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城址变迁论文

时间:2021-05-28 12:14:08 论文 我要投稿

“榆中”城址变迁论文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榆中县,属陇西郡。今榆中属甘肃省兰州市,县级行政区域及县府城名,在兰州东南80千米,东经104.06°北纬33.50°处。依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战国时期榆中没有确切城址,只是一片广阔的区域,属林胡,位置大致在东经107°-112°北纬38°-41°,地域主要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西北端,大体在黄河几字湾内东半。谭集西汉凉州刺史部图上才有了古代的榆中城,属凉州刺史部金城郡,位置在东经103.55°北纬36.02°,在今兰州正东方。东汉未变。到了三国魏时,榆中仍在今兰州的正东,但城址似乎向西移动了一点,而且成了金城郡的首府(而金城却不是首府)。西晋时属秦州金城郡,也是首府所在地。十六国时属前赵,位置依旧,但不再是金城郡府(郡府在子城,亦非在金城)。南北朝时属北朝魏之河洲金城郡,位置依旧。隋唐五代十国时期,谭其骧的图集中没有榆中这个地名,可能与这一时期金城郡属于吐蕃版图有关。从此经宋辽金元明一直到清,谭集未再标注榆中,说明自南北朝以后榆中在历史事件中不再扮演重要角色。

“榆中”城址变迁论文

  这里产生二个问题:一是榆中故城何时迁到现址;二是为什么北朝魏以后史事记录不再有榆中之名。

  一、榆中故城迁移

  榆中什么时候由故城迁至今地现在就只有靠猜测了。假设榆中曾一度迁入今址,那么在什么时候?清代耿喻《金县志》“城郭”条:“尝按邑城创自元至元间,历时增修,坚致牢实,当时称为铁。”金县即今榆中县。然而,此材料仍不能帮助我们断定榆中位置更改的时间,只能肯定此城非榆中城迁移而得。可以断定在此之前如果有个榆中城在附近也早荒废了,如果假设榆中城曾迁至此也在足以颓圮的时间之前。

  榆中最初为羌人所据,羌人从远古起就开始迁徙。周代羌人大的内迁有两次。秦汉以来内迁更趋频繁。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从张掖、天水、陇西三郡各取两县,设置了金城郡,郡治允吾县。今榆中县东部属天水郡勇士县。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36年)省金城郡属县并入陇西郡,次年恢复金城郡。汉安帝永初四年(110年)将金城郡治迁至陇西郡襄武县(今陇西县),延光三年(124年)迁回原治。三国时榆中属魏凉州金城郡,郡治榆中县(按谭集非现址)。西晋沿置,西晋末年天下大乱,进人十六国时期行政建置更改纷乱。前凉榆中县属金城郡,郡治榆中县(按谭集非现址)。东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前秦灭前凉,占领凉州金城、广武二郡,但未曾过黄河占有榆中县。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年)西秦灭南凉,榆中属金城郡。太元十年(385年)西秦在其辖境内置苑川等十二郡,筑苑川勇士城(在今榆中县境内)为都城,太元十三年迁都金城县(今西固城一带),太元二十年(395年)复迁都苑川勇士城。北魏在汉榆中县地设榆中镇,后在今榆中县境设子城县,属临洮郡。从这些材料无法判断榆中何时迁入今址,但上述材料中汉羌的进退伸缩和建置的频繁变动,为榆中的内迁提供了可能,也为这一迁移的短暂性提供了可能,其中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36年)省金城郡一事与榆中内迁之间有关的可能性最大。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冬,北宫伯玉在河湟地区举兵反汉,金城郡治又迁至榆中县。当时郡治在允吾,位于浩水(今大通河)之东,既然河湟地区发生反叛,金城郡治的迁移应远离叛区,那么此榆中县当在允吾之东。《后汉书·董卓传》说,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十一月,“章、遂败走榆中,温乃遣周慎将三万人追讨之。温参军事孙坚说慎曰:‘贼城中无谷,当外转粮食,坚愿得万人断其运道,将军以大军继后,贼必困乏而不敢战。若走羌中,则凉州可定也。’慎不从,引军围榆中城。而章、遂分屯葵园峡,反断慎运道。慎惧,乃弃车重而退。”新修《榆中县志·附录》认为,此榆中即在兰州东岗镇,葵园峡即桑园峡,所依据的'就是这一史料。此一点张国常《重修皋兰县志》早有主张,“案《汉书》灵帝中平二年周慎围边章韩遂与榆中,章遂分兵屯葵园峡,断慎运道。疑即此峡。方舆纪要谓榆中、葵园峡俱在兰州西,殊误。”然而以东岗镇的地形,北为滔滔黄河,南为大山,稍知军事者都知道,在如此狭窄的空间,边章韩遂是断难分兵到桑园峡去而不被周慎的三万围兵发现的。所以,周慎当时围的“榆中”一定不在东岗镇,而在兰州西面某地,但也一定不在最早的位置。因为若此“榆中”仍为大通河下游,那么已经在“羌中”了,孙坚说“若走羌中”就不能成立了。

  综合以上材料可以得出结论,榆中故城最早在大通河(浩水)下游区域,后一度迁至今榆中城附近,最迟在东汉灵帝之前榆中城再迁至兰州西某处,民国时以此为金县县城命名就是现在的榆中城。这样,历史上有关榆中故城记载中的各种说法就都能成立,不存在是非之争了。

  二、北朝魏以后不见榆中地名

  这与北朝魏以后的州郡县建制变化有关。据张国常《重修皋兰县志》卷二“沿革”载,北魏孝明帝时复置金城郡,郡治子城县,属河州。正光五年(524年)废榆中镇,复置榆中县,属金城郡。北周废榆中县,其地并入子城县。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置兰州,以皋兰山为州名,领金城郡,金城郡领子城县。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存州,将金城、武始、广武三郡并人兰州;废勇田县,在今兰州城区置五泉县。兰州领子城、五泉、广武、狄道四县,州治子城县。隋代的兰州大致在今兰州市辖境范围。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兰州改称金城郡,子城县改为金城县,为郡治。以上均未用“榆中”之名。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复置兰州,废金城县入五泉县,为州治;兰州领五泉、广武、狄道三县。后又改五泉县为金城县。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兰州为金城郡,改金城县为五泉县。天宝三载(744年)析金城郡狄道县置狄道郡,金城郡领金城、广武二县。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郡为州,金城郡复名兰州。次年改广武县为金城县。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占领兰州。吐蕃在河陇地区沿袭唐朝制度,亦设州、县,州设大都督,县设都督,亦未用“榆中”之名。

  五代至北宋初年,吐蕃衰落,在今兰州地区散居吐蕃部落。是时,党项族崛起,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赵元昊夺取河西,占有今榆中之地。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收复兰州,为防御西夏进攻筑金城关。宋徽宗时在兰州城置兰泉县。北宋兰州辖境在今兰州市黄河以南地区,辖一寨四堡,即龛谷寨(今榆中县小康营)和东关堡(今东岗镇一带)、皋兰堡(今西固区关山附近)、阿干堡(今阿干镇)、西关堡(今西固城附近),皆未用“榆中”之名。

  宋高宗建炎五年金占领兰州,撤兰泉县并入兰州,金代兰州辖定远(今榆中县定远镇)、龛谷(今榆中县小康营)、阿干(今阿干镇)三县,东关(今东岗镇一带)、质孤(今榆中县来紫堡)、西关(今西固城附近)三堡。后西夏攻占兰州,金以龛谷、定远二县置金州,治龛谷县。蒙古灭西夏和金之后占领兰州和金州,撤阿干县入兰州,撤定远县、龛谷县入金州。元代兰州、金州属陕西行省,县级以上机构均未用“榆中”。

  明代于洪武二年(1369年)攻取兰州,降兰州为兰县、金州为金县(治所移至今榆中县城),属陕西布政使司临洮府,未用“榆中”之名。洪武三年(1370年)置陕西都司兰州卫,指挥使驻兰县。成化十三年(1479年)升兰县为兰州,辖区不包括今榆中县。

  清初沿明制,兰州、金县仍属临洮府。康熙五年(1666年)清廷析陕西省置甘肃省,将甘肃巡抚自凉州(今武威市)移驻兰州,并将甘肃布政使由巩昌府(今陇西县)迁至兰州,兰州成为省会。乾隆三年(1738年)临洮府移驻兰州,改称兰州府,改兰州为皋兰县,为府治。兰州府领狄道州、河州、皋兰县、金县、渭源县、靖远县,其中皋兰县、金县在今兰州地区,没有“榆中”之名。

  直到民国8年(1919年)改金县为榆中县,在沉寂近千年后“榆中”又成为一级行政区名。

【“榆中”城址变迁论文】相关文章:

变迁小学作文01-04

桥的变迁作文06-29

内经女性的生理变迁11-18

地球四季变迁原因10-12

桥的变迁作文3篇01-07

餐桌的变迁作文900字12-31

老巷子的变迁感概散文02-23

《读与写的变迁》片段摘抄12-10

社会生活的变迁说课稿11-02

《撒哈拉的变迁》阅读题及答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