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工记》看中国传统设计技术观论文

时间:2021-04-17 18:59:37 论文 我要投稿

从《考工记》看中国传统设计技术观论文

  摘要:《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论及设计技术的著作,本文从《考工记》看中国传统设计技术观,分别从《考工记》所提出的“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个方面来论述中国传统设计技术所遵循的原则。文章的最后通过对中西方设计技术的比较,力图探索出一条利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设计技术之路:取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中国传统的设计技术思想,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从《考工记》看中国传统设计技术观论文

  关键词:考工记,设计技术,天人合一

  《考工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伟大著作。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中国现代教育家张道一先生等知名人士都对《考工记》有过深入的研究。关于《考工记》的成书年代仍有争议。闻人军先生根据古代度量衡制、历史地理称谓的演变、金石乐器、青铜兵器形制的发展,并结合相关史书记载与先秦出土的文物资料,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将《考工记》定为“战国初期齐国的官书”

  1.《考工记》:中国第一部关于设计技术的著作。

  这部先秦时期的作品是中国第一部论及设计技术的理论著作,它代表了中国传统的设计技术观,并对后世的设计技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李约瑟博士在评价《考工记》时,对它的研究价值予以了肯定,称其为研究中国传统技术史最重要的文献。

  《考工记》言简意赅,包含着丰富的技术信息,论述了百工器物制作的产生及各器物的特点,并详细介绍了当时设计的三十个工种:“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考工记》可谓是一部百科全书,内容涵盖了我国先秦时期的设计技术及古代优秀的技术观念,蕴含着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的思想。

  2.天时、地气、材美、工巧。

  创物要顺应天时。宇宙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万事万物应与之相顺应,人之为器物应当顺从天时,方得以为器。文章论述到“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1];”今人看来与设计技术毫无关系的天时,却是十分重要的。

  创物要适应地气。“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原始综合科学概念。“地气”包含地理地质、生态环境等多种客观因素。“橘逾怀西北为枳,鹃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11”进一步诠释了“地气”的重要性。

  创物要选用上好的材料。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翠玉白菜是在一块完整的一半灰白、一半翠绿的玉石上雕刻而成,匠人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点,白色部分雕成菜帮、绿色部分雕成菜叶。翠玉白菜的精良是建立在材美之上的,若是没有好的材料,不可能制作出如此精美的器物。

  工巧与以上三种较为客观的因素相比,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考工记》开篇之段写道,“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11这里的“知者”与“圣人”即设计师,“巧者”、“工”即是匠人。匠人要熟练的掌握技术,并将技术传承下去。《考工记》中强调“知者创物”与“巧者述之”。匠人通过向“知者”学习、将设计技术付诸实践。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11是《考工记》的设计技术观。下文进一步解释“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我们在评价器物的精良与否就可以此作为评判准则。中国传统的设计技术观在《考工记》中得以展现,因而“天时、地气、材美、工巧”也是我国传统设计技术观之精髓。

  3.《考工记》的设计技术观对当今中国设计的'启示。

  现代设计技术观过多侧重于科学技术。它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科技的发展使得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以中国阴阳五行哲学来看,由于成本与技术的因素,商家不愿花高额的代价去处理淘汰品,使产品无法循环再利用,久而久之会对地球造成污染。因而,现代设计技术过多的重视眼前利益,缺少正确哲学理论的指导。

  中国传统的设计技术观更主要的是就文化层面而言。在中国的古文中的“术”就是“技术”,“科学技术”是“术”的一种,我们当下所处的这个时代就是一个“术”的时代。中国传统设计技术观是建立在中国传统阴阳五行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重在一个“道”字。孔子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纠。”古代哲人将“道”作为万事万物之源,“道”具有永恒性。李约瑟在其著作中也肯定了“道”的意义:“道’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绝不是反科学或反技术的。

  它预示了道对大自然所加的一种近乎于神秘又近乎于理性的支配,而这种对大自然的支配,只有确切知道和了解“道”的人才能做到[3]。”器物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需求,更要唤醒人们的使命感,将生活方式引导到良性的轨道上。

  4.结语。

  《考工记》是中国古代器物制造的经验总结,全文渗透着中国优秀的哲学思想。作为中国首部有关设计技术的著作,今天仍对我们有着指导作用,当代设计师可以从这部经典著作中挖掘出丰富的珍宝。在中国设计师探索中国设计的进程中,面对西方眼花缭乱的设计流派容易迷失方向。《考工记》像一盏明灯,让中国设计师看到设计的本质与正确的设计技术方法论,它指引着中国设计前进的方向,让中国设计重新回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1].闻人军,考工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四书五经[M].长沙:岳麓书社.1991:7 - 14

  [3].(英)李约瑟著,汪受琪等译.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Ml.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英)李约瑟著.陈立夫等译.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1

  作者简介:徐碧琚:(1985 -)女,汉族,江苏苏州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从《考工记》看中国传统设计技术观论文】相关文章:

周礼·考工记·匠人原文及翻译04-11

读《考工记》有感500字10-18

观舞记教学设计08-23

《观舞记》教学设计03-08

《观舞记》课堂设计05-26

《观舞记》教学设计02-26

热工课程设计论文04-10

有关《观舞记》教学设计01-15

《观舞记》教学设计范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