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阜新市调整区域发展空间的调研与思考论文

时间:2021-02-05 13:16:14 论文 我要投稿

对阜新市调整区域发展空间的调研与思考论文

  摘要:针对由传统单一的产业结构所决定的城市功能和区域布局,阐述了阜新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的必要性,分析了阜新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以城镇化带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各项举措,并指出在这一过程中所存在的难点和挑战,提出阜新可以通过统筹城乡、合理规划和外引内联等手段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

对阜新市调整区域发展空间的调研与思考论文

  关键词:阜新;区域;转型;城镇化;产业

  0引言

  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载体,区域空间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稀缺性的资源,需要进行优化配置。通过调整区域内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资源要素的空间结构或布局,可以有效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区域空间布局的优化可以更好地促进城镇化发展,而城镇化也是推动区域经济优化发展和带动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式之一。国内外经验表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加快提高自身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一方面可以直接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量调结构、促转型。作为国内第一个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阜新从自身区域发展实际出发,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作为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的基本路径,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筹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因势利导,合理规划,有效引导区域内资源要素流向,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从而调整区域内人口分布、产业结构和职能分工,推动当地经济转型升级。

  1阜新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其中的煤炭资源,支撑了阜新煤炭和电力产业的发展。阜新矿区曾是全国四大主力矿区之一;始建于1936年的阜新发电厂曾是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1953年建成投产的海州露天煤矿曾是国内第一座现代化煤矿,同时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一五”计划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有4个在阜新。整个城市可以说是围绕煤电产业而发展起来的[1]。然而,这种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城市功能和区域布局,逐渐制约阜新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空间[2]。到2001年,阜新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倒数第一,仅占全省GDP的1.4%,城镇化率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经过多年的开采,阜新矿区内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空区和沉陷区,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经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2001年,中央将阜新确定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阜新从此踏上了经济转型的发展新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阜新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传统的产业发展格局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转型升级的需要[3]。针对这种情况,阜新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多元化[4]。由于产业的'发展是以区域空间为载体的,因此旧有的产业布局的调整必然导致区域发展空间的嬗变。在这一过程中,阜新把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和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以城镇化带动经济转型的发展路径。

  2阜新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的举措和难点解析

  2.1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的主要做法自从被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以来,阜新采取多项措施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以城镇化带动经济转型升级[5]。

  (1)统筹规划,科学发展。阜新市非常重视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地区实际出发,按照适当超前、合理布局、功能完善和彰显特色等原则,遵循工业化和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结合产业发展布局思路,统筹规划区域城镇体系、城乡一体化、城区全域同城化和(阜新市主城区、阜蒙县城区和新邱区)“三位一体”发展。阜新一手抓城镇化规模:确定到“十二五”期末城镇化水平要达到65%以上,包括新邱和清河门在内的城区要实现全域城镇化;一手抓城镇化效益,依托新城、县城和产业集群建设,采取多项措施推动区域内资源要素的优化组合,以城镇化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2)依托产业,功能明晰。阜新一直致力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由原来主要依赖煤电产业到现在打造“三大基地”和“六个重点产业集群”,同时积极发展农业和第三产业,培育阜新经济转型新的增长极。为此,阜新也规划了相应的产业发展和集聚空间。在这一过程中,阜新改造城区,建设新城,发展县城和中小城镇,提升城镇承载能力,通过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以城镇化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原来“煤电之城”的产业格局和区域经济版图,实现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良性互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3)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依托重点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阜新大力推动“五大新城”建设、城区升级和同城化、县城改造、小城镇建设、城中村与城边村改造,提升中心镇和重点镇的集聚功能,从而推动形成以阜新中心城区为主核心,以沈彰新城为次核心、以八个先导镇为重要节点的新的区域城镇化空间格局,构建东靠沈阳、西南倚锦州、北接内蒙古的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放射状发展的区域城镇体系[6]。

  (4)连接省内,沟通蒙东。首先,作为沈阳经济区的成员,阜新积极向沈阳靠拢,连接辽宁中部城市群。以国道102线(于洪至新民段)、304线(新民到彰武段)和京四高速(彰武至阜新段)为轴线,连接沈阳于洪区、新民市,阜新彰武县、阜蒙县、主城区和清河门区,面向沈阳和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沈阜城际连接带,将彰武打造为沈阜经济带重要节点,把沈彰新城建设成为“大沈阳”的后花园,并且推动与沈阳经济区交通、人才战略和商贸物流等方面的一体化进程。其次,大力发挥清河门区的桥头堡作用,依托现代皮革产业集群、皮革新城建设,积极融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再次,沿新义铁路和阜锦高速公路、铁阜高速公路、101国道干线,依托阜新国际物流园和两个物流发展区,规划建设连接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和辽西北地区的锦州、阜新、沈阳物流主发展带,提升阜新在省域经济版图的地位;最后,面向内蒙古自治区及周边邻国,依托巴新铁路、盘奈高速公路、北方国际物流园等物流基础设施,发展贯穿阜新、赤峰、通辽、锡林郭勒、兴安、呼伦贝尔等市盟乃至蒙古、俄罗斯等国的以煤炭、煤化工、其他矿产资源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工业原材料专业物流,规划建设辽西蒙东物流发展带,从而提升阜新在东北乃至整个东北亚区域发展空间中的地位。

  2.2区域发展布局优化的难点分析

  (1)如何切实发挥好城镇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阜新在依托产业推进城镇化以带动经济转型过程中,产业集群的发展会产生集聚效应和乘数效应,形成规模经济,反过来又容易产生极化效应,引导区域内人口、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流向城镇地区,这在提高当地城镇化质量、水平以及区域竞争力的同时,也使得城镇成为当地区域经济中的“黑洞”,难以起到对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2)如何正确处理区域空间结构体系内各层次城镇间关系阜新城镇发展原本就不均衡,小城镇发展相对滞后,而阜新本身经济总量和增长质量都相对较低,这就使得阜新在调整产业布局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集中有限资源重点推动城区和县城改造、新城建设、中心镇和重点镇的发展,培育支撑产业,从而为经济

  转型奠定基础,这就容易进一步加深城镇之间的不均衡发展。

  (3)如何合理统筹与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内蒙古自治区关系阜新地处辽宁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度被边缘化,产业基础薄弱,与沈阳、锦州等地的产业关联度相对较低。在当前县际竞争的背景下,阜新如果不能充分合理利用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要素和政策资源的话,将很容易进一步被边缘化,而且沦为先进城市极化效应的作用对象。

  3推动阜新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的建议

  3.1统筹城乡,反哺带动在推动城镇化过程中,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区域空间内城镇与乡村的优化布局与和谐发展。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依托食品及农产品基地建设和板材家具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和都市农业,培育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和支柱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大力解决三农问题。此外,还要提高对发展中小城镇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典型示范和政策引导力度,适度放宽经济管理权限,增强中小城镇的财力,鼓励支持农行阜蒙县支行等金融机构继续向中小城镇拓展开发金融业务,服务乡镇企业成长和壮大,狠抓“一乡一业”,让中小城镇成为县域特色产业的节点和当地乡村的商贸文化中心,从而发挥其连接城乡、辐射农村的作用,盘活城乡发展空间。

  3.2合理规划,协调发展

  按照城镇规模、经济基础、服务半径、区位交通和发展潜力等,将阜新境内所有大中小城镇作为统一体系内的完整梯队来统筹发展。一方面,要明晰职能分工,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对不同层次的城镇实行差异化的政策导向,尤其是对县城和中心镇、重点镇、先导镇,政策上要适度倾斜,推动扩容提质。例如阜蒙县在进一步推进“南延北扩西接”工作过程中,可以结合“三位一体”规划,把项目分布和产业格局与整个阜新区域发展布局相结合,统筹点轴发展,引导集聚与辐射,在提升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还可以改进县域产业发展面貌。另一方面,在坚持基本发展方向的同时还要灵活调整,使得城镇规划发展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版图的动态变化。例如位于阜新北部地区的一些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建制镇,发展基础薄弱,人口密度较低,辐射带动作用较小,在将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适度控制其人口增长和资源开发,引导要素流向效率更大的地方。

  3.3依托产业,外引内联

  阜新的区域优化发展要和沈阳经济区乃至整个辽宁省的区域优化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区域间产业的对接发展。例如可以提升阜新经济开发区和彰武县等地的液压装备产业与沈阳机床产业、鞍山的装备制造业等的联动性和对接性,以及通过产业为媒介扩大连接沈彰新城和新民新城,都可以更好地带动沈阜城际连接带的发展,提高沈彰乃至沈阜整体区域融合度,对提升阜新区域经济竞争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内对经济转型试点市的政策支持,创新开发包括飞地经济在内的区域战略合作发展方式。

  4结语

  阜新经济转型发展水平与区域空间布局优化程度有着密切联系,当地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直接决定了区域空间布局的优化发展。随着“突破辽西北”战略各项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调整产业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已经成为阜新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实现阜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正确处理产业和空间之间各项关系,以高质量高水平的城镇化为载体,将阜新建设成为转型示范市。

  参考文献:

  [1]高峰,张健,王学定,孙成权.资源型城市接续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3):88-91.

  [2]田珅,仲维清.阜新市主导产业选择问题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34-36.

  [3]田珅,仲维清,高小倩.基于结构比较的阜新市产业结构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124—126.

  [4]张立柱.区域产业结构动态性评价与应用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000.

  [5]阜新市统计局.阜新市统计年鉴[Z].阜新:2003-2010.

  [6]阜新市统计局.阜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阜新:2006-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