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道德敏感性的培养教育论文

时间:2021-07-03 14:40:01 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教师道德敏感性的培养教育论文

  摘要:教师的道德敏感性是指教师领悟和理解日常的教育场景中所蕴含的道德涵义的能力,它有助于教师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以及敏锐地意识到自身行为是否具有教育价值,从而避免做出不道德的教育行为。因此,师资培训中应重视教师道德敏感性的培养。具体而言,在师资培训的内容上,应对教师进行一般伦理教育,提高利用伦理学进行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在方法上应采用案例法,增强师资培训的现实感;培训者还应提高教师对自身行为教育价值的反思能力。

浅谈教师道德敏感性的培养教育论文

  关键词:道德敏感性 教师教育 道德教育

  在我国,“传道”一直以来被视为教师的天职。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冷漠却普遍存在。目前,许多学校重智轻德的评价体制使得这一问题格外突出。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一些教师变得铁石心肠,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善良愿望下,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损害的恶性惩罚事件时有发生。出现这种现象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如教师道德责任感的缺乏等,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对教育情境中存在的道德问题缺少敏感,进而错失了许多良好的教育契机。然而,以往的师资培训仅仅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因为教师缺少道德责任感,不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所致,而没有意识到教师根本没有注意到其中的道德问题和教育契机。因此,在师资培训中加强教师道德敏感性的培养,以提高其教育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教师的道德敏感性

  道德敏感性是相对于道德冷漠而言的。道德敏感性是实施一个道德行为的前提条件。美国品德心理学家雷斯特认为:“道德行为是由以下四个组成部分的过程启动后,道德行为才能发生。道德敏感性、道德判断、道德动力和决心及道德人格和能力。道德敏感性(将情境解释为道德)即是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如何影响到他人。这涉及到明白可能发生的不同方面的行为以及每一方面的行为会怎样影响到有关的人(包括自己)。道德敏感性涉及到用想象来建构种种可能发生的情景(经常只能依据有限的信号和部分的信息),并具有选择角色的技巧。要想意识到某一情景中涉及到道德方面的问题,道德敏感性是不可或缺的。”在他看来,道德敏感性是对情境的。

  道德领悟和解释的能力,是对情境的道德内容的觉察和对行为如何影响别人的意识,即敏锐地认识到“这是个道德问题”。其本质在于对情境中道德成分的敏锐觉察与解释。这种道德敏感性在于发现和理解冲突的能力,即对冲突有敏锐的认“。道德敏感性还是道德想象和对道德问题的识别这两种能力的结合。其中,道德想象是领会事件的道德特征和预知行为的道德后果的能力,是道德推理的先决条件;对道德问题的识别是指在一个特定情境中对其道德层面的价值认知,是为了把对情境的情绪反应同对事实的评价区分开来。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对道德问题的识别是把道德想象嵌入行动之中。如果道德想象是一种能力,那么对道德问题的识别则是这种能力的应用。教育场景中存在着大量的道德问题,教师能力的高低与教师的教育水平密切相关。对于教师来说,他也必须感受到教育情境中的道德问题,才能有效地对学生实施教育行为。教师的道德敏感是指教师对外在于自己的道德事件及行为的易于感受,并给予它们关注和积极反应的品性。它表明了教师对于教育事件及学生的关注程度和态度,以及能够迅速采取合乎道德行为的能力。

  二、教师的道德敏感性在教育中的作用

  道德敏感性可帮助教师意识到教育活动中的道德问题,贯彻教育性原则。教育作为一项善的事业,需要每位教师都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因而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教育能力。教师的道德敏感性是其道德教育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因而意识到其中存在的道德问题是实施一项道德教育活动的前提。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教师的责任,教师的教育行为必然涉及道德问题,它本身必须属于善的行为,即是道德的。教师只有意识到教育场景中的道德问题,才可以让教师抓住良好的道德教育契机。与教师专门组织活动或进行单纯的道德说教相比,这些教育机会往往更能起到教育效果。因为道德教育往往是细节的教育,它要求教师在细节中抓住教育学生的契机。“道德的普遍性呼吁我们要密切注意日常所做的事情,并且利用所有这些‘可教’的时刻。”如果教师离开具体的教育情境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仅效果有限,而且会让学生产生反感。有时,教师的行为是无意识的,对教师而言必认为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动是正确的、当然的、没有疑义的。有时,人们的道德行为选择往往具有一定的紧迫性,如救人,它容不得人进行仔细思考,是为还是不为?它必须凭借道德的敏感当机立断地对自身行为进行价值选择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当然,其选择绝非任意的、偶然的。行为主体如果是非善恶分明,具有很强的道德敏感性,他作出的选择就能符合社会的要求;行为主体如果缺少道德的敏感性,他就会成为道德教育的旁观者,从而产生道德冷漠行为,长期如此,他就会成为道德冷漠之人,从而难以履行其道德责任。

  教师的道德敏感性,既是针对具体教育场景中的道德问题,又是针对自我的教育行为。教师通过自我反省,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一位不具备道德敏感性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就可能无意识地做出不道德的行为来。“一个人如果对他人或社会的目的、利益和需要缺乏敏感性,其道德判断就不会有适当的材料和依据。特别是在价值日益多元、利益冲突不断加剧的时代,那些对他人或社会的目的、利益和需要缺乏敏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的人,即使在表达善意、实现正义目的的努力中,往往也会在有意无意之中损害他人或社会的利益。”教师在教育中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的事情时有发生,但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并未意识到其行为违背了教育的伦理原则。教师很少会有意去侵犯学生的权利,作出不道德的行为,出现问题的原因多是因为教师缺少道德敏感性。如学生在教室里丢失了较为贵重的物品后,有些教师会努力寻找,在查找过程中有时会搜查其他学生的书包,但这样做的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自己侵犯了这些学生的隐私。又如,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备受重视,而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道德品质的提高却被忽视。因此,培养教师的道德敏感性,是提高其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

  三、提高教师道德敏感性的策略

  1.在师资培训中对教师进行一般伦理教育,提高分析能力

  一般伦理教育能让教师意识到不同道德观点的存在,增强对行为道德性的敏感意识。一般伦理教育还能提高教师的分析推理能力,使其能更好地意识到自身行为的道德倾向。在当前的师资培训中,培训者仅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而常常忽视教师道德教育能力这一专业素质的提升,教师只是被动地接受既定的道德规范条文,缺少积极的参与,这使得教师缺少道德敏感性。一味地要求教师讲奉献,而不从教师自身的利益来考虑问题,只能使个人总是处于利益与德行的撕裂之中。在现代社会,要求教师只讲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做法已失去了其合理性。因为“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只是道德义务的责任者,而是同时也为其内在需要即利益制约着,内在需要的满足程度、利益的获得水平,不能不制约着人履行道德义务的能力、心境、机会和水平,甚至成为人履行道德义务的前提”。因此,这种师资培训并不能使教师的道德教育能力得到应有的提升。无视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一味借助外在教化的手段,会使得教师对师资培训采取一种排斥心理,对道德产生怀疑、冷漠、麻木甚至反感,当然不利于他们道德敏感性的提高。

  因此,在师资培训中,培训者应以提高教师的分析推理能力为主,而不仅是让教师掌握职业道德规范。成熟的道德推理,能帮助教师意识到自己教育教学中涉及的伦理问题。即使教师能熟练地掌握师德规范条文,对教育教学也不能提供任何帮助,教师只需掌握一般的伦理规范就足够了。教育专业的很多伦理原则实际上与一般的伦理或道德规范并无二致。而对规范过分强调可能产生的后果是行为规范良好而内心冷漠、缺乏起码道德感的教师大量涌现。一般伦理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会教师利用伦理学来思考问题,学会理解伦理学的思维方式,理解几种主要伦理学理论的优缺点,从而让他们意识到不同道德观点存在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这样,教师在为教育中的`伦理原则进行辩护、在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寻找伦理学依据时,就能注意到它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例如目前在师德建设中完全是以义务论为指导思想,但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又是以功利主义为指导,这二者之间的鸿沟难以得到调和,使教师处于二者的分裂之中。又如,在师德教育中,培训者往往从教师应承担的责任来要求教师,而教师却会考虑,这对于“我”有什么用。同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只从学生行为的后果来进行教育,往往忽视了学生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因此,单纯利用其中的某一种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不利于教师达到一种反思性平衡。

  2.在教育专业伦理培训中采用案例分析法

  道德敏感性需要教师通过经历和体验道德问题情境来习得。在师资培训中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能提高教育的现实感,通过案例中的讨论让教师意识到不同道德观点的存在,从而提高他们对道德问题的敏感意识。案例法要求他们像成熟的专业人士一样思考。“对于大量不可预测、没有确定性和需要自己判断的观念和工作,案例是将新手引入其中的理想之选。培训者也可利用对偶故事法、道德问题两难法中的案例来训练教师的思维方法。这些方法远比说教有效。培训者可通过播放录像,让教师分析案例中的教师行为问题。培训的案例应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常见的由于缺少道德敏感性而出现问题的案例,比如歧视差生、体罚学生等案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了解各种伦理规范存在的理由。

  教育研究者和培训机构应该和优秀的教师合作,开发出成功的典型案例。案例可以为接受培训的人员带来真实的体验。“教育工作者可以设计真实的或假设的情景,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员在鉴别利益相关者、考虑后果和进行概率推理时参照政策指南。敏感性培训与其他类型的案例分析的区别,在于教师表达用于促进讨论的材料的方式上。与通常用于伦理课程中的案例不同的是,用于设计培养伦理敏感性的案例中的信鼠并没有事先消化和解释。相反,案例仅仅给问题提供一些线索,而不是提示材料中所展示的人际间的、文化的或规范实践中的具体违规行为。”培训者要常常识别哪些规则已被违反,这样才能使受训者得到良好的训练。在案例的讨论中,培训者要构建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个体能够如实地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挑战别人的观点。“好的讨论需要参与者创建一个相互尊重的氛围,身处其中,参与者可以自由表述自己的观点而不用担心受到责难或奚落,大家可以心情舒畅,相互挑战,只要证据准确,辩论合理,视角新颖。”

  3.培训者应激励教师经常反思自己行为的教育价值

  对于教师来说,提高道德敏感性需要教师采取专业的眼光审视他所面临的教育场景。不同教育学科对伦理问题的关注也不尽相同,“譬如教育社会学的学者藉着对阶层化、文化不利地位等知识性的探讨,揭露可能潜在着性别、阶层、种族等的不公,鼓励教育工作者更为重视弱势者权益的捍卫。认知心理学者藉着最新的各种人类认知的新知,让教育工作者更能坚定对不同认知取向学生因材施教的伦理承诺”。因此,培训者应鼓励教师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审视教育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强化教师角色意识,以提高对道德问题的敏感度。

  师资培训要教给教师反思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反思能力。反省和体悟能帮助教师不断积累道德经验。实际上,教师的许多行为是基于习惯作出的,通过反思这些随意行为,教师才会体察出自身存在的道德问题。教师只有超越自己的偏见,使自己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才能对学生的良好行为给予适宜的反馈。教师也应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经常关注自身的行为是否符合教育伦理规范。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这样的体验,否则,教师的道德教育能力永远难以得到提高。

【浅谈教师道德敏感性的培养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07-05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论文09-10

浅谈体育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教育论文12-03

浅谈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12-06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07-04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12-04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教育论文12-11

浅谈中职数学教育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12-05

地理兴趣培养教育论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