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论文

时间:2021-04-13 12:53:17 论文 我要投稿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论文

  1序言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论文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为未来经济发展找到了新的引擎,又为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 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作为七个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产业。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 来看,它与我国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和发展模式之间存在一系列的契合之处。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选择。截至目前,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南京、武汉、成都、大连、青岛、合肥、苏州、宁波在内的至少200个国内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构想和目标。这些城市真正成为创新型城市还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如何提高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并带动文化创新、服务创新?首当其冲还是应该从城市的产业着手,发展核心产业,顺应时代要求和国家的产业政策。如何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动力机制从何而来?本文将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视角探讨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2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创新型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2.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义之所以定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由它的战略地位和产业特性决定的。

  根据冯赫在《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一文中的定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以重大科技突破为前提,以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为产业基础,能够引致社会新需求、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能在一段时期内成为对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进步有重大影响力的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行业和部门。根据上述定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城市的影响体现在以下方面: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或支柱产业。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是建设创 新型城市的支撑点和载体。从我国制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可以看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等产业都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及产业创新需求,瞄准科学技术发展前沿,推进科技产业化与创新经济发展。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延伸,科技创新正是通过产业创新才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产业创新能够直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活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集群链接、转型升级与科技园区建设,调整主导产业结构和技术升级,带来科技基础研发、应用技术开发、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良性互动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各城市提升竞争力的瓶颈之一。各省市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条件,重点发展某一项或几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顺应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浪潮,提升自主创新、自主发展的能力,那么我国多数产业的竞争力必将大大增强,变中国“世界加工厂”为“世界商场”。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 业,构建创新型城市,对于我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它们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发达的科学技术、创新的思想为城市打造先进的基础设施,成为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撑;二是提升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城市更具有竞争力和强辐射能力。

  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 汽车等产业,对于构筑城市的基础设施体系将有极大的推进作用。以城市交通为例,当前我国大城市的交通状况较差,尾气污染、交通堵塞、公共交通不发达,成为了影响城市效率和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改善这一状况要依赖科技的突破,打造舒适便利的公共交通环境,合理规划城市路网,使城市交通高效、安全、节能,增强城市活力。

  任何一个产业对城市的经济和就业都有带动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其对科技和创新的高要求使得它在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必须有所突破,生产商品的附加值更高,对周边产业的推动作用更大。在我国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支持下,更有利于实现产业化,实现高端产品和技术自主创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例如,我国针对新能源汽车已经做出了产业规划草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乘用车年产销量的50%以上,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内燃机、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子、轻量化材料广泛应用,汽车燃经济ECONOMY4现代城市研究2012.02油经济性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达到每百公里4.5升。从新能源汽车的规划可以看出,未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既契合了发展创新型城市对创新的高要求,又实现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淘汰过去资源依赖型、劳动力密集型等产业,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国外大城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介绍

  金融危机过后,发达国家纷纷开始探索新兴产业,力图再次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欧美发达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内容有共同点,也有差异。

  美国提出,将研发的投入提高到GDP的3%这一历史最高水平,力图在新能源、基础科学、胚胎干细胞研究和航天航空等领域取得突破;后来又两次提出美国科技的主攻方向,包括节能环保、智慧地球等。欧盟宣布到2013年以前,将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主要是强调低碳能源开发领域,保持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英国从高新科技特别是生物制药等方面,加强产业竞争的优势。日本把重点放在海洋开发、节能环保、生物工程、宇宙航空、信息通讯等领域。各国之所以选择这些新兴产业,一是由于已有发展这些领域相关产业的基础条件,二是由于在以往的既有产业发展中尚存在一些严重短板,亟待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弥补。

  总体而言,各国的经验主要可总结为三点:一,明确部署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重点,根据自身的发展和战略需求,把握科技发展方向,选取重点新兴产业进行扶持。二,政府出面力促新兴产业产品和服务在更大范围内普及,投入力度加大,资助领域更加集中。例如,美国不仅提出要“加大对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投人”,还详细罗列了计划增加的投入金额:将基础性和前沿性技术研究的重要科研机构的R&D预算提高一倍;将用于技术创新计划的财政预算从2009年的6000万美元提高到2015年的1亿美元等。三,大力增加人才储备,人才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要加强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4我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新思路

  我们必须把目光放远,把握机遇,为我国的新兴产业格局打好基础,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差距。产业是城市经济的基础,城市产业的发展和成长是城市经济的核心问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有共同的思路和目标,构建城市创新体系,通过重组与整合,在发展中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城市的竞争力,推进产业与创新型城市建设互动发展。

  我国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建设创新型城市有如下思路:一、解决制度问题。依据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我国已经确立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开始部署近中远期的产业发展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互动发展,政府的公共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是关键,必须建立城市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经济有效运行的制度,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进而提高社会整体创新能力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安排。政府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政策,鼓励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形成跨区域合作的机制和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技、尊重创新的良好风气,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大环境。同时,还要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使之趋于合理、节能、环保,减少新兴产业的发展阻力。

  二、既要从金融、财税等方面大力扶持,又要鼓励企业大胆创新、自负盈亏。成长性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特征,成长中的产业前期需要资金投入作为保障才能顺利发展壮大、占领市场。政府既要对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投入,提供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企业通过银行信贷获得资金的渠道,商业银行适度介入与投资银行重点扶持相结合,建立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体系;发展资本市场、支持重点骨干企业上市、涉足基金和风险投资等,建立规范、易操作的投融资体系。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各个企业,企业在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要创造更多的效益,既要以科技和创新为目标,又要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利润,带动更多的就业。

  三、完善人才机制和技术创新机制。首先,要增强人力资源储备和人才引进,加大新兴技术人才队伍培养和引进,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加强高等院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的广度和深度,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教育培训工程。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探索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产学研一体化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依托城市科技资源优势,重点抓好官、产、学、研的合作与交流,以高技术的应用为重点,促进产业的技术升级,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和经济增长极。同时不断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形成产业孵化器网络,通过成果或专利转让,为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其次,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它的成熟程度取决于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它的竞争优势在于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因此,推动技术创新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环节。

  5结语

  城市产业的发展与成长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将建设创新型城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结合,是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对我国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借鉴美国、日本、欧盟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既有经验和战略,同时考虑我国城市本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从制度、政策扶持、人才这三个方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做出部署,将为我国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新的思路,既能带来新一轮的经济腾飞,又为我国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找到新的思路和着力点。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基于国际化企业员工战略性培训体系的研究论文10-2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论文08-23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研究论文10-25

战略性绩效管理教师评价研究论文11-25

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研究论文10-24

园林城市建设模式研究论文10-25

基于课堂的教师行动研究的论文10-21

基于EVA的价值创造研究论文10-26

基于柔性内部控制研究论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