裙,一杯茉莉花茶,一本散文书,在阳台或客厅,开上一盏小灯,或阅读或发呆或沉思,最让我怡然神往的还是,看,茶叶在那透明的玻璃杯子里慢慢舒展;闻,缓缓升腾的香气袅袅;观,茶叶在杯子里摇摆、旋转、曼舞,是散漫的又是淡定的,是没有规则的又是自由自在的,然后慢慢的、渐渐的,释放出淡淡的绿色,晕染了整个水的澄明;醉,此时,思绪已经陶然迷茫在这屡飘然的茗香之中,进入一种心无旁骛的境界,淡淡的飘远,净化着凡世的心灵。

  然后,端起,喝一口,有点涩有点苦,再喝一口,有点香有点甜,那有点苦有点涩有点甜的一缕清香就会把我的把思绪引向遥远的天际。那情、那景、那境、那味、那韵,真的很美!在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我沉浸、沉醉在那种意境中。是的,我醉了,有人醉酒、有人醉烟,有人醉景、有人醉情,而我醉倒在那茶的绵软与醇香里;醉倒在那纯粹的一抹纤尘不染里;醉倒在那清爽的一抹幽幽暗香里。

  不知什么时候,我明白了人生就像一杯茶一样,开始浓重香纯,但越沏就会越淡,直至成为一壶清澈的水,虽然淡而无味但清澈见底;没有了原来的香浓,但换来了难得的清明。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也许,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份如茶般的淡泊和宁静的心境。在被浸泡过的茶汤中感知本来的清澈!在宜人的清香里感悟原有的清淡、顿悟无为后的恬静、回归无我中的真我。呵呵,能做到这样的人是智者,不会枉过一生!

  现实中,人心若能如茶,便清和静雅,了无杂念,只需一杯清水便召示一段人生。但对于人生之言,四季变更、悲欢离合、风花雪月、灯红酒绿,为了金钱、权利、名誉,搞得人心浮躁不堪、欲望膨胀、性情变态。虽说现在的我已向不惑之年靠近!可是,吾乃只是一傻傻呆呆笨笨痴痴之小女子,唉!看事务只看表象,不能体会其本质又怎能不惑?也许当我真的静下来思考,才能把事物看得更清、更透、更明啊!不要等到人老珠黄的时候,才真正的明白“返璞归真”“顺其自然”;才真正的懂得“命中注定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

  有多少人喝茶,就会有多少种心境、心情、心得。一个人的茶是非茶之茶,一人独品,一缕幽香,一个意境,是茶非茶,容易让人醉;两个人的茶是真茶之茶,两人两杯茶,相对而坐,两两相望,无声胜有声;茶话会的茶,是一种茶饮料,朋友们聊聊人生的酸甜苦辣,常常会让人哭,让人笑,让人糊涂,让人清醒。所以,茶是一样的好茶,然心境、意境、愿景不同,茶也会变了味道!茶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人啊!还是希望爱茶之人都能喝到好茶!喝出好味道!喝出好的愿景!喝出好心情!

  爱茶,爱喝茶,但也只能是“喝”是“饮”,达不到“品”的境界,不过,那有什么关系呢?喜欢就好!

  不过,人生如茶,茶如人生,那淡淡的苦,涩涩的味、幽幽的香,要细细地品、静静地悟、深深地懂。

  喝茶的随笔 篇23

  我喜欢喝茶,但不懂茶,累了,就沏上一杯,看着茶叶在热水中旋转升起,再缓缓地舒展开来,水,渐渐呈现出淡淡的绿色,这时,疲劳一如升腾的热气,也就渐渐散去。我不知陆羽《茶经》中的“荡昏寐,饮之以茶”可是这种状态。

  《茶经》云:啜苦咽甘,茶也。一身的疲劳,谓之苦,闭目养神,谓之甘,人,也是一种茶。静静地舒展,呈现生命的原色。

  沏茶,离不开水。《茶经》有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排列。其实人生的水,也是有各种排列的。人的家庭状况,经济情况,生活环境等各种水,虽也影响到人生这杯茶的浓酽、苦涩、甘甜,但茶仍是关键,因为在旋转着慢慢地舒展呈现的过程中,显露的是自身的品质。

  茶讲究的是品。品茶,有一种慎独、静思的意境。在茶中,我尤喜绿茶。一是它不经发酵,不掺杂其他,冲泡后仍保持着天然的绿色;二是入口微涩,细品,却有淡淡的清香,不艳,不媚,不俗,不骄,不躁。

  在中国,喝茶是一种文化,在唐代就有了专著,喝茶十分考究,陆羽在《茶经》里对茶具都有着极其详细的论述。而我喝茶,喜用透明玻璃素杯,没有任何花纹装饰,里外透明,一目了然。茶叶堆在杯底,一股热水冲下,茶叶在杯中旋转升起,在浸泡中缓缓展开,氤氲中的馨香,便弥漫在空气中,整个过程,纤毫毕见,不遮不拦不粉饰,展现出透明的一生。即便平平常常,有些苦涩,也毫不在意,因为在坦荡中,透着一缕清香。

  喝茶的随笔 篇24

  我喜欢雨天喝茶。雨天喝茶意境独佳。雨天里四处宁静,好像平日的喧嚣都给雨浇灭了,因了这雨声,四处更显得静悄悄,因了这静悄悄的雨天,才有了一份闲适的心情。窗外是风雨的世界,窗内是我的天地。一个人静静地坐书房,沏一壶好茶,慢慢饮啜,仿佛从物欲横流的浮华世界回归自然,寻到本真,得到平静。在平静中品出“清幽、平和、温厚、儒雅、隽永、和谐、宁静等种种滋味,可以领略清风、明月、松吟、竹行、松开、雪霁等种种妙趣和意境。若是拜读一本心仪已久的好书,则更有品味。喝茶醒神,读书清心,视之悦目,入口赏心,百冲不淡,千年犹芳。看到精彩处,血脉喷张,轻呷一口清香的绿茶,身体微汗渐出。

  静静地看着茶叶在水中缓缓地舒展,不禁想起“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细细感觉口中香茶滋味,然后让原汁原味的茶香茶色茶趣茶韵源源不绝地慢慢饮到心里。这时书韵茶香交融,一种心情如水的感觉和香味隽永、逸兴湍飞的心境令人神醉情驰;一种对知识的绵思遐想、对人生的哀乐悲欢荡涤胸襟;一种文情激荡萦绕在心头,有时还会激发创作的灵感。这醉人的意境妙不可言。

  喝茶的随笔 篇25

  一场雨过后即是炎炎夏日。所以珍惜每一场雨水带来的清爽,因为以后的3个月会是日光充足的桑拿天。喝一杯茶,听轻音乐,享受一周中难得的时光。

  我习惯夏天喝绿茶,有一种说不出的清爽。当然亦是个茶艺不精的人,红木的茶洗、泥塑的摆设、沙壶、沙杯所带来的更多是情境。就像有人说星巴克是影楼一样,喝不喝咖啡不重要,自拍点赞最重要。这些瓶瓶罐罐会给人一种错觉,好像茶不折腾不会醇香,不用各式各样的器皿就不叫喝茶。自得其乐而已。

  看着窗外的雨,伴着雷声,貌似宣泄着不满。我喜欢下雨天,觉得那是在洗心,雨过之后心都会干净些。雨水滴答打破了钟表的节奏,仿佛时间不再是规则的流逝,而是有了不一样的呼吸。时间你不要走,很多事情我还没有想好;时间你也不要停留,这样痛苦才不会赖着不走。雨声是一种诉说,让你放下,告诉你一切都会付诸东流。

  喝茶还会困,我可能是第一人吧。放松的人更想睡个好觉吧。会梦见什么呢?梦见我在雨天喝茶吗?只要不尿床,我想再来一杯。

  朋友,有机会一起在雨天喝茶,放下自己沉重的世界,内外冲刷着自己,也许才会看明白人生。

  喝茶的随笔 篇26

  我喜欢在雨天喝茶,桌上的茶,茶香随热气从杯中袅袅升腾,旋转,似乎在传递一种思绪。稍稍愣神的时刻,感觉到在与时光对饮,与窗外的雨对饮。情随心动,流年的点滴,就在若隐若现中浮现又遗忘。

  一路走来,坎坎坷坷,曲曲折折,不管我们怎样用心,总难免有些遗憾和伤心,甚至伤痛。后来面对一切就不再困惑,因为终于懂得了,生活中不如意的事要比如意的是(事)多得多,把握好自己的心态好了。让自己的心情如意,生活就是如意,这比什么都强!

  有人说,生命是过程,我们日复一日地在路上走着,过了一站又一站,每一站都有壮丽或说凄迷的风景,不管在哪个阶段都上演着喜怒哀乐,幸与不幸都可能发生,就像茶再热也会凉。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花开又花落,花香浓又淡,来年花再开,花香淡又浓,就像凉茶倒进开水一样会升腾辗转。

  平和地接受生命中的每一次赐予,每一个机会;美和不美的东西,哪怕是伤与痛我们都得接受,就像接受阳光与空气。生活就是这样无常,当我们不求全责备时,才会感到满足!不必抱怨我们失去多少,想想得到的就不会为失去而惋惜。

  是啊,人生若歌,起伏跌宕,潮起潮落,我们每个人都是歌者;浮华尘世,生命如茶,品尽人生的繁华与落寞,或浓或淡,或苦或甜,拥有一颗淡薄的心坐拥酸甜苦辣,已足够!

  浮华若梦,岁月静好,红尘纷扰,我自安然。怀抱一盏茶,“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心境如此简单,茶也简单,心更简单。用平常的心去对待生活,用感恩的心去拥抱幸福。用淡泊的心品茶,浓与淡,凉与热,又何妨?

  喝茶的随笔 篇27

  中国人喜欢喝茶,特别是喜欢红茶和绿茶。除了中国人以外,还有很多国家的人也都爱喝茶。这些国家的人喝茶都有自己的特点。

  比如说欧州人喝茶一般要放糖。在英国一般4:30以后要喝下午茶,即使是正在工作或者开会,他们也会停下来喝茶。

  周知东南亚由于天气很热,特别是泰国,那里的人喜欢在茶里加上一些小冰块,这样喝起来很清凉。

  对我来说非洲人喝茶是最近才知道的。他们在喝绿茶的时候,总是要放一些新鲜的植物叶子,再加上点冰糖,这样喝起来会感觉十分舒服。

  东亚人喝茶,基本上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我觉得日本人是其中的佼佼者。不但如此他们还发扬光大,成形了一种特殊的仪式,这就所谓的茶道。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Ta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去年十月我曾经写过一篇"喝茶与茶道的随笔",其中写道,我喜欢:"一杯浓浓的绿茶,或许就是一剂强心的镇痛药,瞬间的苦与涩一切化解在气丹与心田里。"发表在某文学网站后,有文友问:"难道淡淡茶就真的没味吗?山牛哥不妨试试喝淡茶"。

  为了回答文友的这番话,从去年10月开始,试偿着一天浓茶一天淡茶的喝法。刚开始很不习惯,过了约一个月找到了喝淡茶的感觉。其实喝浓茶是来得凶猛,是茶味去刺激味蕾;而喝淡茶讲的是节奏,要用味蕾去体验茶的味道。

  我终于明白了,淡淡的茶,有节奏地将其缓缓地流过咽喉,那一停一流慢慢地析出甘醇。这犹如淡淡的生活,需要淡淡地经历慢慢地体验才能品味到真正的酸甜苦辣。

  淡淡的清香其实是一种优雅,能够沁入心脾,让人身心愉悦。人生,淡淡的看似无味,却意味深长。

【喝茶的随笔】相关文章:

爱上喝茶随笔06-12

喝茶随笔散文11-28

喝茶时间-生活随笔06-11

成都喝茶杂文随笔07-02

看看书喝喝茶随笔02-13

喝茶之悟生活随笔06-23

来茶楼喝茶杂文随笔07-04

平淡的日子和老公喝茶随笔06-12

喝茶品人生情感随笔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