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齐刺缠提法在腰肌筋膜痛中的消灶作用论文

时间:2021-04-11 17:13:13 论文 我要投稿

浅析齐刺缠提法在腰肌筋膜痛中的消灶作用论文

  肌筋膜痛是指原发于肌肉、肌腱或筋膜等组织,并且临床有明显疼痛的一类疾病。激痛点为肌筋膜痛的主要临床特征之一,多数患者可有骨骼肌纤维中的紧张性索条样、局限性、易激惹点。很多伴有功能障碍的疼痛性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颈椎病等都与激痛点有密切联系。常规对于肌筋膜激痛点所致的疼痛、功能障碍和其他一系列临床综合症,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穴位局部注射、体外震波及按摩等,虽可暂时缓解疼痛,但愈后易反复,对粘连的软组织及肌腱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松解或松解后易形成二次粘连,而针灸在该类疾病的治疗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为进一步明确齐刺缠提针法的优越性,现将2012 年1 月—2013 年6 月本院针灸科门诊治疗腰肌筋膜痛40 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浅析齐刺缠提法在腰肌筋膜痛中的消灶作用论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临床资料

  2012 年1 月—2013 年6 月本院针灸科共诊治83 例腰肌筋膜痛患者,年龄21 - 74 岁,平均年龄( 51. 42 ± 10. 04) 岁,其中男47 例,年龄21 - 72 岁,平均年龄( 52. 03 ± 9. 34 ) 岁; 女36 例,年龄22 - 74 岁,平均年龄( 51. 54 ± 9. 43) 岁。病程0 ~ 1 a、1 ~ 2 a、2 a 以上者分别有26例、29 例、28 例,腰肌筋膜痛的诊断参照smons和《临床骨科学》中相关的诊断标准,并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其他严重疾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A 组) 和齐刺缠提法组( B 组) ,经统计,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 具可比性。

  1. 2 处理方法

  A 组采用传统针刺手法: 明确激痛点( 即肌腱粘连处) 后,常规皮肤消毒,选0. 25 - 0. 35 mm × 40 - 75 mm毫针于痛点刺入,针刺得气后,将针柄连接至G6805 - 2 型电针仪,选疏密波,频率3 - 5Hz,留针25 min。B 组: 明确激痛点后,于痛点处行齐刺,三针聚拢在拇指与其余四指间单向捻转至至滞针,而后将三针一起提起,并反复提动以牵拉粘连的肌腱,使其松动。连接G6805 - 2 型电针仪,选疏密波,频率3 ~5Hz,留针25 min 施术毕,将针反向松动,徐徐退回皮下拔针。2 组均予每天治疗1 次, 10 次为1 疗程。

  1. 3 观察指标

  对比2 组年龄、性别、病程的差异,并对治疗1 个疗程后的激痛点范围、VAS 评分、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激痛点范围的.测定: 以棉签按压患者痛点,根据其反应标记并测量其疼痛面积; VAS 评分标准: 以视觉模拟评分作为疼痛评估依据,0分为无痛,10 分为疼痛难以忍受。疗效评定分为4级: 症状完全消失,无痛为完全缓解,治疗后完全无痛; 疼痛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为部分缓解; 疼痛较前缓解,但仍觉疼痛,影响睡眠者为轻度缓解; 治疗后疼痛无减轻,肢体活动及睡眠受影响者为无效。

  1. 4 统计方法

  将所得资料导入SPSS15. 0 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 n) 表示,计量资料以平均值± 标准差( x ± s) 表示,计数治疗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计量的对比采用t 检验,等级资料的对比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 < 0. 05 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治疗结果

  2. 1 齐刺缠提针法对腰肌筋膜患者激痛点、VAS 评分的影响

  2. 2 齐刺缠提法对腰肌筋膜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3 讨论

  腰肌筋膜痛临床常以疼痛为其特征性表现,多见于长期固定姿势工作、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及劳动强度较大的人群。有研究认为肌筋膜痛的发病的原因为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使体内产生的酸和化学物质堆积,增加运动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活性、激活感觉神经的纤维终板功能,导致肌肉缩短,从而发为疼痛。中医认为,经气以通为顺,气血运行畅达则肢体活动功能正常。气滞、瘀血、寒凝、湿阻、热结、痰凝、外伤等,均可造成肌肉组织等处的气血“不通”,引发“疼痛”,从而造成肢体的功能障碍。现代医学定义的激痛点是指可触及的,骨骼肌纤维紧张性结节,能够导致局部疼痛和牵涉痛,这与中医之阿是穴有重叠性和一致性[8]。研究认为,激痛点是引起93%以上患者疼痛的原因,且是引起85% 患者疼痛的唯一原因。因此,祛除激痛点,是治疗这类疾病的关键所在。Gunn首先提出了以肌肉刺激疗法治疗激痛点的理论,肌肉刺激可以降低神经的敏感性,减轻痛觉反应。针灸作为一种“绿色”疗法,具有操作方便,毒副作用小的有点,治疗方面,中国古代即有“以灶为腧”、采用“消灶”疗法治疗疾病的记载。《灵枢·经筋》对经筋病症,均明确地提出“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的治疗原则。临床激痛点治疗具有施治目标明确,定位准确,施治直达病所,得气显著,起效快速的特点,在临床上被用于多种痛症的治疗。古文献记载,《内经》“十二刺”中的“齐刺”主要用于“痹、小、深”( 疼痛范围小而病位比较深) 类疾病,“痹、小、深”病灶从临床表现看,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扳机点或触痛点。针刺的镇痛机制已有大量研究,我们在齐刺的基础上结合缠、提手法,即同时单向捻转针柄,造成人为滞针,再提针并带动针尖下粘连的软组织,可达到松解组织粘连、改善功能障碍、消除疼痛的作用,齐刺缠提法可使针刺治疗作用直达病所,松解粘连、消除病灶,消除或缩小激痛点。

  综上所述,齐刺缠提针法是在发掘古代针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以用于现代疾病的治疗,这不仅有利于用传承和发扬传统中医经验,也为中医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粘连所致的疾病以及临床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和临床基础。

【浅析齐刺缠提法在腰肌筋膜痛中的消灶作用论文】相关文章:

浅析竹在园林意境创造中的作用的论文08-08

浅析竹在园林意境创造中的作用论文08-09

浅析游戏在体育课教学中的作用论文01-27

浅析MES在工业4.0中的作用和发展论文05-31

内经素问:刺齐论09-05

《浅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论文12-05

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浅析论文10-18

浅析情感在钢琴教学的作用论文10-14

浅析多糖的药理作用论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