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艺术感觉培养探讨论文

时间:2021-06-28 18:32:12 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生艺术感觉培养探讨论文

  新中国的儿童现代美术教育严格来说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真正起步,至今算来已有30多年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繁荣,举国上下对“科教兴国”的高度贯彻,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中,首次把艺术学科作为核心学科之一,使得这项事业得以蓬勃发展。虽然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但长期受限于儿童美术教育师资不足和人们惯常的“副科”认识,使得儿童美术教育的模式化、成人化倾向严重。具体呈现为以下三种教学现象:第一种是“反复训练教学法”,教师比较熟悉或擅长某一种画法,如花鸟画或山水画,教其弟子就反复训练这一种技法,学生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甚至成为所谓能画“齐白石的虾”或“徐悲鸿的马”的“天才儿童”。这些“天才儿童”画出来的画,固然精彩,可惜毫无创造力可言。第二种是“简笔画教学法”,有的教师以师范院校学习的简笔画教材为模本把构图、色彩甚至造型固定化,孩子的作画成为各种形式的公式组合。画房子是三角形再加长方形,里面还有田字形的窗户;画人物就是小小的嘴巴配上大大的眼睛等等。模式化的造型,千人一面,毫无生气。第三种是“专业技巧教学法”。这些教师可能出身专业美术院校,自身素质较高,但缺乏儿童美术教学理论素养,机械地让小学生画石膏,画景物,甚至临摹成年人的作品,过早地把专业院校的课程生搬硬套在天真活泼的孩子身上。儿童学习美术,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但是技能技巧却不是学习美术的唯一目标和内容。如果一个美术教师只懂得教学生美术专业知识和技巧,这样的美术课只能叫“美术技法训练课”。美术课程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掌握技能技巧的工具。美育要关注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1],作为美育重要途径之一的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以美育人,而不是向学生灌输美术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小学美术教育要落实美育要求,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何为艺术感觉?艺术感觉就是指主体在事物中自觉地感受到美的真谛,产生美的愉悦,并能主动创造美的一种审美心理能力。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思菲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把儿童的个人成长特征,分为7个观察点:智慧成长、感情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创造性成长。”[2]这与《美术课程标准》的“关注文化与生活、健全人格”等理念是相互契合的。不可否认,人与人之间的艺术感觉差别是很大的。有的人认为艺术感觉是先天的.,这种说法有些道理,人的艺术感觉确实存在个体差异。但是,笔者认为艺术感觉更有赖于后天的艺术教育,一个具有良好艺术感觉的人应该具备哪些特质?美术教育应该如何培养艺术感觉呢?笔者在此谈谈关于小学生艺术感觉培养的教学探索。

小学生艺术感觉培养探讨论文

  一、“多情”———激发多元情感

  情感是艺术诸多要素中最重要的一项。没有感情就没有美术。人的情感,一方面来自先天,成语说“七情六欲”。另一方面则是后天的养成,例如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等等。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当把握情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美好情感。平时,每一个人的情感都是处在相对平静的状态,而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一种教学情境,让孩子的情感得以激发,使之动情,乃至于升华。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如同催化剂一般,能使学生兴奋激动起来,而后引导孩子运用艺术表现形式尽情去表现、宣泄、抒发这些情感。在教科版艺术第六册《小树快快长》一课中,笔者通过“种树、感树、演树、赏树”等环节,营造课堂氛围,极大地激发学生爱树、护树、赞树的情感,然后通过“画树”把这些情感抒发出来。虽然孩子的画笔尚显稚嫩,但一笔一画发自孩子内心,尽情表达。

  二、“善感”———发展感官知觉

  有良好艺术感觉的人,他们的情感往往特别丰富。经常能从常人视而不见的事物中发现美,为美而感动,这种艺术敏感性是可以通过培养的。美术是视觉的艺术,美术教师要教会学生用“艺术的眼睛”去观察周围事物,对事物的造型、色彩等美术因素进行观察和欣赏。除了视觉以外,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感觉的训练也很重要。艺术教师应当有意识地知道学生去闻、去尝、去摸、去听……经过这些训练的孩子,他们的艺术感受能力一定比一般人更为细腻、敏锐。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于各种事物的感受。兴趣是艺术感受里的前提,只有爱好广泛,才有可能造就良好的艺术感觉。

  三、“超脱”———树立审美态度

  现代工业社会,使得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往往带有功利色彩。同样一匹马,在商人看来,他看到的是马的经济价值;在牧民眼里,他注意到的是马的筋骨强壮,能拉车载货……而在具备良好艺术感觉的人却可以注意到马儿那光滑油亮的皮毛、体格强健,马儿虽然默默无语,却有一种不惧艰难、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这一些感受都能让人的内心感受到一种愉悦,这就是美的享受。其实,孩子的心灵是洁白无瑕的,天生就有一种超脱世俗的审美态度。教师应当要千方百计保护住孩子纯洁的心灵世界。有些家长让孩子学画,往往带有功利色彩,而教师也会把成人世界的理解强加给孩子,例如教给孩子画成人作品,更有甚者为了参加美术比赛获奖,由成人代替孩子构思作品,甚至代笔。孩子本应有美妙的艺术体验,却在成人的功利目的中,完全丧失了天真活泼的自笔者,这样的艺术学习怎么可能会有愉悦的审美体验?

  四、“浪漫”———培育想象能力

  “浪漫”的具体表现是很容易忘掉现实生活,而进入一种境界。一个具有浪漫气质的人,首先靠着“幻想”,很容易进入了自己超越现实的幻想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童话世界,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幻想。美术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去想象,为他们营造幻想的情境,使他们的意识能够神游四方,自由自在地翱翔在艺术情境中。其次,一个具有浪漫气质的人靠着自己的“想象力”,很容易进入图画、声音甚至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他们的想象力,引领他们走进了画中、声音里、书本上,达到身临其境、深有感悟的境界。把自己变成了作品中的人物,体会到每一种情感。同样欣赏米勒的《拾穗者》,一般人看到的不过是几个外国农妇在捡麦穗。而一个具有浪漫气质的人却可以描绘出这样的场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尽管她们身后有着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却不属于她们。农妇们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农妇们就是如此往复地劳动着,为了全家的温饱,耐心而不辞辛苦地拾着麦穗[3]。学生将来未必会从事美术专业,但是一个具备良好艺术感觉的人,他们总是从生活中感受到比一般人能更多的美的享受,体验到更加丰富的生活。小学美术教育更当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艺术感觉,让学生拥有更为积极快乐的生活态度,身心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作者:范祝君 单位:晋江市深沪镇科泉小学

  参考文献:

  [1]韶关日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EB/OL].[2016-04-12].http://edu.gmw.cn/newspaper/2016-04/12/content_111664269.htm.

  [2]维克多罗思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3]石旸.美术欣赏教育与学龄前儿童语言发展[J].林区教学,2005(10).

【小学生艺术感觉培养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中原经济区艺术市场人才的培养探讨论文11-22

培养审美艺术教育论文01-24

探讨油画教学中学生艺术创造精神的培养论文12-05

关于教师人格培养探讨论文01-23

数学建模培养能力探讨的论文10-12

培养审美趣味的艺术教育的论文01-24

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12-04

低年资护士素质培养探讨论文11-21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的探讨的论文02-18